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

作者: 黄驰波 邱康正 张海霞 王静娟 贝贝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0
今年以来,LABUBU(泡泡玛特人气IP)横扫全球,泡泡玛特实现了海外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股价上的一路飙升。

当一只LABUBU 3.0玩偶成为全球年轻人疯抢的“社交货币”,背后正是情绪经济的强势崛起。从潮玩盲盒到电子宠物,从疗愈经济到户外运动,为情绪买单已成为年青一代的核心消费逻辑——而这股浪潮正打开消费新空间。

社会大众如何认识情绪消费?哪些赛道、产品,被认为是典型的情绪经济?80后、90后、00后群体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情绪消费观?为更好解析情绪消费的群体画像、行为逻辑与产业影响,5月24日,南方都市报湾财社(以下简称“南都湾财社”)发起情绪经济消费认知度调查。本次活动受到广大网友关注,截至问卷调研结束,已有超过4万人次参与本次问卷调研。

6月27日,在广州举行的2025价值消费新势力盛典上,南都湾财社发布《情绪经济社会认知度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试图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

调研参与者画像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1

您认为以下哪些行为/产品为情绪消费范畴?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2

“精神满足”是首需,情绪经济已成经济新引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列为核心任务,情绪经济正在成为经济新引擎。淘宝天猫618战报显示潮玩、宠物、运动三大情绪赛道爆发,453个品牌成交破亿,2400家潮玩店增速超100%。全球视野下,2025年日本治愈产业规模剑指7.5万亿日元,欧美疗愈体验消费年增17.5%,印证情绪消费的跨文化势能。

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指出,64%中国消费者将精神满足列为首需。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管健的发文,将情绪消费定义为“消费者通过购买达成心理补偿的行为”。管健认为消费者通过购买达成心理补偿的行为,其核心在于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与情感共鸣的深层次需求。这种消费形态的兴起,标志着我国消费市场正从传统的“功能导向”向现代的“情感导向”转型。

当前,消费者关注哪种情绪消费?愿意为情绪消费支出多少?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情绪消费中更关注哪些话题?哪些品牌在情绪消费中收获了更多认知度?为解析情绪消费的群体画像、行为逻辑与产业影响,今年5月24日至6月6日,南都湾财社发起情绪经济消费认知度调查。本次调研共44461名网友参与,其中男性受访者占35.99%,女性受访者占比64.01%,80后、90后受访者占比近八成。6月27日,根据调研结果梳理统计的《情绪经济社会认知度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有过情绪消费。巨型零食类产品、解压类玩具、谷子消费(谷子由“Goods”音译而来,指动漫、游戏等IP衍生的周边商品的消费行为)最受认可。其中,80后群体更青睐解压玩具和巨型零食,90后群体更关注潮玩和演唱会,00后群体偏爱潮玩和盆栽类产品。

解读《报告》 超八成受访者认同情绪营销,97%受访者首选线下消费

根据《报告》统计,受访者对于情绪类产品或服务的买单率,香氛、娃娃等实物商品占比最高。同时,90后与00后出现显著差异。90后更乐意消费香氛、公仔等实物类商品,选择消费实物商品的比例高达92.53%,其次是文化娱乐(电视节目,电影),虚拟体验排第三。00后更倾向于失恋陪伴、宠咖等精神文化类或虚拟体验产品,前三选项分别为:文化娱乐(85.42%)、虚拟体验(83.12%)、“失恋陪伴”等聊天服务(79.03%)。此外,女性在虚拟体验消费比例较高,而男性在情绪类文化娱乐消费比例突出。

本次调研还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将寻求陪伴、情感共鸣列为消费的主要原因,比例高达97.34%,表明情感连接在消费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情感共鸣、兴趣爱好、新鲜感、缓解压力是情绪消费前四大原因,满足社交需求位列第五,自我奖励、提升幸福感或仪式感排在第六位。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3
上海,游戏《恋与深空》与豫园的联动活动开启。

意料之外的,调研同时还显示,性价比不是当下消费者进行情绪消费考虑的主要原因,仅1.88%%的消费者选择了“情绪消费时会考虑性价比”。有意思的是,代际动机差异体现在,92.47%的90后受访者认为情绪消费主要为了放松心情,相对忽视情绪消费的社交属性。而82.1%的受访00后认为,情绪消费应满足社交需求。

《报告》同时还指出,97%受访者的情绪消费首选线下实体店,电商平台(62.43%)、社交媒体种草(47.93%)依次排第二、第三位。过去一年,近半受访者情绪消费支出金额区间为1001-5000元。

对于情绪消费,00后展现较高的支付意愿,比90后要更大方。88.65%的90后受访者过去一年情绪消费支出低于500元,而76.47%的00后过去一年在情绪消费的支出达5000至1万元。00后高消费力或源于70后、80后父母的财力支持。对于“情绪消费认可的合理价位数据”支撑了这一观点:超过九成的70后偏好的价格范围是5001-10000元,与七成受访00后的观念一致。90后更认可101-500元的支出。

对虚拟服务,消费者的溢价接受度更高。例如,对于虚拟体验如心理咨询,全年龄段的受访者均更接受较高价格(1001-5000元)。而对于实物商品如香氛,价格偏好分布较均匀,显示产品性质决定价格预期。

此外,动机直接影响支付意愿。当情绪消费是为了自我奖励或提升幸福感时,受访者倾向于较高价格(1001-5000元)。当情绪消费为了缓解压力,消费者偏好中等价格。

根据统计,超过八成受访者认同情绪营销。直播带货、明星代言和当天心情是影响情绪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中年轻消费者如90后、00后,在情绪消费中更易受直播带货和明星代言影响。70后至00后群体对情绪营销的认同度更高。70后最看重品牌联名和IP,80后最看重实际使用需求。50后、60后、90后、00后情绪消费更看重心情。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情绪消费可满足个性化需求,印证情绪经济本质是"情感补偿"。

您选择情绪消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4

赛道分析— “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近1700亿,潮玩正向“大众消费”升级

潮玩行业作为情绪消费的旗舰领域,正通过创新产品形态与运营模式深度挖掘情感价值。从年初《哪吒2》爆火带动衍生品销售破百亿,让潮玩消费及“谷子经济”(“Goods”商品的谐音,泛指二次元周边)成为焦点;再到近期以泡泡玛特LABUBU为代表的丑萌经济异军突起,消费者因“反传统审美”而购买。这种成功源于产品设计的情感共鸣力—瑜伽造型系列传递“放轻松”的生活态度。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2025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分析报告》数据,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加快。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谷子经济”正成为推动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同时,东莞作为4000多家玩具厂组成的“潮玩之都”,48小时就能出新样品,20天能量产上市,也是当下潮玩这股热潮的强力后盾。

香港创意创业会会长庄咏琳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潮玩产品其核心在于,用几十元的低门槛满足Z世代的情绪需求。当前国内潮玩市场已形成以国潮IP为核心的消费热潮,“这类IP成功的关键在于既保留文化根基,又以视觉创新吸引年轻群体,推动潮玩从‘小众收藏’向‘大众消费’升级。”

Z世代养宠平均月支出超1200元,情绪安抚产品等成三大消费热点

在“情绪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宠物已远不只是动物伴侣,宠物消费已超越单纯饲养需求,进化为情感代偿系统。据南都此前报道,从春节的“宠物专属年夜饭”,到端午的“宠物鲜食粽子”,乃至宠物的生日派对,都成为了新兴消费热点。无论是电商平台上“宠物过年”相关搜索量出现10倍级的暴涨,还是“宠物年夜饭”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倍的现象,都是这种情感投射的数字化印证。

有统计显示,Z世代养宠比例达43.7%,平均月支出超1200元,其中“宠物智能设备”“定制营养食品”“情绪安抚产品”成为三大消费热点。智能宠物陪伴机器人销量年增长157%,支持视频对话、远程投食、行为监测等功能,解决了年轻上班族“分离焦虑”痛点。这种以宠物为纽带的情感连接,正强力拉动整个服务链条的升级与延展,一个显著的证明便是节假日激增的宠物寄养需求。面对春节等长假,许多无法携宠同行的主人,愿意支付平均每天百元甚至更高的费用,将爱宠托付给专业机构或宠物店家。

行业发展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宠物本体需求精细化:高肉含量主粮、品种定制营养品、情绪安抚费洛蒙等产品热销。二是饲主情感投射升级:例如,携宠旅行客单价达3万-5万元。三是人宠交互科技化,小米、美的布局智能猫砂盆(自动监测健康指标)、AI互动玩具等领域。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5
天津一家影城举办观影活动,宠物狗与它们的主人一起观看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解构千亿情绪经济图谱6
专业潮流玩具展览会上,人们在互动。

沉浸式文旅成情绪疗愈新载体,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2400亿元

从颂钵音疗到冥想引导,从禅修、旅修到AI情感陪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疗愈方式受到人们追捧,各类心灵社群、机构、工作坊与课程也遍地开花。围绕情绪价值,疗愈经济站上风口,缔造了庞大的消费市场。麦肯锡《2024全球体验经济报告》显示,欧美疗愈类体验消费年增长率达17.5%。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也正在全球范围内催生“AI陪伴”新业态。

从产业发展背景来看,三重动力驱动疗愈经济崛起:高压社会催生情绪刚需,Z世代焦虑检出率居各年龄段首位,将心理健康视为“基本人权”;银发族“精神养老”需求因孤独感加剧;职场中年人存在情绪困扰,催生付费意愿。

当下的AI技术革命正在改写疗愈范式,沉浸式文旅成为情绪疗愈的新载体。根据《2024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国内沉浸体验项目数量达32024个,总产值达到1933.4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400亿元。

热门影视IP是沉浸式文旅发力的主要方向,国内相关项目打造不乏经典案例。例如,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还原唐代市井,游客通过换装、NPC互动体验历史,触发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上海天文馆借宇宙主题装置打造“脱离现实”疗愈场景。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AR复原清代沙飞船、模拟航行震动感,并加入密室逃脱+角色扮演解谜运河治理等项目,每天吸引约3万名游客前往“打卡”,其中65%为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潮玩+宠物,情绪消费双引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