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读
法治政府建设
纲领性文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其中提出,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公共卫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金融服务、教育培训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分领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严重违法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制度、终身禁入机制,让严重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中央依法治国办负责同志表示,《纲要》是继2015年《纲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新的法治政府建设纲领性文件,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总结“十三五”时期法治政府建设成就经验的重要成果,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对在新发展阶段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法治政府建设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与2015年《纲要》相比,新《纲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新亮点:一是在结构主线上,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并将其作为贯穿全篇的一条主线。二是在目标设定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与2015年《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相比,进一步突出对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和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的要求。三是在框架体系上,从健全八个方面体系、强化八个方面能力谋篇布局,提出改革发展举措,特别是紧扣当前实际,针对依法应对突发事件、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等作出系统部署。四是在任务举措上,对2015年《纲要》已经完成的不再部署,需要持续推进的进一步强化,试点成效突出的全面推广,并提出新任务新举措,不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法治政府。
M1、M2双双回落
社融增速筑底
8月11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9%,增速出现双双回落;社融同比增长10.7%,较上月增速有所减缓。具体来看,7月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个百分点,同时创下2020年2月以来新低。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与5月增速持平。流通中货币(M0)余额8.47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为何M1和M2增速双双下降?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分析,M1同比放缓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同时房地产市场活动降温也是其中影响因素。而M2同比回落本质就是存款放缓。7月是缴税大月,个人和企业缴税后相应存款会下降;同时,国内信贷环境收紧,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活跃有所下降,以及银行表外业务活动继续收缩等影响货币派生能力。整体上,M2同比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从人民币贷款数据可以反映出国内信贷环境变化。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7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77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774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居民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表现为环比少增。其中,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是2020年3月以来最低;居民短期贷款新增是2021年3月以来最少。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居民贷款大幅回落缘于地产调控影响加速显现。企业贷款回落,除地产链拖累外,也与地方债务监管加强、实体需求走弱等有关。票据连续2个月大幅冲量、贷款需求指数回落,也一定程度反映实体需求偏弱。社融方面,2021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7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从各个细项来看,社融存量增长的主要拖累项有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周茂华表示,7月社融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反映7月国内经济活动略有降温。主要受几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大宗商品价格涨价令部分中下游企业暂时陷入观望。7月中、小型制造业PMI指数进一步下滑;二是国内房地产调控趋严,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下滑;三是散发病例与极端天气。这些突发事件对国内经济活动的抑制效果明显。
住建部要求
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10日消息,住建部近日研究起草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强调,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征求意见稿明确,一是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除违法建筑和被鉴定为危房的以外,不大规模、成片集中拆除现状建筑,原则上老城区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二是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大规模新增建设规模,不突破老城区原有密度强度,不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严格控制老城区改扩建、新建建筑规模和建设强度,原则上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内拆建比不宜大于2。三是严格控制大规模搬迁。不大规模、强制性搬迁居民,改变社会人口结构,割断人、地和文化的关系。更新单元(片区)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四是确保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平稳。不大规模、短时间拆迁城中村等城市连片旧区,导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失衡。同步做好中低价位、中小户型长期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租赁住房问题,住房租金年度涨幅不超过5%。征求意见稿要求,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持城市记忆。要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住建部将定期对城市更新行动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集中供地规则迎“巨变”
将控地价、降低溢价率
继深圳、天津之后,又一热点城市宣布暂缓第二轮集中供地。8月11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发布公告称,7月30日,青岛公示的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再次实施公开出让时间,以届时公告为准。同日,有市场消息称自然资源部已召开闭门会议,明确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与此同时,一份文件在业内流传,文件提及“单宗住宅用地溢价率不得超15%,决不允许通过提高起拍价方式调整溢价率;在达到地价或溢价率上限时,不得以竞配建等方式增加实际地价,可通过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竞更高更优品质建设方案等方式确定竞得人”。经媒体核实,该文件内容属实。据贝壳研究院统计,至8月10日,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公告了第二批集中供地计划。苏州、深圳、青岛、长春、杭州、济南、天津二批次起始楼面价,较首批次均有一定幅度上涨。其中,深圳虽然加大了非核心区土地供应的规模,但起始楼面价仍较首批上涨了29.1%。“政府之所以展开集中供地,是为了实现‘三稳’目标,但从热点城市首批集中供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市场热度不降反升,进一步增强了房价上扬的预期。这样的市场表现,一定程度与试点集中供地的初衷相悖。”中原地产高级研究经理卢文曦表示,因第二批次集中供地规则生变,近期将有更多城市中止或延期进行土地出让。
美经济步入下滑通道
或为大概率事件
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增长率约为6.5%,比年初略有上升,美国经济规模超过疫前水平。很多人认为,美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在第二季度见顶,随着社会重新开放和财政刺激带来的初步提振作用消退,经济增长将会降温。同时,企业复工复产和政府纾困行动确实能够有力助推经济增长,不过,预计未来几个月这一趋势将逐渐放缓,德尔塔毒株、原材料和劳动力方面的干扰将给经济前景蒙上阴影。由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影响,部分州和地方政府可能会重新针对企业实施限制措施,消费者或许会减少在旅游、外出就餐和影院观影等方面的支出。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近日就表示,即使已经注射过新冠疫苗,在室内也要佩戴口罩。随着德国等国家开始注射第三针加强疫苗,美国大概率也会再度展开注射。这意味着,在完成第三针注射之前,社交隔离增加、企业停工、减少消费等趋势将愈发明显。供应链问题将成为导致美国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美国7月份制造业活动仍然强劲,但与前几个月相比有所放缓。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日前公布的调查数据,7月份ISM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6月份的60.6降至59.5。分析人士认为,供应链紧张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阻力。全球市场风险加大是妨碍美国经济创新高的又一大阻力。交易员的看法可以说是推动市场走势的“关键力量”。在更多情况下,他们并不会仅仅依据这些刚刚出炉的上半年数据形成判断,对前景的预期才是更重要的因素。从部分交易员的观点可以推断,2021年下半场的市场波动恐怕很难回避。交易员们判断,9月可能成为一个关键月份。选取这个时间点不仅因为美国学校普遍会重新开放,也不仅仅因为全国范围内的扩大失业救济举措即将到期,更是由于美联储在8月份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行长会议、9月份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召开时,为调整货币政策“放风”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美股前景不明
资金流入债券和新兴市场
由于预期美企业绩增幅放缓和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强,全球资金出现明显向新兴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流入的趋势。美银美林援引EPF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的一周内,全球投资者向债券投入了近121亿美元,向股票投入了48亿美元。该行称,当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为16亿美元,为6周以来最大;当周欧股有76亿美元资金流入,为七周以来最大。市场人士表示,德尔塔变异病毒在多国的确诊数字仍在上升、美国最新制造业数据走缓影响市场情绪;但同时陆续公布的美国企业财报整体正向推动股市走势、最新非农就业数据优于预期呼应了经济复苏的方向,但也推升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加快紧缩脚步的预期。以上因素减少了各路基金对美股的看多预期。根据调研机构Factset统计,标普500指数成分企业截至7月底已公布的财报约有88%优于预期,整体表现正向;相关数据也指出,标普500指数企业第二季度整体获利较前一季度上升,来到2021年的相对高点。但接下来第三、四季度的获利增长率可能会相对走缓。由于美股吸引力减少,债券市场也吸引了基金流向。根据最新EPFR数据,包含高收益债、投资级债、市政债、政府债在内的整体债券型基金已连续21周呈稳流入态势,上周再流入120.92亿美元,2021年累计流入超过3469.06亿美元。根据统计,投资级企业债券基金单周资金流入扩大至100.11亿美元,连续流入周数进入第21周;高收益债券基金再流入8.92亿美元,连续资金流入周数进入第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