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头荸荠三根葱

作者: 黄伟

店头荸荠三根葱0

店头荸荠

荸荠,别名芍、凫茈、乌芋、马蹄、地栗、水栗、地梨子、钱葱等。荸荠最早出现在《尔雅》中:“芍,凫茈。”亦作“凫茨”。

店头的出名,源于黄岩特产风物荸荠,荸荠与黄岩蜜橘相媲美,橘乡黄岩一直流传一句民谣:“黄岩蜜橘红彤彤,店头荸荠三根葱。”这句民谣的妙处,将两种秋冬时期成熟的橘乡风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模样,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出来。黄岩南城蔡家洋黄岩贡橘园里的蜜橘,在秋冬之际,高挂枝头,烁光流金。走在橘文化长廊上,触目处正是红彤彤的大片蜜橘。

在南城墙洋村的南面,一河之隔就是店头片区。店头荸荠生长在水田里的模样,格外动人。一到夏天满眼望去,田野上匍匐着绿油油的大片荸荠苗,形状如葱,与一些席草苗穿插在一起种植,成了黄岩南大门外的又一道风景。如果走进去细看,就会发现,生长在水田里状如葱苗的荸荠苗,一般都是三苗一丛从水田中长出来,特色分明。《本草纲目》这样描写:“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其根白蒻,秋后结颗,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其实,荸荠长得好不好,全看长在上面的荸荠杆子吸收的营养够不够,杆子不好就会影响荸荠的全年产量。

据史料载:荸荠作为店头公社的特产,皮薄色鲜,汁多味甜,在1980年产值就达44万元,这个数字在那时候是非常可观的。当大诗人戴复古写下了“百果之中无此香,青青不待满林霜”歌咏贡橘之际,另有古人在《赞荸荠》中这样写道:“累累满筐盛,大带葑门土。咀嚼味还佳,地粟何足数。”黄岩城南大门外的土地上两种美味,就在一个“香”和一个“味”字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从小生长在黄岩西乡宁溪的我,对于荸荠这个风味小吃情有独钟,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买来一些荸荠,在一些菜肴中加入荸荠当佐料,咬在嘴里“爽爽”声,咸中透着甜,至今回忆起来还是口齿留香。或许是生吃它时,只要削开外面暗红色的皮,就可以当水果吃,甜甜的、脆脆的味道一直定格在脑海中。或许是它饱满鼓立的模样特别惹人喜爱。或许俗谚中“店头荸荠三根葱”形象生动的描述,令人对美食的色泽更加向往,白色的荸荠加上绿色如葱的佐料,在餐桌上真是秀色可餐。一直以来,我对荸荠关注有加。

荸荠种植主要分5个环节:选地、育苗、分株、施肥、采收。通常在3~4月间育苗,5月前后分株种植,6~11月是生长期,在农业节气霜降至第二年春分时采收。那时的荸荠球茎皮色转为红褐色,味甜,糖度最高。以后球茎含糖量逐渐减少,表皮增厚,而且表皮下又产生一层黄衣,品质下降。荸荠中所含的磷是根茎类蔬菜中较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对牙齿骨骼也是很有好处。荸荠还具有清热解毒、开胃消食、生津润燥、明目醒酒等功效。据《食疗本草》载:“荸荠,下丹石,消风毒,除胸中实热气。可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痛。”

荸荠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它的皮色呈深褐色或枣红色,肉质洁白,味甜汁多,清脆可口。荸荠作为黄岩南乡的风物,既可作为蔬菜,又可作水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果品。荸荠不仅可以生吃,而且洗净煮透后食用味道更佳更甜。熟食多用于做配料,也可用于炒、烧或做馅心。用作整个生炒黑木耳、剪豆,黑白绿交融呈现一盘上桌,极其诱惑味蕾。将荸荠碾成米粒大小,拌进肉馅中,加盐、鸡蛋、料酒、湿淀粉、味精、葱姜末拌匀,做成红烧狮子头,这道菜肴因为有荸荠而出彩。也可以将去皮的荸荠,配上山药,放上冰糖,煮成甜品,端上一盅,用调羹舀上一口吃在嘴里,润喉入胃,非常香甜。还可做成“荸荠罐头”(清水马蹄),销售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宋林洪《山家清供》:“凫茨可作粉食,甘滑异于他粉。偶天台陈梅庐见惠,因得其法……采以曝干,磨而澄滤之,如绿豆粉法。”特产马蹄糕的做法大致如此。削皮的荸荠堆在小碟上,淋一勺稠黏的糖桂花,美其名曰“踏花归去马蹄香”。

荸荠节

院桥镇上桥洋村(原店头公社辖区)是国内知名的黄岩店头荸荠核心产区,近年来由于种植面积锐减,店头荸荠的名头不再响亮。2023年,上桥洋村引进深耕农业13年的台州嘉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双方开展合作,公司流转了村里的50多亩土地,采用最传统的土栽培方式进行集中种植。经过半年的精心管理,2024年1月初,这50多亩“店头荸荠”成熟陆续上市,平均每亩产量超过3000斤,比前一年增加不少。

公司还改变原先把荸荠田泡在水里,从水中取出荸荠的传统做法,而是花钱雇工人在相对干湿的泥土地里挖出每个荸荠,这种采收做法虽然费人费力费工,但是保证了荸荠的质量和品牌。这段时间,在田头看到很多村民忙着采收荸荠。

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2024年1月21日上午,黄岩区首届荸荠节在院桥镇上桥洋村开幕。荸荠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人们带着孩子来挖荸荠果、逛荸荠集、品荸荠宴,享受冬日丰收的喜悦。我因为受邀参加黄岩区首届荸荠节,人生第一次来到荸荠田内体验挖荸荠。生长在黄岩西乡的我只挖过番薯等块茎,从没有挖过荸荠,那一天尽管风大天冷冻出了鼻水,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手持专业工具,在田间挖荸荠。看着一个个扁而圆的荸荠不断从泥土间翻出来,不规则地镶嵌在泥土当中,那一种久违的丰收喜悦彻底把我包围。此时,让我想起一个关于荸荠的谜语:“外皮红又黑,常在泥中藏,肉白甜又脆,生熟都能尝。”

当我提了自己挖的一袋荸荠出来后,就迫不及待地洗掉几个荸荠外的泥土,用小刀削皮开始尝鲜,那一个绝佳的口感让前几天在北门大桥头农贸市场买的清汤寡水般的外地荸荠相形见绌。难怪店头荸荠的市场零售价78元/10斤,相当于外地荸荠价格的3倍,真是一分钱财一分货。

当天中午,大家团团围聚一起吃荸荠宴,清蒸荸荠“白脂红玉”、荸荠伴海蜇、荸荠圆煮黄岩蜜橘罐头、荸荠炖骨头玉米汤等难得一见的菜肴,让我们大开眼界。由主办方举办的宴会上还进行两盘单个50克以上的荸荠爱心拍卖,拍卖价达到了2200元,让在场的众多客人叹为观止。

荸荠在旧俗中是吉祥之物,只是各地的习俗各不相同。江西铅山,荸荠用于婚礼,红绳串在礼壶,寓意吉祥,百年好合。潮汕地区,荸荠被称作“钱葱”,因其叶子跟葱相似,从正上方向下看像铜钱。南方人将荸荠列为“水八仙”之一,一些老苏州总把荸荠埋在米中烧年夜饭,谁吃到荸荠就说是挖到了“元宝”,来年定当发财。在永嘉场也有一个旧俗,在小年夜要吃荸荠和芋头,荸荠在温州方言是“盘财”,芋头的意思是“余头”,意在财源滚滚,年年有余。而北方人过年则喜欢将荸荠剁碎了放在馅子里面,“荸荠”暗喻“必齐”或“备齐”,一家人团团圆圆、齐齐全全,也代表日子过得充实丰足。

又是一年品尝荸荠的时候,那胖嘟嘟的荸荠吃到嘴里,我们会不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黄岩南乡这片富饶的土地上,那一番曾经牵动人心的过往呢。

上一篇: 回家路上
下一篇: 对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