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市值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往纵深演进二级市场存在哪些投资机会

作者: 余前广

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前期试点探索(指:中国宝武、中国建筑)、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当前,在宏观经济形势、新“国九条”等政策环境下,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强化市值管理,成为政府、企业、监管层、投资人各方面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宏观经济、监管政策、资本市场等基本情况,作一些探索性分析。

央企上市公司基本面如何市值管理工作都有哪些具体措施

根据Wind数据,央企上市公司共455家(以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中国科学院等中央国家机关为认定依据;其中A+B有12家,单B股有2家)。

从上市板块分布看,上交所主板有238家(占比52.3%),科创板有34家(占比7.5%);深交所主板有38家(占比8.4%),创业板有141家(占比31%);北交所有4家。

从当前市值分布看(截至8月16日收盘),市值在2万亿元以上的有2家(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属全市场市值排名前二),1万亿—2万亿区间的有5家(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海油),5000亿—1万亿区间的有5家(中国人寿、中国石化、中国神华、长江电力、中国电信),2000亿—5000亿区间的有12家(占比2.6%),1000亿—2000亿区间的有25家(占比5.5%),500亿—1000亿元区间的有31家(占比6.8%),100亿—500亿元区间的有173家(占比38%),50亿—100亿元区间的有102家(占比22.4%),10亿—50亿元区间的有100家(占比22%)。

从行业分布看(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口径),机械设备行业有44家(占比9.7%),国防军工行业有42家(占比9.2%),公用事业行业有32家(占比7%),计算机行业有31家(占比6.8%),交通运输行业有23家(占比5.1%),建筑装饰行业有23家(占比5.1%),基础化工行业有21家(占比4.6%),电力设备行业有19家(占比4.2%),汽车行业有19家(占比4.2%),非银金融行业有19家(占比4.2%),有色金属行业有18家(占比4%),电子行业有17家(占比3.7%),医药生物有17家(占比3.7%),通信行业有16家(占比3.5%),石油石化行业有15家(占比3.3%),钢铁行业有13家(占比2.9%),农林牧渔行业有11家(占比2.4%),社会服务行业有11家(占比2.4%),建筑材料行业有11家(占比2.4%),传媒行业有9家,房地产行业有9家,环保行业有7家,银行业有7家,商贸零售行业有6家,煤炭行业有5家,轻工制造行业有3家,纺织服饰行业有3家,食品饮料行业有3家,家用电器行业有1家。

按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进行考量:从利润指标看,2023年归母净利润在3000亿元以上的有2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同时属全市场利润排名前二),2000亿—3000亿元区间的有2家(农业银行、中国银行),1000亿—2000亿元区间的有3家(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中国海油),500亿-1000亿元区间的有5家(邮储银行、中信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建筑),100亿—500亿元区间的有21家(占比4.6%),50亿—100亿元区间的有20家(占比4.4%),10亿—50亿元区间的有82家(占比18%),5亿—10亿元区间的有57家(占比12.5%),1亿—5亿元区间的有132家(占比29%),5000万元—1亿元区间的有30家(占比6.6%),1000万—5000万元区间的有22家(占比4.8%),5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有8家,经营亏损的有71家(占比15.6%,其中:亏损上亿元的有58家,亏损上10亿元的有25家,亏损上50亿元的有2家)。

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看,2023年ROE在20%以上的有9家,10%—20%区间的有118家(占比25.9%),5%—10%区间的有153家(占比33.6%),0-5%区间的有103家(占比22.6%),录得负值的有71家(占比15.6%)。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看,2023年人均创收在5亿元以上的有2家(京沪高铁、中信金属),1000万—5000万元区间的有15家(占比3.3%),500万—1000万元区间的有41家(占比9%),100万—500万元区间的有313家(占比68.8%),50万—100万元区间的有69家(占比15.2%),15万—50万元区间的有14家(占比3.1%)。2023年人均创利在1亿元以上的有1家(京沪高铁),500万—1000万元区间的有2家(中信金属、中国海油),100万—400万元区间的有10家(占比2.2%),50万—100万元区间的有38家(占比8.4%),10万—50万元区间的有191家(占比42%),0—10万元区间的有141家(占比31%),录得负值的有71家(占比15.6%)。

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指标看,2023年研发费用率在20%以上的有7家,10%—20%区间的有29家(占比6.4%),5%—10%区间的有101家(占比22.2%),3%—5%区间的有101家(占比22.2%),1%—3%区间的有78家(占比17.1%),0-1%区间的有102家(占比22.4%)。

从营业现金比率指标看,2023年该指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大于100%的有11家(占比2.4%),50%—100%区间的有19家(占比4.2%),30%—50%区间的有27家(占比5.9%),20%—30%区间的有51家(占比11.2%),10%—20%区间的有99家(占比21.8%),0-10%区间的有179家(占比39.3%),录得负值的有69家(占比15.2%)。从收现比(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角度看,2023年该指标在300%以上的有2家(中航产融、南国置业),200%—300%区间的有2家(湖北能源、中船应急),150%—200%区间的有4家,100%—150%区间的有220家(占比48.4%),50%—100%区间的有202家(占比44.4%),在50%以下的有6家。

从资产负债率指标看,2023年资产负债率在90%以上的有15家,80%—90%区间的有23家(占比5.1%),70%—80%区间的有51家(占比11.2%),60%—70%区间的有58家(占比12.7%),50%—60%区间的有67家(占比14.7%),40%—50%区间的有83家(占比18.2%),30%—40%区间的有67家(占比14.7%),20%—30%区间的有53家(占比11.6%),10%—20%区间的有32家(占比7%),在10%以下的有6家(中国稀土、中船特气、中船汉光、中铁特货、博雅生物、国新文化)。2023年有息负债率在90%以上的有2家(邮储银行、农业银行),80%—90%区间的有6家,70%—80%区间的有5家,60%—70%区间的有6家,50%—60%区间的有20家(占比4.4%),40%—50%区间的有20家(占比4.4%),30%—40%区间的有50家(占比11%),20%—30%区间的有55家(占比12.1%),10%—20%区间的有77家(占比16.9%),在10%以下的有214家(占比47%;其中:在1%以下的有70家,洪都航空、金自天正、航天工程、沃顿科技、晋西车轴、大庆华科、中公高科、中信尼雅8家有息负债率为0)。

进一步考察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面的表现: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最近一期为2022年度)看,获评A档的有202家(占比44.4%),B档的有216家(占比47.5%),C档的有16家(占比3.5%),D档的有1家(航天动力)。

从Wind ESG考评看,获评AA级的有19家(占比4.2%),A级的有124家(占比27.3%),B级的有22家(占比4.8%),BB级的有82家(占比18%),BBB级的有208家(占比45.7%)。

从机构调研情况看,2023年机构调研家数在500家以上的有4家(海康威视、华润微、国投智能、迪瑞医疗),300-500区间的有12家(占比2.6%),100-300区间的有43家,50-100区间的有43家,20-50区间的有61家(占比13.4%),10-20区间的有31家,1-10区间的有56家,无机构调研的有139家(占比30.5%)。2024年初至7月31日被调研次数在20次以上的有7家(深南电路、驰宏锌锗、远光软件、云南铜业、天玛智控、长安汽车、节能风电),10—20次区间的有25家(占比5.5%),5—10次区间的有62家,1—5次区间的有246家(占比54.1%)。

从回购股票情况看,2023年回购金额在20亿元以上的有1家(宝钢股份),5亿—10亿元区间的有3家(中国石化、中远海控、海康威视),1亿—3亿元区间的有7家,5000万元—1亿元区间的有2家,1000万—5000万元区间的有20家,10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有37家,10万元—100万元区间的有9家。2024年初至7月31日回购金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1家(宝钢股份),5亿—10亿元区间的有2家(中国建筑、保利发展),1亿—4亿元区间的有5家(国电南瑞、中国软件、招商南油、国投资本、启明星辰),5000万元—1亿元区间的有9家,1000万—5000万元区间的有15家,10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有24家,10万元-100万元区间的有12家,10万元以下的有1家。

从股权激励情况看,189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占比41.5%);25家实施了员工持股计划(占比5.5%)。

从现金分红情况看,2023年度股利支付率在100%以上的有5家(长春一东、安迪苏、西藏矿业、桂冠电力、江中药业),50%—100%区间的有65家(占比14.3%),30%—50%区间的有201家(占比44.2%),10%—30%区间的有74家(占比16.3%),10%以下的有3家。2023年度分红金额在1000亿元以上的有2家(工商银行、建设银行),500亿元-1000亿元区间的有5家(中国移动、农业银行、中国石油、中国银行、中国海油),100亿-500亿元区间的有10家,50亿-100亿元区间的有9家,10亿-50亿元区间的有55家(占比12.1%),1亿-10亿元区间的有146家(占比32.1%),1000万元-1亿元区间的有111家(占比24.4%),100万元-1000万元区间的有17家。上市以来分红率在100%以上的有8家(国统股份、中信国安、中成股份、易华录、保利联合、云南旅游、电科芯片、本钢板材),50%—100%区间的有64家(占比14.1%),30%—50%区间的有194家(占比42.6%),10%—30%区间的有146家(占比32.1%),在10%以下的有3家。

从市值管理视角看央企上市公司从何入手

比照国务院国资委的综合要求,央企上市公司当前在市值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强化,比如:部分上市公司市值体量偏小(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占比将近1/4),这与央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所处行业的功能定位是不相称的;行业分布有待优化(电子、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偏低),2023年度研发费用率低于1%的占比将近1/4,央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体现;部分上市公司近年经营连续亏损,净资产收益率(ROE)低于5%的占比在1/3左右,部分企业有息负债率在50%以上,人均创利低于10万元的占比将近一半,员工持股计划覆盖面较低,这显示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不佳、产业链竞争优势不强,央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激发活力;2023年度无机构调研的占比在30%左右,一半以上ESG评级偏弱,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偏低,现金分红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说明部分央企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工作认识不够深刻(若干央企体系上市公司已出现强制退市情形),缺乏体系化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