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学科的探索之旅

作者: 王兴

跨越学科的探索之旅0

图书名称:《诗意的生物》

作者:秦自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58.00元

在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后,我对法布尔描写的昆虫着了迷,也爱上了生物学。最近拜读秦自民老师的《诗意的生物》,被其独特视角深深打动。

《诗意的生物》既传承了《昆虫记》对生物的人性描绘和人文关怀,又在多学科融合方面发扬光大,为中小学师生探索创感教育、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了案例。秦老师将生物、化学、医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多彩的自然画卷,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物世界。

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诗词、故事和文献,使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翻开这本书,就被《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所吸引:“‘幽光耿耿草堂空,窗隔飞蛾恨不通。’可见,酷爱黑夜飞行的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而且经常将灯光及火光误以为月光并向其飞去,这就是‘飞蛾扑火’。”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对生命动态的诗意表达。

秦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跨学科的思维,对生物世界进行深入剖析,使得生物学不再枯燥无味,而成为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阅读《诗意的生物》,对话的主体可能会全方位打开,与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的人物进行交流,探讨生物的生存哲学和生态意义。

在《鹧鸪声声唤双栖》中,秦老师没有停留在对鹧鸪的外形和习性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讨了鹧鸪与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了对生物生存的敬畏和对生态平衡的尊重:“过去,猎人们常驯养善于啼叫的雄鹧鸪作为‘媒鸟’,通过啼叫吸引野生鹧鸪前来,从而诱捕它们。唐朝诗人罗邺颇具悲悯情怀,不要说诱捕鹧鸪,就是对被别人养在笼中准备食用的鹧鸪都不忍伤害。他不但把鹧鸪放了,还满怀深情地写诗祝愿:‘好傍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跨越学科的探索之旅1

生物无所谓好坏,哪怕是毒品原植物,在国家严格管控下,也同样有益于人类。在《罂粟自白》中,秦老师以罂粟的口吻写道:“我并非生来就是毒品,用我制作的鸦片是上帝赐给人类解除痛苦的药物,你们千万不要误解了上帝馈赠的本意。”

书中这样的内容随处可见,秦老师不局限于对生物的描述,而是进一步将生物的诗意元素与人类的情感、社会和文化紧密结合。通过深入挖掘每一个生物背后的故事和寓意,让人们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生物本身,也进一步反思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在《杜鹃琐谈之协同进化》里写道:“‘杜鹃飞飞无定栖,寄巢生子百鸟依。’诗人认为所有的鸟都心甘情愿为杜鹃抚育儿女。但事实绝非如此!”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方法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将多个领域的知识融为一体,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美好与诗意。

《诗意的生物》是关于自然与生命的诗篇。对于热爱自然的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将是一次洗涤心灵、感悟生命的美好旅程。

上一篇: 倒流壶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