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作者: 邹世昌一想起这句诗,便想到苏轼,也就想到了苏州。
清晨是被雨滴打醒的。拉开窗帘,霏霏的雾霭弥漫,缓缓地流动,像天山的流沙般倾泻。空气中散发的温热气息,还是不遗余力地想透过肌肤,给我溽热的拥抱。青灰色的云霭压着小城,细雨悠然洒落,像调皮的精灵,轻轻地从皮肤上滑过,如毛毛草般轻痒。烟雨蒙蒙中,整个苏州城恍若蓬莱仙山,漾在半月池边。
骑上自行车,只身穿行于清晨中的苏州古城,穿过一条条街巷,一条条小河,一座座古桥,没有了夜晚那喧嚣的波光滟影、红楼清唱,也没有了锦娘刺绣、美玉琳琅,只有这一脉清风,吹醒着昨夜的酒,湿润着略显激动的心。毕竟,苏州是每一个文人墨客心中的向往。
浅草茵茵,水波荡漾,伴着千年古塔的晨光,伴着细雨的淅淅沥沥,苏州城那千年的沧桑,在晨雾中扯开了脸上的面纱。没有尘土,省却了洗衣的烦恼,更没有了北方的干燥。走在亭台楼榭间,随时都可能来一场小雨,润着我们的身心。三分钟一场雨,五分钟也是一场雨,然后下完就晴。
细雨一过,树木吸饱了水,绿得仿佛能沁出汁来。斑驳的老砖墙泛起温润的光,如被岁月摩挲多年的古玉,带着厚重与温情走进了我的眼眸。走在青石板路上,手扶着青石栏杆,望着桥下幽幽碧水,一眼千年,仿佛看见东坡先生乘船顺流而下,衣袂飘飘,缠绕着整个苏州城,而游船如鱼,往来穿梭,尽显唯美。珍珠一样的水珠,在船舷上飞溅,红黄蓝绿的色彩在桨影里迷幻,吆喝声不急不缓,仿佛远古的呼唤,是能沉入心底的那种静寂。
古桥弓着背,驮着烟雨蒙蒙。石缝里的蕨草正偷听乌篷船的絮语,橹声搅碎一河碎银,摇摇晃晃载走半船吴侬软语。茶楼上的评弹忽近忽远,三弦声淋了雨,清越而又唯美,放眼入心,让同行的伙伴停下了脚步,踮起脚,竖起耳,静静地聆听,心与琵琶声一起飞翔。同行的卜哥着急了,因为去叫同伴走的也都没回来,都仿佛沉迷于歌声里无法自拔。我们没有买票,就在外面听,却听得怡心怡神,爽身爽心。唉,看来,不花钱的享受就是得劲儿。
待到暮色浸透纸伞,万家灯火次第浮起,像银河坠进护城河。雨不知何时歇了,唯有临水的木窗棂还悬着水帘,滴答声里,一城往事慢慢洇开。当绿水洇染金鸡湖,湖面灯光魔幻四溢,与湖中的倒影相映成趣,摩天轮与月光码头编织着绮丽的梦幻,湖水涟漪里,晚风吹拂中,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苏州已经不是一座城市,而是现实版的桃花源。
苏州的夜晚,我觉得最赏心悦目的是盘门,它有着2500年的历史,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珍珠,嵌于城市中央。灯光柔和,晚风习习,水波荡漾,金碧辉煌的宝塔檐角拱起,水波旖旎里,一艘小船随着音乐而缓缓驶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艄公,轻摇船桨,而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装女子侧坐船舷,轻扣琵琶,歌声随之悠扬而起。塔寺前面的圆形舞台中央,早有十多名衣袂飘飘的女子,随着雾霭迷蒙,灯火灿然,轻展衣袖,伸展腰肢,舞姿曼妙如闲云出岫,似梨花春风,伸手如嫩柳扶疏,投足似疾风回雪。同行的伙伴惊喜之余,宛如穿越回了大唐盛世长安,恍恍兮欲举杯邀月,惶惶兮拾桥而上,便看到一排排的灯笼,与河中的孔明灯相映成趣,桨声摇碎了多少融融月光,歌声沉醉了多少才子佳人。
苏州的烟雨,苏州的夜景,苏州的美食,苏州的一切,都如梦似幻,苏州是一位娇俏的女子,总会在不经意间展示她的柔、她的美。我想。
春风不负我,择日再相逢。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