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

作者: 陈淑莲

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0
石家庄市复兴大街滹沱河大桥与太平河学府桥交相辉映。摄影/张震 

“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CpG佐剂,是新一代疫苗的‘发动机’,能将疫苗保护效力提升6至10倍。”在石家庄高新区华普生物技术(河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普生物”),人力资源总监刘光辉向《中国新闻周刊》展示他们呈冻干粉状的CpG佐剂。

华普生物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拥有CpG序列自主知识产权且能达到百公斤级商业化生产的公司,其研发的CpG佐剂解决了中国在佐剂上长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与传统佐剂相比,CpG佐剂能让疫苗抗体产生得更早、抗体更持久,还能简化免疫程序和免疫针次。”刘光辉说,“我们无论是科学团队、学术水准,还是产品制造能力,都处于全球第一阵营。”

华普生物是石家庄五大产业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果的缩影。2021年8月,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了石家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大国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彼时的石家庄面临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明显、产业集聚度不强等结构性问题。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目标的提出,奠定了石家庄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的基本盘。围绕该战略布局,石家庄构建并实施了覆盖产业全链条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向集约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这是一条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驱动引擎,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口,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纽带,以产业集群生态构建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经过多年攻坚突破,如今,石家庄五大产业已聚力成势、协同竞进。尤其在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实现历史性突破,打破长期以来的国际技术垄断,在多个核心领域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滕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石家庄五大产业集群的突破性发展,不仅是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国家科技实力与产业话语权的双重进阶:以“国产替代”破解“断链之危”,以“自主可控”捍卫“国之大者”,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防线,扭转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是新时代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

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1
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本版供图/石家庄市委宣传部
 
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2
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包装车间内,质量检验员正在抽检产品。

筑牢产业发展命脉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核心原材料、高端设备等领域存在进口依赖,国际供应链的波动,有可能对产业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如何才能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石家庄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技术创新、国产化替代,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与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为夯实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可控发展基石,石家庄聚焦生物医药领域龙头企业,全力推动其在关键环节国产化替代及核心技术突破中发挥引领作用。

走进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穿梭忙碌,研发氛围十分浓厚。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石药集团润石研究院院长杨汉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mRNA技术应用于临床,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突破。掌握这项技术后,可以在遇到重大传染性疾病时快速成药,但作为新兴技术,过去国内研发一直处于起步阶段。

石药集团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研制出中国首个mRNA疫苗,不仅实现了对国际同类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更重要的是,通过全链条技术攻关,一举突破了产品、技术、关键设备、关键原料、辅料等多项“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将中国mRNA技术引领至国际第一梯队。

“过去,mRNA疫苗生产用的‘帽子’需要从国外购买,1克要18万元,随着我们自主研发并产业化后,成本直降至200元。”杨汉煜说。

目前,围绕mRNA疫苗上下游产业生态已在我国形成完整闭环:国内原辅料生产企业核心技术同步提升,实现了从薄弱到成熟的过程;在建设全球最大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过程中,与石药集团合作的智能制造设备商完成多轮技术迭代升级。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被列为五大产业主导产业,在系列政策的持续赋能下,近年来石药集团在创新药物及创新制剂的研发领域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在研项目有200余个,预计截至2028年底,将有50余款新药或新适应证申报上市。

同样在国产替代与成本优化领域持续发力的还有石家庄四药集团(以下简称“石四药集团”)。

在原料药领域,集团针对腹膜透析液制剂工艺的研发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进口替代,年均为国家医保节省超5亿元。在新药研发领域,一类新药SYN-045、ADN-9等若成功上市,将打破肺动脉高压、肝纤维化等领域进口药垄断,价格预计比同类进口药低30%—50%。在复杂制剂领域,其双室袋输液生产线全面实现胶塞、软管、膜材等关键材料与核心工艺的国产化,彻底扭转了过去依赖进口设备与材料的被动局面。

石四药执行总裁、药物研究院院长孙立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们新建厂区内,几乎没有进口设备,已实现国产医疗设备全面替代。他说,国产药物研究仪器和设备凭借快速的技术更新机制,能够高效响应企业提出的改进需求。

“只有将生物医药所有环节牢牢掌控在本土企业手中,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安全可控与高效协同。”孙立杰说。

如今,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国际市场版图拓展。

以2022年落户石家庄的绿叶嘉奥制药石家庄有限公司为例,尽管落地时间短,却展现出强劲发展势能。其中,该企业研发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创新药“ERZOFRI”,是当前首个在美国获得正式批准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由中国公司开发的帕利哌酮长效针剂产品。

2024年,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达到1257.2亿元,同比增长10.7%,构建了以高新区研发孵化高端生物医药核心区、经开区生物医药生产加工集聚区为重点,以栾城区现代中药、赵县生物发酵、晋州市生物医药中间体为配套的“两主三辅”产业集群,形成了覆盖研发创新、原料供应、生产制造、市场流通等现代化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中国好药·石家庄造”的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

芯路突围,破局领航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网络等多维度安全。

“石家庄将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在外部技术封锁与市场壁垒持续加码的背景下,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韧劲,通过自主创新与产业链生态构建双轮驱动,逐步走出一条突围之路。”石家庄发展改革委主任赵建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道。

走进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昊光电”)生产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芯片检测机。仅需数秒,每块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便清晰呈现于检测机显示屏。

圣昊光电常务副总裁沈成彬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企业成立初期曾采购日本进口设备,单台报价高达400万元,然而设备性能非常不稳定,多次检修仍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卡脖子’,从国家产业安全角度出发,自主研发势在必行。”沈成彬说。

然而,芯片检测设备研发难度极高,涉及数千个精密零部件。过去,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存在因国外技术禁运导致“断供”风险。圣昊光电一方面彻底掌握关键零部件、软件算法、特殊材料及加工工艺等核心技术,一方面将部分零部件加工业务外包至本地供应商,通过自主研发与产业链协调确保所有环节自主可控。“每款设备研发投入成本都极高,但重要的是对国家有利,对行业有利。”沈成彬称。

当前,圣昊光电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光芯片解理、测试代工服务企业,生产的光芯片检测设备早已实现对日本同类设备的市场替代,打破外资企业长期垄断局面。截至2025年4月底,圣昊光电设备交付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和,预计2025年营收同比增长70%。“在芯片检测这个细分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占有率,我们已经做到了绝对的第一。”沈成彬表示。

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3
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园。供图/石家庄市委宣传部
石家庄:产业突围与崛起4
在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芯片产品的测试。摄影/张震 

近几年,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河北中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电子陶瓷和金属化体系关键核心材料、半导体外壳设计仿真技术、多层陶瓷高温共烧关键技术三大核心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创了我国光通信器件陶瓷外壳产品国产化先河。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惯性MEMS与微系统、智能传感器与微系统、射频MEMS与微系统三大技术领域取得多项原创技术成果,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公司在国际上率先将高性能MEMS惯性与卫星组合导航系统应用于汽车智能驾驶,突破了我国汽车传感器芯片的“卡脖子”难题,在汽车“三电”、车身域控制、安全气囊、线控底盘等系统,开发出全系传感器产品,实现了高性能汽车MEMS传感器的自主可控。凭借突出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行业贡献,荣获了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国汽车芯片最具影响力企业等荣誉。

数据显示,2024年,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收1381.7亿元。目前,石家庄已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创新平台149个,形成了半导体芯片、现代通信、汽车电子、空天信息、软件研发等多条产业链,实现了从空天到地面、从材料到产品、从芯片到模块、从设计到应用的全链条布局。

与此同时,石家庄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高度集聚,催生出深度协同效应:中小企业承接大企业订单形成生产协作,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研发资源,企业间还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构建起完整产业生态圈,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

科创驱动,数转赋能

石家庄五大主导产业协同共进,呈现蓬勃发展的强劲态势。在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率先发展突破的同时,自2021年以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三大产业也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

“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纵深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通过数字化赋能加速智能化转型,成效显著。部分企业入选全国数字化改造试点,为产业升级提供示范样本。”石家庄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章海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