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战与和”抉择

作者: 牛新春

6月22日美国直接下场,派轰炸机空袭了伊朗境内的核设施,中东局势骤然升级。23日,伊朗向美国在卡塔尔的乌代德空军基地发射对等数量的导弹,实施对等报复,没有造成美军人员伤亡。随着特朗普宣布伊朗和以色列已同意“全面彻底”停火,又一次“一夜惊变”后,美国与伊朗的军事冲突大概率会告一段落。

这次同以色列的战事开启后,伊朗面临自1979年以来最困难的时刻,也可能是决定伊朗未来命运的关键选择。伊朗为何选择“息事宁人”?也许伊朗会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国防战略,也会总结2002年以来核政策的经验教训,当然更会重新审视2023年10月7日以来的政策选择的利弊得失。

总结历史,摆在伊朗面前的其实有三种选择。但目前的事实证明,伊朗选择了风险最小的象征性报复。

第一种选择:以谈为主,打服从服务于谈,通过谈判快速结束战争,通过谈判让美国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虽然这种选择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自己追求核能力的路线失败,但是伊朗可以凭借内部社会和政治的弹性吸收这些损失和挫败,假以时日最终恢复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

在遭受军事失败的背景下,战争延宕、扩大或升级对伊朗不利。目前,美国已经宣布结束对伊朗的打击。如果以色列未来几天内也能做到停止军事行动,伊朗就有台阶可下,借机同意回到谈判桌,基本上接受美以的条件,拆除剩余核设施,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同时,美国同意逐步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

这种选择的困境是,伊朗必须一定程度上修改1979年以来反美、反以的意识形态,同时放弃对核能力的追求,制定新的国防和外交政策。伊朗的国内政治是否允许这样做,是个大问题。同时,即便伊朗这样做了,美国是否、多大程度上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是个问题。

第二种选择:以打为主,谈服务服从于打,伊朗同美国、以色列展开长期“消耗战”,择机决定是否与美国谈。这种选择的前提条件是,伊朗虽然承认自己遭遇军事挫败,但是伊朗认为这是暂时的、偶然的,伊朗手里仍然有牌可打,能够恢复对美以的战略威慑和战略平衡,也能够恢复自己的核能力,只不过是需要时间、耐心和智慧。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不同美以展开大规模、硬碰硬的全面战争,而是选择以小规模冲突拖住美以。这样做符合伊朗国内强硬派的要求,也能稳住伊朗的政权。伊朗保持克制、理性和耐心,拒绝与以色列和美国展开全面战争,而是采取骚扰性的策略,把战争控制在低烈度范围内。若伊朗最终能让美以失去耐心,伊朗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谈判,既能恢复对美以的军事威慑,又能恢复自己的核计划。

这种选择的困境是,伊朗要承受长期的军事、经济和社会压力,并且要拿捏好低烈度战争与大规模冲突之间的分寸,否则就会迈向全面战争。最终,是伊朗先撑不住了,还是美以先撑不住了,还需要实践的检验。

第三种选择:只打不谈,伊朗“不浪费任何一次危机”,借机成为核国家,借机把美军赶出波斯湾。长期以来,伊朗一直想成为核国家,但又担心美国与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伊朗可以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加速制造核武器。对此,美以一定会持续对伊朗的核活动进行随时、随地的军事打击,伊朗的核活动与美以军事打击赛跑,成为一种长期对抗游戏。

当然,伊朗也可以对美国展开“自杀式报复”,对美军基地展开大规模、实质性导弹打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种选择对伊朗也非常危险,会招致美以全力推动伊朗的政权更迭,也会引起全球恐慌和反对。中东可能再次爆发一场长期的全面战争,美国陷入新的中东战争,伊朗面临巨大危险。

这次在伊朗导弹的小规模打击后,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再采取行动。随之,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这一轮军事冲突存在近期内走向结束的较大可能性。最近40年中东的历史表明,小国与大国博弈时,大国可以犯错误,小国几乎没有犯错误的空间。伊朗又一次在“战与和”之间的抉择,一定是慎之又慎、再三权衡的。

(作者系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