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背后的温暖与感动

作者: 王广杰 张秋铧

我的新书发布会没过几天,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你的书我读完了。"那一刻,我心里不知道有多甜蜜。对一个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呢?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没有什么比写出的文字有人读更令人满足了。这是只有爬过格子的人才会油然而生的幸福和快乐。

有一位文友,在我整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旁都留下了他的墨迹。看着每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迹,我震惊了。这本涂满字迹的书,让我哽咽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这世界上什么语言能表达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听说区作协原主席收到我的《通红的炉火》一书后,他的爱人打开目录,看到一篇习作《老伴》。张主席的爱人比我的老伴儿大几岁,算是同龄人。虽然她陪伴张主席写作近60年,但张主席一直从事小说和诗歌创作,而我这本书是散文体裁,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她急于了解这篇同题文章的内容,读完之后,她顿时觉得我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文字描绘出来印在纸上,让她了解了我和妻子的家庭生活。她觉得我的文章很接地气,充满生活气息,越看越爱看,还把每天阅读的页数记录下来。当我看到她夹在书里的记录纸时,我的眼睛湿润了。

还有一位画家的爱人收到我这本书后,电视也不看了,手机也不刷了,天天捧着我的书,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天才读完。之后她给我打电话,让我在第二本书发布前一定要提前预留一本给她。你说,这难道不是文学的力量吗?

《通红的炉火》出版后,我收到了20多人针对此书发来的读后感,区作协原主席张秋铧的书评阅读量达12万,评论区有300条留言。《天津日报》记者采访了我。《通红的炉火》承载的珍贵记忆让我非常感动。是师傅蒋子龙给了我勇气和力量。退休前,我不知道有文化社团组织,2010年我参加了《今晚报》读者俱乐部评报员团队。凭借40年前在团总支书记组织团员创办油印小报时担任编辑的那点基础,以及后来在河北夜大参加18个月“通讯报道班”的培训经历,仅有初中学历的我,在《天重厂报》发表了零零散散的打油诗。但写出的17万字的随笔,如果没有师傅蒋子龙的鼓励,我是没有自信出书的。蒋师傅为我题写了书名和寄语。当得知出版社为我召开新书发布会时,他还录制了推荐我新书的视频为我站台,使近百人的新书发布会,创下了出版社一个时期以来难得的热闹场面。如果没有蒋师傅,就没有《通红的炉火》的出版,如果没有他精心为我谋划,哪有发布会上激动人心的场景。新书发布会后,我不断收到大家发来的微信,那些感悟、赞美的话语,真是我想都没想到的。我在新书发布会上,面对挤得满满当当的好友们,感慨万千地说:“我何德何能,承蒙这么多贵人厚爱,心中满是惭愧。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写出自己满意,大家也满意的习作奉献给大家。”这就是我发自肺腑的话。

我的第二册文稿即将完成,希望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我满怀期待。

新书背后的温暖与感动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427.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冬寂·雨韵
下一篇: 遇见冬天, 遇见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