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超声速攻防武器发展分析

作者: 梁乐 刘杰

2025年3月,美成功开展海基末段高超声速防御模拟试验,模拟发射“标准”-6 IB导弹与高超声速靶弹交战;4月,美英两国宣布完成为期六周的高超声速推进系统试验,为联合开发远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奠定技术基础。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高超声速攻防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力度,全力推进能力建设进程,旨在按计划于2030年实现打击能力、2035年达成防御能力。

美国高超声速进攻武器发展情况

战略定位上,美国将发展高超声速武器作为国防部现代化优先事项之一。2019年2月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便着手调整力量与资源分配,加速推进高超声速武器的发展进程。在项目布局方面,采取型号研制与预研工作同步开展的模式,先让在役导弹与成熟的弹头设计进行对接,以实现最快速度的定型;与此同时,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致力于攻克先进的更高超声速技术。在型号研制上,强调体系化推进,优先部署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随后再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为了尽快缩小与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的差距,美国陆海空三军均已全面展开高超声速武器项目的研究工作。

作战运用上,先期发展区域快速打击作战能力,后期形成高超声速全球打击能力。美国重点发展非洲际常规高超声速武器,区域快速打击类武器将有望先期形成作战能力。美陆军计划在2025年10月之前开始在日本部署陆基远程高超声速武器,并计划2026年在德国部署该型导弹,该型导弹的部署将使美国具备区域高超声速精确打击能力。未来,不排除美国使用“核+高超”全球打击系统,结合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谋求垄断性战略优势。

美国高超声速攻防武器发展分析0
美国陆海空三军协调推进高超声速武器研制

建设模式上,美国陆海空三军协调推进高超声速武器研制,预计2028年高超声速导弹总体规模为百枚量级。空射快速响应武器(AGM-183A)、远程高超声速武器(LRHW)、常规快速打击武器(IR-CPS)分别为美空军、陆军和海军第一代空基、陆基、海基高超声速导弹。美空军目前在研的高超声速攻击巡航导弹(HACM)计划于2024年10月至2027年3月进行13次飞行试验;陆军2024年7月进行远程高超声速武器完整全程端到端飞行测试,计划2025年7~9月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海军目前在研的高超声速空射进攻型反水面舰艇导弹(HALO)于2024年1月前完成原型技术审查,计划在2029财年之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海军还计划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与“弗吉尼亚级”潜艇部署常规快速打击武器。当前,美陆海空三军已共同发力,并采取模拟训练装备先行交付、作战部队与武器装备同步提升等非常规方式加速实战能力生成,以利用高超声速武器进一步提升在西太平洋作战打击能力。

美国高超声速防御武器发展情况

战略定位上,美国将应对高超声速武器作为导弹防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2022年10月,美国防部发布《导弹防御评估》报告,强调美国将继续发展针对高超声速导弹威胁的主被动防御能力,开发持久、弹性的传感器网络。随着美俄两国高超声速武器发展进程加速,以及在俄乌冲突中的实战运用,高超声速武器防御已在美国导弹防御体系中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

作战运用上,美国加速构建高超声速分层防御体系。美导弹防御局经过前期探索,确定以动能拦截为主、以定向能等杀伤手段为辅的高超声速分层防御策略,当前采取传感器和拦截武器协同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天基传感器和助推滑翔拦截武器。美军分步扩展滑翔段/巡航段拦截作战能力,加速滑翔段拦截弹(GPI)等装备研发,以宙斯盾舰为搭载平台,强化在滑翔段/巡航段对高超声速目标的杀伤,谋求构建“海基滑翔段拦截+末段拦截”的高超声速分层防御体系,实现对高超声速武器的分层多次拦截。

美国高超声速攻防武器发展分析1
美国针对高超声速导弹威胁的主被动防御能力,开发持久、弹性的传感器网络

美军将建成高超声速分层防御体系,填补其高超声速防御能力空白。2024年5月,美国防部与日本防卫省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滑翔段拦截弹,预计2032年实现完全作战能力。导弹防御局于2018年开始研发“高超声速与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HBTSS),该系统可提供探测和跟踪高超声速导弹、弹道导弹的能力,为拦截武器交战提供低延迟的火控级跟踪数据。2024年6月,导弹防御局首次成功使用“高超声速与弹道跟踪太空传感器”记录了其高超声速试验台飞行试验的画面和数据。“标准”-6 IB导弹计划在2026财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预计2027年,美将部署30枚“标准”-6 IB导弹。

建设模式上,美国充分立足现有导弹防御体系发展高超声速防御能力。一是通过改进、整合现有地基雷达,研发和部署新型地基雷达,在目前天基红外系统基础上,重点发展下一代过顶持续红外、扩散型作战太空架构、高超声速与弹道导弹跟踪传感器等新装备,用以跟踪和识别高超声速目标,并具备提供火控级数据精度能力。二是对现有装备进行适应性改进以扩展其高超声速防御能力,包括“标准”-6导弹改进、“爱国者”-3导弹改进、萨德系统改进。三是持续集成导弹防御资源,强化传感器、拦截器与通信单元互联互通,强化高超声速防御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建设,同步整合陆军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和海军宙斯盾指控系统,使传感器与发射武器保持实时通信,缩短导弹防御指控流程,提升高超声速防御能力。

美国高超声速攻防武器发展分析2
美开展海基末段高超声速防御模拟试验

美高超声速攻防武器发展趋势

美军正加速搭建天基低轨预警探测体系,为构建更具弹性的高超声速防御杀伤链奠定基础。天基低轨预警探测体系融入高超声速防御体系,将弥补美防空反导体系在探测跟踪高超声速导弹的能力不足。高轨导弹预警卫星只能提供早期预警信息,预测大致的打击点,无法为拦截弹提供火控级数据,必须依靠陆/海基雷达;而陆/海基雷达由于受地球曲率遮挡的影响,难以对高超声速导弹进行远距离探测跟踪,有效探测距离受限。天基低轨卫星由于不受部署位置的限制,对来袭导弹威胁可以进行全程跟踪,并能直接为拦截弹提供火控级数据。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部署方式,天基低轨卫星的生存能力也优于陆基雷达,未来将是美高超声速防御预警探测体系主力军,成为高超声速防御杀伤链不可或缺的部分。

美高超声速进攻武器的部署将进一步提高美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使得美国对潜在对手的威慑手段更加多元化。发射平台上,美军研发的高超声速武器包括陆基、潜射/海基和机载。美高超声速进攻武器的部署将为美军打击潜在对手提供更多突防手段和更强的突防能力。远程高超声速武器和常规快速打击高超声速武器是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后发展的中远程高超声速弹道导弹,将弥补美军在新一代中远程弹道导弹领域里的装备空白,提高美军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AGM-183A高超声速武器具备尺寸小、成本低的特点,具有成本优势和大规模运用潜力。高超声速空射进攻型反水面舰艇导弹采用多发射平台设计,将提高美海军在濒海水域和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中的作战能力。

美国的高超声速武器将充当“先锋”,率先发起攻击,随后常规作战力量再跟进介入。高超声速武器具备飞行速度快、突破能力强的优势,美军既可以选择运用空射高超声速武器对关键城市展开攻击,也可以凭借潜射高超声速导弹打击对方境内的关键目标,从而对重点城市形成双重打击态势。作为美国攻击体系的“先头部队”,高超声速武器能够通过大规模打击、深度穿透等方式,实施战略斩首行动、接触核武装力量,破坏对手的体系关键节点,为常规武器的后续进攻开辟出“通道”。

结语

美国在不断加强高超声速武器建设的同时,借助高超声速技术加强对高超声速防御装备及防御体系的建设,已在高超声速武器防御拦截技术、预警探测技术和网络化指挥控制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先期概念研究和技术探索。初步研判,2030年后,美国高超声速进攻技术以及高超声速武器防御拦截技术将发展成熟并实战部署。由于高超声速武器的速度优势、难以拦截的特点和强大的打击能力,未来针对高超声速武器的防御将对军事行动、地区安全稳定乃至世界战略平衡产生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张 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