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业被罚没近8亿元

作者: 刘兰兰

银行业监管“利剑”持续高悬。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共收到罚单2755张,被罚没金额共计7.87亿元。在1083张机构罚单中,农商行“领跑”罚单榜,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罚没金额都位列第一,国有大行则紧随其后。与此同时,针对银行从业者的个人罚单更是多达1672张,彰显出监管部门“双罚并举”的严厉态势。

从单张罚单来看,罚金超过千万元的巨额罚单共计6张,最高的一张开给一国有行,被罚没超过5160万元。从被罚原因看,信贷业务违规依然占“大头”。值得一提的是,在提振消费大背景下,银行业纷纷发力消费信贷业务,但从上半年罚单看,有多家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合规漏洞。

一国有行被罚没超5000万元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罚单数量和罚没总额最高的月份均为1月份。其中,罚单数量达到803张,占上半年总罚单数量的近三成;罚没总额超3.18亿元,占上半年总罚没金额的四成。

从被罚银行类型来看,上半年农商行被罚没金额位居榜首,共计被罚2.22亿元,其次是国有行和股份行,分别被罚没1.80亿元、1.59亿元。此外,城商行和村镇银行分别被罚没6731.96万元、5335.49万元。

在机构罚单中,千万元级别的罚单共计6张,被罚机构涵盖国有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行,其中股份行占据4席。

罚没金额最高的一单开给一国有行,该行因为存在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违反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规定、违反反假货币业务管理规定、违反人民币流通管理规定等12项违法行为,被央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487.594705万元,罚款4672.941544万元。

此外,有147张机构罚单罚没金额达到百万元,其中不少为农商行。比如,根据央行北京市分行今年1月份披露的信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因为存在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统计资料等10项违法行为,被罚没合计902.269718万元。

近四成机构罚单涉及信贷违规

从违规原因来看,信贷业务违规、内控制度不健全和反洗钱业务违规是银行被罚的主要原因。在机构罚单中,涉及这三类违规行为的罚单分别达到407张、294张和264张,占机构罚单总量的37.58%、27.15%和24.38%。

具体来看,信贷业务违规主要包括贷款“三查”(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未尽职、违规办理发放贷款、信贷资产分类不准确等;内控制度不健全则主要包括支付结算业务违规、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数据保送与治理违规等;反洗钱业务违规主要包括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或开设匿名假名账户、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振消费大背景下,银行业纷纷发力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过,上半年,多家银行被查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上存在违规行为,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资金被挪用于股市等限制性领域。

如广东金融监管局今年1月份披露的信息显示,东莞银行被罚款425万,原因之一就是个人消费贷产品存在合规漏洞。时任东莞银行总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林维山被警告。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银行上半年被罚没金额在城商行中也位居榜首。据企业预警通数据,以披露日期为准,今年上半年,东莞银行共被罚3次,被罚没金额共计535万元。除上述425万元的大额罚单外,今年4月份,东莞银行因为股东股权管理不到位,未穿透认定主要股东关联方,被罚款25万元;东莞银行东莞分行因为贷款“三查”不严、大额关联授信风险管控不到位,被罚85万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