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会害怕AI吗

作者: 陈鲁民

AI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泛普及,颇让一些作家诗人感到惶恐不安,据作家麦家判断“百分之九十的作家写不过AI”。因为作家诗人苦心孤诣、孜孜矻矻写出来的东西,人工智能只要几秒钟就能完成,你怎么比,如何不怕?

我由此想到一个“伪问题”:诗仙李白会不会怕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可能会见仁见智,难有定论。依我所见,假如李白再世与人工智能短兵相接,狭路相逢,肯定也会大胆出招,“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和AI大战三百合,而且未必会落下风。

锐意创新是李白与AI角力的资本。李白是中国文化界的巨人,唐诗的领军人物,才华横溢,学养厚重。他的诗歌量大质高,“斗酒诗百篇”,倚马可待,潇洒飘逸,“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且关键他的诗都是原创,是开拓者,是自己琢磨出来的,是心血与智慧凝聚,是思想之花结出的累累硕果。相比较而言,人工智能固然也会写诗,但很大程度上是对李杜元白的模仿、再造。这一项的较量,李白肯定是大获全胜,把AI打得落花流水。

乐观豁达是李白大战AI的法宝。李白生性乐观、豪放,天不怕地不怕,被人陷害不怕,遭到贬谪不怕,生活困苦不怕,颠沛流离不怕,照样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难道说还能怕一个缺乏精神力量的AI不成?李白的豁达则在于不固守常态,不抱残守缺,善于与时俱进,在困境中寻找生机,于无声处听惊雷,硬是把一地鸡毛过成了风和日丽。面对AI的问世,他会泰然自若,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直面AI的挑战,他会“仰天大笑出门去”,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

真情实意是李白与AI抗衡的强项。李白一向情感充沛、真挚,听到老友晁衡淹亡的噩耗,悲痛欲绝,无尽哀伤,写诗悼念:“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虽然后来发现,这是个假消息,但李白的重友重情却成为诗坛美谈。李白爱交朋友,因怀念被贬谪的王昌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杜甫亦师亦友,情同手足,“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与孟浩然来往密切,依依惜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汪伦趣味相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古人说“诗不可伪,情至文生”,而AI则没有情感,没有灵魂,不会流泪,不知悲欢,也不会牵挂谁,为谁担忧,没有朋友知己,也没有对手敌人,就是冰冷冷的机器。仅这一项比拼而言,李白也会完胜。

想象力丰富是李白制服AI的撒手锏。望庐山瀑布,他能写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不朽诗句;冀北赏雪,他下笔豪放“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夜宿山寺,他巧妙夸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俨然人间仙境,令人向往。AI虽记忆力、运算力超强,但缺乏想象力、创造力,这一点要在李白面前甘拜下风。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洒脱睿智的李白不会简单地害怕或抗拒AI,而是以诗人的浪漫与不羁,既借AI技术之能为己所用,又以诗与远方守护人间美好,让AI成为诗人创作的驯服工具,而非主宰心灵的牢笼羁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AI时代来了,铺天盖地,浩浩荡荡,任谁也挡不住,怕也没有用。最好的对策,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努力打造好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一身过硬才学,敢于创新,真情拥抱生活,备好书剑行囊,就能像李白那样,乐观豁达,无所畏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编辑    高倩/图    槿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