石斑鱼

作者: 季湘

唐人李频在进士及第后,返回家乡,曾留下一句诗:“石斑鱼鲊香冲鼻,浅水沙田饭绕牙。”宋人彭乘已在《墨客挥犀》里透露了:“南方溪涧中有鱼生石上,号石斑鱼,作鲊甚美。”他们真是老饕,竟然早就知道了石斑鱼的美味。

母石斑鱼呈现的褐色斑块是一圈一圈的,其肚底是白色的。公石斑鱼背面的斑块比较混杂。这些斑块,与水下的岩石颜色相近,是石斑鱼的“隐身衣”,以躲避更凶的鱼的袭击。母石斑鱼文雅一些,常在深潭游来游去。而公石斑鱼争强好斗,逐浪嬉戏。一旦听见人声,则倏然潜水躲起来了。

石斑鱼最早出现在一本叫《魏略》的史书上,上面说北方的濊国每年都给汉王朝进贡石斑鱼皮等特产。想必那时的鱼皮比鱼肉要好吃,抑或是鲜鱼不易保存,只能腌干了进贡。

《酉阳杂俎》云:南方某地树上有很多蜂巢,里面的马蜂飞出来经常蜇人。当地人从水里捉了石斑鱼,烤熟后顶在竹竿上,再把石斑鱼挂到蜂巢上。有些大鸟闻到鱼香,纷纷前来啄食,顺便把马蜂也吃了。当地人等大鸟走后,爬上树拿棍子把蜂巢全部捣碎,以后马蜂便不敢来了。石斑鱼还能引鸟驱蜂,这真是人类的一大发明。

石斑鱼0

记得曾在《太平广记》上看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叫胡榜,母亲病了想吃鱼,他就去山坳的大水坑里钓鱼。一次,他钓上来一条一尺长的石斑鱼。正当他要将这条石斑鱼带回去时,石斑鱼开口说话了:“你只要放我走,我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胡榜说:“我想要几块金铤。”石斑鱼随即沉下水,一个多小时后才浮出水面,口里含着三块束腰型金铤。他连忙蹲在岸边从石斑鱼的嘴里取出了三块金铤。靠着这三块金铤,他给母亲治好了病,随后买了房子置了地,又娶了媳妇,生了三个儿子,后来都考上了进士。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并不重要,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不杀生而得福报的憧憬。

清人梁启超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十几岁时,他与一群小伙伴经常光着腿走到溪涧里,那些石斑鱼立刻围了上来,亲吻着他的脚,舒服极了。村里的长老还立下过规矩:不准挖断小溪,不准捕捞小石斑鱼,不准捞鱼售卖。这三条规矩保证了石斑鱼的生生不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