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读“高薪专业”,成新风口
作者: 孟倩高考之后,18岁的张海岚出乎意料地成为一名“网红”。
去年9月,作为内地高考生,她成功入读香港大学商学院,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了开学典礼的照片后,却被部分中介机构盗用,拿来招揽生意。她意识到,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前往香港学习、拿身份,正在成为“流量密码”。于是,她萌生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内地学生申请香港高校信息的想法。
一年时间内,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收到成百上千名家长和学生的私信,咨询香港高校就读事宜。近年来,内地学生对前往香港学习的热情高涨,很大程度上源于香港特区政府的政策。“抢人”成为近年来香港高校的重要课题。
此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3年和2024年的施政报告中,连续2年提出,将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同时明确了培育未来人才的长远规划,要打造“留学香港”的品牌,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生活便利等方式,吸引更多内地与海外学生到港校读书。
其中最有力度的措施莫过于扩大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自2024/2025学年起,政府资助的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限额将提升一倍,从原有的20%,扩大至40%。资助总量的扩容明显利好内地学生赴港读书。
刚刚过去的申请季,香港高校的办公室多数忙得不可开交。来自内地的本科申请量激增,竞争态势已然白热化。有专注于内地生赴港留学业务的从业者透露,香港排名靠前的高校,以香港大学为例,每年会有数万名内地学生提交申请,最终录取的却只有几百人。去年刚刚开始扩招的多所香港私立高校,今年在内地的录取分数线提高了几十分,从二本线提升到一本线。多种迹象表明,香港高校已成为部分内地学生就读的优先选择,新一轮面向内地生源的“抢人大战”刚刚开启。
高考生的“热门选择”
进入6月,香港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及入学事务处处长刘梦琳愈加忙碌。
最近,她负责的部门陆续处理高考生的面试安排,今年自主招生的面试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举行。此外,还有部分学院安排线上面试,方便考生从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参加面试。
为保证招生有序进行,一般香港高校都会提前近一年开始制订招生计划。香港科技大学面向内地高考生的2025/2026学年招生计划,从去年9月开始。刘梦琳参加的第一场线下宣讲是在深圳,那场宣讲同时开启了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最高峰突破5000人。
显然,学生和家长对香港科技大学这样排名靠前的学校有较大关注度。这从上一学年的招生数据中也能窥见一斑。在2024/2025学年的招生中,香港科技大学总共收到了来自内地高考生近15000份的本科入学申请,大大超出预期,最终录取了220余名内地高考生。今年,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高考生中的招生规模将扩大到250名。
香港教育大学的报考热度也在上升。该校王牌专业为教育学科,在今年3月QS(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的《2025 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位列全球第十二位、亚洲第四、香港第二。
香港教育大学的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向教育局申请成为香港注册教师,应征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教师岗位;毕业后从事学校教育的工作起薪点较高,工资亦会参考香港公务员的薪资体系。
新东方前途出国的新港本科规划负责人白玮提道,“每年都会有明确表达想要孩子当老师的家长,想尝试在香港学相关专业”。
今年3月发布的2025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香港大学的牙医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护理学等,均闯进全球前十;香港理工大学7个学科跻身全球前30位,香港城市大学有4个学科跻身全球前50位。


留学行业资深从业者“山路哥”也发现,近年来,很多内地家庭对香港高校的关注度在显著提升,特别是此前一部分倾向于留学欧美的家庭开始转向香港。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安全”和“性价比高”,在局部国际形势动荡、留学欧美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香港成为内地学生的热门选择。
不过,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申请香港高校并不了解,这对香港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几年前,香港本地留学机构“香港留学中学”校长许勤业就在内地和香港奔波,每年服务几百名内地学生赴港就读本科。他回忆,十多年前,香港高校的招生官大多只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露面。如今,情况已截然不同,多数高校开始效仿内地招生办,开始线上和线下同步启动宣讲。
今年高考后,刘梦琳做客内地相关教育栏目,分享招生和面试政策。刘梦琳在线上通过长达半小时的远程分享,将香港科技大学的招生政策和面试流程分享给公众。在线下,深入到更多内地的城市和中学,直面学生和家长之后,刘梦琳发现内地学生对香港高校的招生政策和面试环节存有信息差。她对《中国新闻周刊》提到,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采用自主招生的方式,不影响高考统招的报名。香港科技大学也没有事先计划每一个省市要招多少人,招生的核心就是看学生的面试表现和高考成绩。
“山路哥”留意到,最近在地方教委组织的教育展中出现了香港高校的身影,此前颇为少见,因为地方教委组织的教育展大多是内地高校在宣讲,香港高校一般有独立的招生规划,并不参与其中。他认为,香港高校在内地“抢人”的力度不断加大。
然而仅靠学校的官方宣讲远远不够,信息差亟待进一步打破。张海岚对此有着深切的体会。此前,她就读于广东某地级市知名中学,今年以来,不断有学弟学妹找到她,询问香港高校就读信息。这些信息需求则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比如如何就读香港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需要考生达到什么样的分数和面试水平,以及文书写作和面试中的技巧。
高薪专业吸引顶尖学霸
“神仙打架”,“山路哥”如此形容这几年内地学生在香港高校的申请情况。当香港高校的信息不断传导回内地,招生政策越来越友好,内地学生的申请,逐渐“卷”了起来。
“拒绝清北选择港大,我后悔了吗?”来自深圳的张静怡发表这篇文章,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激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讨论。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入读一年后,张静怡同样成为“留学香港”流量密码下的受益者,吸引了一批粉丝与其交流。
她就读的内外全科医学(MBBS),与今年才开始在内地招生的牙科专业并称为“神科”。每年招生只有300人左右,而面向内地的招生名额更是少之又少。张静怡说,目前她已知与她同届入读的内地高考生只有3名。
高考出分后,排名省内前50名的张静怡并非没有纠结自己的去处。她坦言,自己有很深的“清北情结”,一度非常向往去北大读书 。但深入了解后,她发现内地顶尖医学院的“8年制”,虽然听起来很吸引人,但未来的就业路径却充满不确定性。她咨询国内顶尖医学院的招生老师,得知博士毕业后,医学生想留在本院实习的概率可能也只有50%至60%,而转正成为正式医生的机会则更少。
相比之下,香港的医学培养体系和执业环境显得更纯粹,也更具吸引力。香港的医生不仅社会地位高、收入丰厚,而且培养体系更侧重临床实践。香港大学颁发的医师资格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认可,毕业生可以直接选择更大范围的执业。
高考出分前,她就接到了清华、北大招生组的电话。喜悦过后,是深深的纠结。早已立志学医的她,开始在内地的顶尖学府和港大之间反复权衡。上述这些看得见的“收益”,最终让她下定决心,放弃了与清北招生组的进一步沟通,选择了香港大学。
在香港,张静怡的故事,是当前内地顶尖学霸选择路径的一个缩影。他们盯上的,往往是这类王牌专业。香港大学的牙医学科在QS排名中常年位居全球前三、亚洲第一,能考上的基本是香港本地高考的“状元”级人物,本科毕业后起薪就能达到6万港币,三五年后年入百万是很普遍的现象。当港大牙医学院在2025学年宣布时隔7年再次向内地招生时,无数内地学子为之心动。
然而,通往这些顶尖专业的道路,早已成为学霸间“寸土必争”的战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首先体现在申请人数的激增。更重要的是,竞争的维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
过去,高考分数或许是唯一的硬通货。但现在,香港高校的选拔早已从“唯分数论”转向了“全面评估”。许勤业分享道,香港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举例说明,一个高考600分的学生,如果面试时表现平平,可能会输给一个只有580分但反应敏捷、表达极具说服力的学生。他指出,高考成绩只是敲门砖,决定了考生是否有机会进入面试环节,而面试表现则占到30%甚至更重的分量。
张海岚当初申请香港大学商学院时,就经历了激烈的面试竞争。针对她心仪的经济与金融专业,香港大学设有“多元卓越入学计划”,可以给在体育、艺术、科创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加分,最高可达30分。当时张海岚拿到了20分的加分,与她一起参与面试的20余名同学中,拿到最高加分30分的只有2名。到了今年,张海岚发现,她的母校公布共有12名学生拿到最高加分。她惊讶于这一爆发式的增长,更意识到香港高校王牌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
香港的留学服务机构也早已洞察了这一趋势,他们的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填报志愿,而是长达一年的规划,包括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考取雅思高分、进行面试培训,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背景。
在面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面试环节应当如何表现时,刘梦琳做了详细解答:面试是全英文小组形式,由教授来主持面试,通过小组的评核来考查考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她给学生的建议是,多练习日常英语对答,留意国际时事热点,培养多角度的思考习惯。
这些要求体现了香港高校对人才考核维度的多元化,其背景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纵深推进,以及香港定位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教育枢纽的战略需求。

科创类专业成新宠
在服务多位高考生入读香港高校后,白玮发现,这两年不少家长在专业的选择上会更加理性,更接地气,不会再让孩子一味地选择某些专业。
除了传统的商科和传媒等强势专业外,香港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近年来最为热门。据白玮观察,几乎每个香港高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这与香港致力于发展科创事业密切相关。最新的香港财政预算案提出,香港将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锦辉常年致力于做科技转化。早在1997年,他就将自己的中文语言处理研究成果转化,创办了香港最早的大学初创公司之一。他认为,香港的科创基因由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