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50余家券商领罚单
作者: 刘常源“从严执法,护航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严”,依旧是证券行业监管的主基调。
根据Wind平台数据,2025年上半年券商60余家券商共收到超200张罚单,其中近100张直指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多家券商被曝存在投行业务违规、内控违规、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问题,其中东北证券、申港证券及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券商收到罚单数量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一案双罚”“一案多罚”,即机构与员工均受罚,成为显著特点。
内控问题频暴露,东北证券等券商被监管多次警示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58家券商机构(含分支机构或营业部)共计收到98张罚单。具体来看,东北证券、申港证券收到的罚单数量最多,均达到4张;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券商收到罚单也达到3张。
2025年1月、2月,因未勤勉尽责,东北证券先后两次收到北交所口头警示;3月,东北证券又在上交所现场核查中被发现存在应急预案、员工职责分工不合理、对投资者申报信息核实和交易行为前端核查不到位等、对投资者风险揭示不充分等多项内控问题。对此,上交所予以东北证券书面警示,并责令改正。
申港证券方面,2025年1月,公司被证监会点名内控出现多项问题,包括委托、聘用第三方制度未全面覆盖公司相关业务,多笔财务凭证发票开具时间早于事前审批时间,某 IPO 项目组成员利益冲突审查不及时等等,证监会对其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5月,申港证券又被深交所点名,同样是内控出现问题,包括公司内部制度中未明确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牵头部门,未对重点分支机构管理作出相关规定等。
上半年披露的金额最大一笔罚单来自东吴证券,事涉国美通讯案及紫鑫药业案。其中在为紫鑫药业提供IPO督导过程中,未对在地林下参重大采购合同进行审慎核查、未对发行对象履行认购义务能力审慎核查、持续督导期间未对在地林下参采购事项审慎核查。根据公告,证监会对东吴证券罚款共计超500万元。
“申报即担责”“一案多罚”,不断压实主体责任
“申报即担责”,从券商机构被罚原因上看,券商因保荐IPO被罚成为了常见的被罚原因之一。
5月,国泰海通收到了合并后的首张投行罚单。罚单显示,在保荐中鼎恒盛气体设备(芜湖)股份有限公司IPO的过程中,原国泰君安未能注意到中鼎恒盛在报告期内进行理账且理账前后财务数据差异较大、未披露对赌协议等重大问题。对此,国泰海通被深交所予以了通报批评的处分。
“严”,依旧是证券行业监管的主基调。“一案双罚”“一案多罚”, 即机构与员工均受罚,成为显著特点。
“一案双罚”“一案多罚”已成常态化,除机构被罚外,涉事工作人员也少不了“挨罚单”。
今年3月,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金融一街证券营业部收到江苏证监局罚单,涉事员工吴某盛也一并被出具警示函。据披露,该工作人员向客户提供风险测评答案、要求客户在开户资料中填写虚假信息、在未全面准确了解投资者适当性的情况下,向其推介私募产品。
“严”字当头,近年来,证监会及各级证券监管部门不断强化从严监管的基调。证监会近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草案)》中,突出"打大打恶"导向,优化评价结果下调手段,同时适当调整扣分分值设置,提升评价的合理性。
此次修改这一规定,证监会表示,旨在充分有效运用自律管理措施、行政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和下调评价结果等多种监管手段,从严打击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也有利于促进分类评价结果更好反映公司合规风控和功能发挥的整体情况。
业内人士也指出,监管部门始终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结合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意在维护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