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传回火星沙尘天气高清照片
日前,“天问一号”环绕器近火点再次经过“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域上空,拍摄了“祝融号”巡视区0.5米分辨率影像图。“祝融号”火星车也从火星表面传回自拍照,相比刚刚着陆时拍的照片,可以看出火星车表面已积累了一层薄薄的沙尘。火星沙尘暴会直接影响火星车的能源获取,因此一直备受关注。我国工程团队持续通过“天问一号”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获取的影像监测火星沙尘天气,发现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火星北纬60°以北区域开始出现明显的风沙活动现象。目前,火星北半球已经开始进入秋季。根据以往的探测资料分析,秋季是火星沙尘天气多发季节,但目前在“祝融号”巡视区尚未观察到明显的沙尘天气。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06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784米,“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09天,距离地球2.77亿千米。
大阪世博会吉祥物出炉

3月22日,202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协会举行记者招待会,确认了吉祥物最终形象。该形象从1900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为日本一家设计公司代表山下浩平的得意之作,并定于4月下旬公开征名,最早在夏季公布。
日本朝日电视台评价称,该吉祥物“展示了和世博会标志的融合性,以及像水一样自由变幻的感觉”。大阪知事吉村洋文在记者会上介绍道:“大阪被称为水之都,因此选择了能传达自由变化形态理念、贴合会徽的吉祥物形象。”
但该形象出炉后,日本网民纷纷心态“炸裂”,有人甚至将其称为“边笑边吃人的野兽”。2020年8月,大阪·关西世博会首次发布大会会徽,也曾令日本网民大呼“无法接受”。据官方说法,会徽以“细胞”为设计理念,表现“生命之光”的主题,不仅象征“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可能性”,还寓意着对于1970年大阪世博会“基因”的继承。
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

当地时间3月27日,第9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颁发了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共计25个奖项。
《沙丘》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夺得六大奖项,分别为: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原创配乐、最佳音效、最佳剪辑与最佳艺术指导。此外,简·坎皮恩凭借电影《犬之力》获得最佳导演奖,该电影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的同名小说。威尔·史密斯凭借《国王理查德》拿下最佳男主角。杰西卡·查斯坦凭借迈克尔·舒瓦特执导《塔米·菲的眼睛》拿下最佳女主角。夏安·海德执导的《健听女孩》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健听女孩》翻拍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讲述了一个在聋哑人家庭中长大的女孩,最终考上音乐学院,并与家人和解的故事。
印度版美团拟打造全球最快外卖

3月21日,印度外卖平台Zomato的创始人兼CEO戈亚尔宣布,在保证食物品质和外卖小哥安全情况下,Zomato平台将推出全新功能——10分钟送餐服务,即在顾客下单10分钟内将食物送达。
戈亚尔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家外卖平台能做到在10分钟内将热腾腾的新鲜食物送达客户,Zoamto很想在世界范围内开创这一先河。”据解释,Zomato的10分钟快速配送依赖的是密集的外卖终点站和系统算法的优化。“我们的系统将根据大数据和当地美食偏好对附近的外卖需求做一个预测,然后每一个外卖终点站从不同种类的餐馆中提前准备20~30道销量最高的菜肴以便及时配送。”他表示,由于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非常高,预计客户的花费将会降低,而餐厅合作伙伴以及配送合作伙伴的绝对收入将保持不变。
据悉,从2022年4月起,这家食品配送巨头将在离首都新德里不远的古尔冈市的四个站点试运行该服务。
科学家称宇宙中有4000亿亿个黑洞

宇宙中究竟有多少个黑洞?这是现代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领域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近期,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等机构的科学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撰文称,他们首次对恒星级黑洞的数量进行统计,计算出了其在整个宇宙中的分布情况,并据此计算出目前可观测宇宙中黑洞的数量约为4000亿亿个。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将SISSA研究人员马里奥·斯佩拉博士开发的最先进的恒星和双星演化算法SEVN与星系相关的物理性质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很好的整合,研发出了一种独特的计算方法,得出了上述结论。
恒星级黑洞的质量介于几个到几百个太阳质量之间,源于大质量恒星生命的末期。新研究指出,宇宙中约1%的普通物质被“锁”在恒星级黑洞内。研究人员解释称:“恒星的形成率等性质都是定义恒星级黑洞数量和质量的重要元素,借助于新计算方法,我们得出了恒星级黑洞的数量及其在整个宇宙历史中的质量分布,并据此得出了整个可观测宇宙中黑洞的数量。”
研究发现一颗可能存在的候选系外卫星,大小为地球2.6倍
近期,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了一篇论文,文中描述了一个新的命名编号为Kepler-1708 b-i的候选系外卫星(系外卫星是指围绕太阳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这颗可能存在的系外卫星大小为地球2.6倍。
天文学家称,一旦Kepler-1708 b-i的系外卫星的身份得到确认,它或为破解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新线索。
该论文介绍,人类生活的太阳系中到处都有卫星,但目前还无法证实任何一个绕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的身份。之前曾发现过一些候选系外卫星,例如2018年的Kepler-1625 b-i。以一定距离绕母恒星旋转的冷巨行星是有利于卫星形成的一个区域,如木星或土星。然而,这类行星很难用凌星法探测到。凌星法是发现系外行星最常用的方法,主要观测行星-卫星系统从正面横越母恒星时导致的微小的亮度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