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柳”CP,那一次“陋室铭”对“江雪”的承诺
作者: 六神磊磊我们大概都学过《江雪》,也都学过《陋室铭》。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俩互相认识。不但认识,还是好朋友。
他们年纪差不多,刘禹锡外号“千帆过”,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个性很开朗,遇到什么事都想得开。
柳宗元外号“寒江雪”,因为“独钓寒江雪”,个性比较忧郁。
他们一见面就很投缘,这两个人约定:我们要维持一生的友谊。
他们一生的缘分,从贞元九年,也就是公元793年开始。
两人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又同一年分配工作,都到京兆府做事。
他们经常喝着小酒,吟着诗,一不小心就诞生许多名篇。
这对CP被当时人称为“刘柳”,有刘就有柳。和李杜、王孟、元白一样,都是大唐历史上的超白金男子组合。
更难得的是,这两个人三观也很一致,都是改革派。结果,这也成了他们一生坎坷的起点。
改革,哪里是那么容易搞的。才几个月,这场革新就宣告失败,偃旗息鼓。刘禹锡被贬朗州,柳宗元被贬永州。
患难的时候,他俩互相写信,互相鼓励。哪怕遇到了事情,他们也一起怼人。
柳宗元和韩愈因为哲学问题掐起来了,写了一篇《天说》怼老韩。刘禹锡立刻加入,连写三篇《天论》,劈头盖脸帮忙怼韩愈。

光阴流逝,不觉十年过去,他俩得到了回长安的机会,可惜好日子没几天,刘禹锡就闯祸了。这家伙回到长安就写诗说:“前度刘郎今又来!”有人立刻就打了小报告:领导您看!刘禹锡多么张狂啊!把刘禹锡贬到播州去!还有那个柳宗元,他们一伙的,也一起贬,到柳州去!
消息很快传到了柳宗元这里,他流出了眼泪。
别误会,这泪不是为自己,是为了刘禹锡——播州那么穷恶偏远,当时话叫“猿狖所居,人迹罕至”,刘禹锡有八十多岁的老母,怎么扛得住?
那个萧瑟的夜里,柳宗元拿起了笔,写了一封申请:
我请求用自己的柳州,去换刘禹锡的播州,全系自愿,誓死不悔。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这就是著名的“以柳易播”的故事。
事情传开,当时人无不震撼。就连和柳宗元互怼过的韩愈都感动得不行。
连皇帝听到这件事之后都感动了,甚至有点嫉妒——连朕都没有这么铁的哥们啊。他特许刘禹锡不去播州,改去条件更好一点的广东北部的连州。
哥俩结伴南行,到了衡阳,要分手了。
他们当时完全没有想到,这是人生最后一次见面。
分别之际,兄弟俩写了许多诗唱和。来看看题目感受一下。柳宗元写了《衡阳分路与梦得赠别》,刘禹锡就《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柳宗元又作《重别梦得》,刘禹锡再回《重答柳柳州》;柳宗元复作《三赠刘员外》,刘禹锡再作《答柳子厚》……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前面说了,柳宗元性格比较内敛、抑郁,没有刘禹锡想得开。
路上的风霜,人生的落寞,都摧残了他的身体。数年之后,四十七岁的他在柳州去世。
这一年,刘禹锡正扶着母亲的灵柩北归,到了衡阳,忽然听说有柳宗元的信使来,得到的是噩耗和柳宗元的遗书。
他的反应是八个字——“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事实上,对他们情谊的考验,从此刻才开始。
刘禹锡打开了柳宗元的遗书,今天只能大概推测,柳宗元大致交代了两件事:
第一,我的孩子没人看管。哥们我知道你情况也不好,但能不能帮帮我?
第二,我的诗歌、文章,几十年来写了不少,却没有人给编辑整理。你能不能帮我搞好?
这两件事,我知道都不好弄,就一起麻烦你到底算了。
拿着遗稿,刘禹锡“执书以泣”,流泪不已。
他这个豁达的人什么事都想得开,这个时候却哭了。
帮柳宗元办完了后事,刘禹锡作出了承诺:你的孩子就交给我了,我会像亲儿子一样对待他——“誓使周六,同于己子”,周六是柳宗元儿子的名字,当时只有四岁。还有你的文集,也交给我了。我会给你编出最棒的集子,让你的文章传之后世,使子孙后代都能读到。
“刘”和“柳”两个人,做了差不多二十年朋友。在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又生活了二十年。
他用前二十年证明了两人的友谊,又用这后二十年,兑现了对柳宗元的承诺。
他抚养了柳周六,像亲生孩子一样对待,把他教育成人。
有人考证,柳周六后来挺有出息,在咸通年间考上了进士,还曾经做过仓部员外郎。
刘禹锡还挽起袖子,精心帮助柳宗元整理诗文,编出了三十卷《柳河东集》,并为它写了序文,传之于世。
今天,柳宗元的无数名篇,包括那篇脍炙人口,几乎人人能背的《江雪》,也出自这部集子。
柳宗元成为“唐宋八大家”,名垂青史,刘禹锡编的这部集子可以说居功至伟。
到了大唐开成年间,刘禹锡已垂垂老矣。但他回首前事,大概会给柳宗元倒杯酒,拍拍胸脯:
哥们,老刘一诺千金,事情都给你办妥了。你的周六孩儿长得很好,肯定有出息。你的锦绣诗文、不朽的思想,我都把它传到了后世。
今天,一说起唐朝诗人间的感情,往往先想到李杜,其实刘禹锡和柳宗元的故事更感人。什么叫朋友,就是可以把最重要的东西托付的人。
一诺千金,此言不渝,这就是唐诗大家的垂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