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中的孔子学院(一)
作者: 许琳今年4月20日是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当天我收到多条来自世界各国朋友的信息,话短情长。联想到去年曾接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编辑部的电话,约我写一篇关于孔子学院的文章,言辞恳恳。我感到自己有责任写点东西,让人们真正了解孔子学院辉煌而独特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孔子学院。他在2015年全英国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推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文交流、促进多元多彩的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其主要职能是:面向所在国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2005年元月至2016年11月,我有幸在孔子学院总部暨国家汉办工作12年,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忙碌难忘最具挑战也最有意义的金色时光,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孔子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004年底,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到2016年,我国在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3所孔子学院和10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3国孔院115所,课堂100个,非洲37国孔院48所,课堂27个,欧洲43国孔院171所,课堂292个,美洲22国孔院161所,课堂554个,大洋洲5国孔院18所,课堂99个。截至目前,建有孔院的国家(地区)已达到159个,现有中外专兼职院长和教师4万多人,招收学员人数累计超过1500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受众多达上亿人次。在孔子学院的带动下,已有180多个国家开设中文课和中文专业,其中有10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或颁布中文教学的法令和政策,全球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已超过2个亿。美国《纽约时报》、英国《金融时报》、CNN、BBC等外国主流媒体曾评论称,孔子学院在推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方面很成功,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一个最好最妙的产品。
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孔子学院从初始到发展也一直伴随着质疑。其中的焦点是,世界各国真的欢迎孔子学院吗?孔子学院为什么能短短数年之内在全球成为“爆款”?那么,我讲述的世界眼中的孔子学院故事,相信会有所昭示。
“请把孔子学院办在我的大学校园吧”
本世纪初,由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中国的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各国人民学习中文的需求急剧升温,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和“汉语热”。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及时作出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重大决策,要求教育部解放思想快马加鞭抢抓机遇大胆创新,主动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显而易见,来华留学生数量是有限的,世界各国想学中文的人群绝大多数会选择在本土学习。因此,我国急需在海外建立专门教学机构,把中文教学送上门去。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亲自将这个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和合”理念是各国人民广为接受的。以他的名字命名,有利于避开意识形态壁垒和纷争,有利于激发各国民众对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认同和支持。果不其然,因为名字起得好,孔子学院就像插上了翅膀,很快便飞向世界各地,尤其受到大中小学校的青睐。
可是,孔子学院究竟应该如何运作呢?纵观英国文化委员会、法国法语联盟、德国歌德学院及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国际著名老牌语言文化推广机构的历史经验,显然我们是无法照搬的。因为这些机构都是独立经营的,其起始阶段都是依靠本国政府的巨资支持,在原先各自的殖民地国家发展起来的,并且都走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道路。而我们既缺资金又无经验,根本不具备独立办学的支撑条件,唯有另辟蹊径。然而,新路又在何方呢?
就在一筹莫展之时,破局之策应运而生不请自来!2005年3月,我作为上任不久的国家汉办主任,随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领的教育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访问西澳大学时,受到时任校长阿兰·罗伯逊(Alan Robson)教授的热情接待。西澳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百年老校,与浙江大学有着多年教学科研合作关系。会谈之后,他亲自领我们参观美丽典雅的校园,并在学校教工俱乐部宴请中国代表团。在去往餐厅的路上,阿兰校长有意与我并肩同行了一段路。他问我:“孔子学院的具体职能和任务是什么?”我回答:“就是全心全意地为各国人民在家门口学习中文提供服务和帮助。如,根据外国要求,中方可派出对外汉语教师和提供教材,面向成人和孩子等不同类型的人群,灵活开展不同层次的中文教学,等等。”我又说,“国家汉办没有海外‘开垦队’,申办孔子学院首先要由外方自愿提出,中方才会受理,绝不强加于人。”阿兰点头表示赞同。又问:“申办孔子学院的具体条件是什么,是怎样运行和管理的?”我据实回答:“目前申办条件有三,一是申办学校或机构必须是所在国政府认可的合法的,二是申办者须提供中文教学专用场地,三是申办单位须有专门人员打理日常事务。但是究竟如何运行和管理,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方案。”他想了一会儿,忽然站住了,对我说,“我愿意申办孔子学院,西澳大学可以满足你说的三个条件,你可以派人到这儿来,我们合作共管,就在我的校园里办一所孔子学院怎么样?”阿兰校长的话,恰似一语点醒梦中人!对呀,这不是一条现成的路径吗?为什么不试试呢?!我爽快地响应阿兰校长的提议,说:“好啊!那您看我们能否现在就签定一个合作意向书呢?”他立即表示同意。他回头又问紧跟其后的该校中文系教授席格伦(Gary Sigley)的意见。席教授是留学北大的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他兴奋地回答校长:“太好了!”就这样,我和席教授先行快步赶往教工俱乐部的传达室,我写中文,他写英文,边起草边讨论,不到一刻钟就完成了!这份《合作意向书》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三句话:“西澳大学将与中国国家汉办,及中国一所大学合作,于二零零五年在西澳大学筹办建立孔子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及中国国家汉办将尽最大能力支持这个项目。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具体事宜将由国家汉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使馆教育处及西澳大学三方具体商议。”当我和席格伦拿着中英两种文字的打印文本匆匆走进餐厅时,只见餐桌上已铺好临时找来的深绿色呢毯,放好两支钢笔和两把椅子,阿兰校长和章副部长等一干人都笑眯眯地站好等待签字。随后,双方在各自代表的见证下签字,简洁而又不失庄重。后来,在阿兰校长的大力支持下,西澳大学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孔子学院很顺利,被誉为“全球模范孔子学院”。多年后,在回忆这段经历时,阿兰·罗伯逊充满感慨地说:“西澳大学的座右铭是——实现国际卓越,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有强大的合作伙伴。我们需要在中国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而孔子学院为我们与中国开展更好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正是这份简单的一纸协议,使我们的思路大开,并由此明确了孔子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这就是依托外方机构,实行中外合作,内生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之后,在开展大规模实践并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这样几个具体做法:孔子学院可作为永久性实体,也可作为五年一期、不断顺延的合作项目。办学任务可以教授中国语言文化为主,也可以传授中医、中国武术、中国音乐舞蹈及旅游知识和技能等为主。由外国(境外)一所大学(或政府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自愿提交开办申请,免费提供专门办学场地和水电等日常维护费用,自愿与中国一所大学(或中小学)合作,中外双方共同筹措办学资金,共同派出管理人员和教师,所需教材可由中方提供,也可自行编写。经孔子学院总部审核批准建立后,双方共同建立理事会,由中外双方校长或副校长共同担任理事会主席,组成人员由双方共同指派,其中外方可占多数,实行一票否决制。理事会负责研究决定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年度工作及重大事项。孔子学院实行中外双院长制。上述做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中外双方共商共建共管共享。
是西澳大学阿兰·罗伯逊校长的金点子,助力我们拉开了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的大幕。
“到该讲中文的时代了”
2005年4月,我第一次访问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简称CB)。结识了时任大学理事会主席盖斯顿·卡伯顿(Gaston Caperton)先生。我们一见如故,此后多年一直是好朋友。那年他年届60岁,高高的个子,身材匀称,十分帅气,一双深邃的眼睛,眉宇间透出睿智与儒雅。我和同事们称呼他“老卡”。老卡在美国上层社会享有极高的声望,集金融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于一身,曾任全美十大保险公司董事长、两任州长及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从1999年起至2012年退休,一直担任CB主席。CB是美国教育领域最大的非政府性组织,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宗旨是帮助学生准备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并获得成功。提供包括大学入学申请、学习指导、测试、奖学金、入学服务、教学咨询等多项服务。最著名的项目是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和AP(大学先修课程及考试)等。其客户群有23000所高中和3800所大学,覆盖700万学生及其家长。经研究,我们决定借助CB现有的大平台推动美国中文教学发展。此前,在卡伯顿先生的力主下,汉办已帮助CB开发了面向美国高中生的中文大学先修课程即AP考试,双方已有较好合作基础。
4月12日上午9点半,我如约与卡伯顿先生在纽约CB总部会议室见面。对方原定会谈时间为半小时。一见面我先感谢他及CB与汉办的成功合作。而他却开门见山地对我说:“尽管事先我们做了很多推介和路演工作,2004年全美参加中文AP考试人数很不理想,只有数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家的孩子。市场不看好,长此以往不可持续啊。你看下一步怎么办呢?”我是有备而来,马上接过他的话说:“我这次来访的目的,就是想帮助CB迅速提升AP中文考试数量。我认为我们不能就考试论考试,应深入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行动。目前美国正规公办和私立中小学中开设中文课的只有200所,很多学校想开中文课却找不到教师和教材,如果不扩大学中文的在校生规模,怎能增加考试人数呢?因此,我有很多想法要与您讨论。”听了我的话,老卡说:“可能你是对的。我本来想通过设立AP中文考试,调动美国高中学生学中文的积极性,特别是贫困家庭孩子们,他们如能在高中学了中文并通过我们的考试,就可以将学分带到大学,就能少交大学学费了。现在向我们报名要开中文课的学校已有2500所,可是,CB只有考试职能,不管开课啊?”我说:“为什么不呢?汉办愿意帮助CB扩大职能,我们可以合作设立AP考试优胜者奖学金、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团以及大、中学生访华夏令营等项目,调动学校开中文课的积极性。我还希望在派出中方汉语教师、提供中文教材等方面与你们可以合作。比如,你们可利用现有市场资源调查了解哪些学校需要中文教师和中文教材,并将数据汇总告知我们,汉办就可以根据需求帮你们选派中文教师并提供教材,等等。”这下老卡激动了,连声说:“你的主意简直好极了!我们需要好好聊聊今后的合作。如果你同意,我想请你吃午饭。”于是我们一直谈到中午12点半。
之后,老卡让下属先行带着我的同事去午餐地点,他自己则要求与我一起步行。当我俩并肩穿过纽约中央公园时,他突然停下来问起我的经历和家庭。我笑着回答:“咱俩见面之前一定都看过彼此的简历吧,你们美国人不是不问别人的隐私吗?”他也哈哈大笑,说道:“我们现在已经是朋友了嘛!朋友之间是无话不谈的。我和你一样,真心想为促进中美两国年轻一代的相互了解做点实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展中文教学是让美国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抓手。这对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我已预感到CB与汉办的合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幼时经历过二战,我知道没有比和平更重要的了。我想你也一定经历过挫折,否则不会有这样的情怀和魄力。”他的真诚让我感动。我简要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并表示,自己是中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受益者,决心为中国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做点实事,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争先。这时,老卡伸出右臂用劲搂了一下我的肩膀,坚定地说:“在美国推广中文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但是,相信我们齐心协力真诚合作就一定能办到。你放心,我会为此亲力亲为的!”
当年7月22日,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自此吹响了汉语加快走向世界的号角。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623名政府官员、大学校长、汉学家和中文教师等代表参会,另有5千名来自五大洲的访华夏令营大、中学生出席了开幕式。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唐家璇、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大会代表并合影留念。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同志主持大会,李长春、陈至立同志发表讲话。泰国诗琳通公主、埃塞俄比亚议长穆拉图、联合国助理总干事牟尼尔、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长及各国驻华使节出席大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