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引擎
作者: 李赟以移动运营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板块狂飙的背后,数字经济正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引擎。
从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提出的“数字福建”,到2022年首度通过《“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中国数字经济的实施建设做出全面部置,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下称“《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3月7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组建国家数据局”成为13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之一。根据方案,国家数据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国家数据局的设立是国家层面大的战略目标,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
3月14日,首个数字中国地方规划出炉!宁夏发布的《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围绕数字宁夏建设,推动实施“1244+N”行动计划,健全完善组织、规划、政策保障体系,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宁夏节点和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社会“四化”工程,培育引进一批生产和运用数字的企业,2023年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以上),加快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兴业证券表示,近些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其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望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动机。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二十大再次提及建设数字中国,政策催化密集,数字经济再迎战略布局期。
华泰证券认为,数字经济是2023年科技板块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之一,《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加速国内数字经济建设节奏,为赛道内的主要参与者带来明显的增量空间。
三大驱动力
兴业证券表示,经济转型、顶层设计、国家安全是数字经济的三大驱动力。其中,从经济层面看,长期而言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转型期的经济发动机。
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趋势、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加快等相继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不过,2010年以来随着上述人口红利、城镇化进程等驱动力有所减弱,靠传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出现边际递减,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速下行,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经济转型背景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超越传统制造业维持较高的投资增速,有望成为转型期的经济发动机。
从当下看,数字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任务仍然艰巨。而近些年来,数字规模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疫情下甚至实现了逆势扩张,数字经济增速也远高于GDP整体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政策层面,数字经济政策定调级别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中国制造202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均涉及了数字经济相关产业。
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数字基础设施、大数据、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等多方面规划了数字经济发展前景;
2022年7月,国务院发布公告,同意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中央网信办等20个部委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
2022年10月,国务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就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报告,并且重点提及了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安排。同时,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及建设数字中国,密集政策推动下数字经济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2023年2月,《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的“2522”整体框架,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同时,《规划》为中国中长期数字化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即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此外,《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从地方来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路径着墨较多。例如上海市提出“着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北京市提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浙江省致力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广东省提出“推进网络强省、数字广东建设,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等。
作为首个数字中国地方规划,《数字宁夏“1244+N”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宁夏数字信息产业产值达到850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36%左右(力争到2027年达到40%以上)。具体而言,包括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节点建设。实施西部云基地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开工建设数字经济小镇,加快推进集群“九通一平”建设,完善集群配套设施。实施数字产业化工程。全面升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向重点园区、重点场所、行政村等区域延伸覆盖,新建5G基站2000座,累计达到1.2万座。加快推进数据中心集群发展,新建5个超大型数据中心,增加标准机架11万架,总量达到15万架,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125万台。
从安全层面看,大国博弈背景下,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大国博弈背景下,美国相继对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实施制裁,同时遏制中国国产化率较低的半导体产业链,目前对中国的限制已经从底层硬件领域延伸到了基础软件。而2022年以来俄乌冲突再一次彰显了安全的重要性:俄乌冲突下俄罗斯受到了来自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密集制裁,大国间信任度下降,同时地缘冲突频发下,大国间的博弈也将更为激烈。
图1:新兴产业有望成为经济转型期的新功能

图2:数字经济规模维持高增长

因此,在二十大报告中,将安全问题单独成章重点论述,其中“安全”一词出现频率达到91次,其中29次为“国家安全”,创历年来新高,同时重点提及了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兴业证券认为,数字经济对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能源资源安全至关重要。
首先,中美博弈背景下,两国技术竞争已经从底层硬件领域延伸到了基础软件,例如,2022年8月12日,美国商务部发布规定,对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软件实施出口管制,EDA软件又被称为“芯片之母”,是芯片设计的必备工具,在三大EDA公司均为美国公司背景下EDA软件国产化迫在眉睫,因此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发展离不开数字经济。
其次,2022年俄乌冲突让各国意识到能源自主安全的重要性,而发展新能源是碳中和背景实现能源自主安全的重要一步,新能源由于弃风、弃光现象效率低下,因此发展柔性可控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新能源转型、实现能源自主安全十分重要。
数字产业链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目前数字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
从分类上,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数字经济具体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即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部分,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三是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等;四是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等。
在数字经济体系的“四化”框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主要参与生产力重构,数字价值化更多体现生产关系的重构,而数据价值化的多种应用是生产要素的更新。
兴业证券认为,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经济发动机,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对于全球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的统计,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15.6%,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5个百分点,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45%,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标准,在测算的47个国家中,有20个发达国家、27个发展中国家。
在结构方面,产业数字化依然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且数字技术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据统计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产业化规模为5.7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5%,占GDP比重为6.8%;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2.4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5%,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约为38.2%,产业数字化的规模优势明显。
在三次产业上,受行业属性等因素影响,从全球看,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率先在第三产业爆发、数字化效果最显著,在第二产业的应用效果有待持续释放,在第一产业应用相对偏少,2021年,全球47个经济体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5.3%、24.3%和8.6%,分别较上年提升1.3、0.8和0.6个百分点。
就中国而言,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较2016年扩张1倍多,同比增长16.1%,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较2016年提升了9.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动机。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1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为32.5%,在2017-2021年间每年增速均处于10%以上。同时,数字产业化亦维持着稳定的增长,2021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8.3%,占GDP比重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