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

作者: 杜丽虹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0

2020年是地产行业风云变幻的一年,“三道红线”为地产行业划出了明确的债务指引,一些地产企业开始出现了实质性的债务违约,而2021年集中供地的推行将加速行业变革。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以及房住不炒、和央行“三道红线”等政策影响,地产行业的销售增速放缓,周转速度减慢,多数企业都在积极减债,但行业整体的财务压力仍很大。

截至2020年底,销售总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剔除预收款后,总负债率的中位数为71.9%,净负债率的中位数为80.2%,现金短债比的中位数为1.25倍,有13%的公司同时踩了央行的“三道红线”,有20%的公司突破了其中“两道红线”,有37%的公司突破了“一道红线”,完全符合“三道红线”要求的公司占31%。

根据我们的测算,主要地产上市公司有28%的企业短期内就面临资金缺口的压力,有95%的企业面临中期资金缺口压力——即使在不扩张的情况下,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平均也有55%的债务需要续借,有36%的企业需要续借70%以上的债务。此外,由于国内地产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融资渠道,所以,当前82%的企业都面临资金来源无法覆盖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的期限结构缺口问题,平均的期限缺口达到9个月,26%的企业面临两年以上的期限缺口。

进一步,为了减轻账面的债务负担、增强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地产企业明股实债和表外负债问题严峻:少数股东权益平均已占到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39%,但少数股东应占利润普遍低于权益占比,有32%的企业少数股东的利润占比不到权益占比的一半,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少数股东不承担亏损,而出现利润占比显著高于权益占比的情况;表外销售方面,主要地产企业平均有48%的合同销售来自表外,有45%的企业表外销售的贡献比例大于50%;再加上合约负债中的融资成分,行业整体的隐性债务压力较大。

财务压力下,企业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为9.2%,有7%的企业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在15%以上,但也有10%的企业的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不到5%;考虑周期波动及调减超额负债后,行业平均的内生增长率在3%-4%之间,有5%的企业内生增长率大于10%,但也有9%的企业内生增长率不到1%,甚至为负。

另外,虽然2020年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债务融资成本略有降低,平均的债务融资成本较2019年下降0.2个百分点至7.2%,平均的利息保障倍数为2.0倍,但仍有6%的企业利息保障倍数小于1倍,有34.5%的企业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已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并失去了外生成长空间。

最后,适量的土地储备是成长潜力的物质基础,截至2020年底,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总土地储备(待建+在建+已竣工待售面积)平均相当于年销售量的5.1倍,可售土地储备平均相当于年销售量的3.3倍。尽管多数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总量可以满足未来3-5年的发展需求,但仍有23%的企业其土地储备总量小于4年的销售量,有4%的企业土地储备总量不足未来3年的销售量,若以可售面积计算,其土地储备总量不足未来2年的销售量,从而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1
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生存矩阵中,具有真正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仅占45%,其中有15%的企业具有整合潜能。

图1:地产上市公司的合同销售总额和并表销售额的分布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2

总之,2020年是地产行业风云变幻的一年,“三道红线”为地产行业划出了明确的债务指引,一些地产企业开始出现了实质性的债务违约,而2021年集中供地的推行将加速行业变革。如果我们以偿债能力和融资能力为横轴,以运营效率和成长潜力为纵轴,则在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生存矩阵中,有18%的企业当前就面临生存压力;有14%的企业虽然财务压力较大,但尚有转型以自救的空间;有23%的企业虽然短期的财务压力不大,但受到效率水平和成长空间的限制,只能通过合作开发来拓展生存空间;余下的、具有真正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企业仅占45%,其中有15%的企业具有整合潜能。

潮起潮落终有时,当潮水退去时,“裸泳者们”是否已做好了退场的准备?

由北京贝塔咨询中心与《证券市场周刊》联合推出的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综合考虑了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效率、融资能力、成长潜力和规模因素五大指标,对A+H主要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实力排名。结果显示,龙湖集团(0960.HK)、中国海外(0688.HK)、华润置地(1109.HK)、保利地产(600048.SH)、金地集团(600383.SH)、万科A(000002.SZ)、世茂集团(0813.HK)、建发股份(600153.SH)、新城控股(601155.SH)、碧桂园(2007.HK)进入了综合实力排名榜的TOP 10。

上 排名榜单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综合考虑了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运营效率、融资能力、成长潜力和规模因素五大指标,对A+H主要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综合实力排名。

销售规模排行榜

尽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但2020年合同销售总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A+H共84家,其中有19家公司合同销售总额在2000亿元以上,有23家公司的合同销售总额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有11家公司的合同销售总额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有31家公司的合同销售总额在100亿-500亿元之间。

表1: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排行榜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3

规模排名TOP 10的地产上市公司合同销售总额都在2800亿元以上,规模排名TOP 20的地产上市公司合同销售总额需达到1600亿元以上,规模排名TOP 50的地产上市公司合同销售总额也至少要达到60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其他业务收入,则共有87家地产上市公司的销售总额在百亿元以上。

不过,就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平均有44%的销售额来自表外,在销售总额大于百亿元的87家地产上市公司中,平均有48%来自表外贡献。若以并表销售额计算,则有9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并表销售额大于2000亿元,有8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并表销售额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有20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并表销售额在500亿-1000亿元之间,有42家地产上市公司的并表销售额在100亿-500亿元之间。

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产企业的综合实力。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行榜TOP 10的企业合同销售总额都在千亿元以上,有9家在2000亿元以上。当然,规模不是一切,在我们的排行榜上也有一些合同销售总额过千亿元的企业综合实力排名在50名、甚至100名之外,同时,一些合同销售总额不是很大的企业也能凭借经营优势进入综合实力榜的TOP 20,这其中,偿债能力、运营效率、成长潜力、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偿债能力排行榜

截至2020年底,销售总额在百亿元以上的地产上市公司剔除预收款后总负债率的中位数为71.9%,净负债率的中位数为80.2%,现金短债比的中位数为1.25倍,有13%的公司同时踩了央行的“三道红线”,有20%的公司突破了其中“两道红线”,有37%的公司突破了“一道红线”,完全符合“三道红线”要求的公司占31%。

根据我们的测算,主要地产上市公司有28%的企业短期内就面临资金缺口的压力,有95%的企业面临中期资金缺口压力——即使在不扩张的情况下,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平均也有55%的债务需要续借,有36%的企业需要续借70%以上的债务。此外,由于国内地产企业普遍缺乏长期融资渠道,所以,当前82%的企业都面临资金来源无法覆盖项目投资回收周期的期限结构缺口问题,平均的期限缺口达到9个月,26%的企业面临两年以上的期限缺口。

进一步,为了减轻账面的债务负担、增强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地产企业明股实债和表外负债问题严峻:少数股东权益平均已占到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净资产的39%,但少数股东应占利润普遍低于权益占比,有32%的企业少数股东的利润占比不到权益占比的一半,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少数股东不承担亏损,而出现利润占比显著高于权益占比的情况;表外销售方面,主要地产企业平均有48%的合同销售来自表外,有45%的企业表外销售的贡献比例大于50%;再加上合约负债中的融资成分,行业整体的隐性债务压力较大。

综合考虑表内偿债能力及表外负债预警,中国海外、龙湖集团、华润置地、建发股份、万科A、世茂集团、世茂股份(600823.SH)、仁恒置地(Z25.SI)、五矿地产(0230.HK)、保利地产进入了我们的偿债能力排行榜TOP 10。

运营效率排行榜

2020年,87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存量资产周转率(并表销售额/年初总资产)的平均值为0.266倍,中位数为0.258倍,较2019年减慢了7%。而在行业低谷中,预期所有企业的存量资产周转率都将进一步减慢。历史数据显示,87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在低谷中平均的存量资产周转率将进一步减慢至0.237倍,中位数为0.231倍。

利润率方面,87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2020年的毛利润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土地增值税)/营业收入)的平均值为25.7%,中位数为24.4%;再从中剔除其他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后,核心经营利润率(=(毛利润-其他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的平均值为13.0%,中位数为12.2%。其中,有34%的企业核心经营利润率不到10%,过低的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表2: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综合效率排行榜

2021年度地产上市公司50强4

综合利润率和周转率,87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不使用财务杠杆情况下的回报率=(核心经营利润+财务费用+资本化利息)/(带息负债+永续资本+权益资本))为9.5%,中位数为9.2%。不难看出,随着效率的分化,地产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也呈现分化趋势:回报率最高的企业、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15%以上的回报;而回报率低的企业甚至会出现负回报。

综合企业当前和低谷状态的周转率,以及利润率和税前投入资本回报率,结果,2020年,87家主要地产上市公司的效率评分均值为4.38分,中位数为4.32分。有6家公司的效率评分在8分以上,占主要地产上市公司总数的6.9%;但同时也有49家公司的效率评分不到5分,占主要地产上市公司总数的56.3%;更有22家公司的效率评分不到2分,占主要地产上市公司总数的25.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