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动态
作者: 包银燕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5)12-0164-03
1994年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首次提出融合教育的理念,旨在将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纳入同一教育环境中,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包容差异和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的提出,推动了教育领域的创新性发展,使特殊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模式。因此,融合教育不仅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更是特殊儿童融人社会、参与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迅速蓬勃发展。融合教育在特殊儿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拓展,学术成果逐年增加。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研究的发展现状、热点脉络进行分析,可为该方向研究者提供后续研究参考,促进我国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视角揭示我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动态。
CiteSpace是德雷塞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引文可视化工具,通过对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的强度及联系进行重构,形成带有节点和网络的可视化图谱,揭示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因此本文针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学分析,通过将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历程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文献筛选
检索策略为检索中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5月15日。CNKI以“特殊儿童”与“融合教育”为主题词,以“AND”连接进行检索。排除报纸文章、会议论文以及图书等会议类型,剔除重复文献,剔除教师培养、政策研究等非相关性文章,排除作者、机构、发表年份等相关信息不全的文献,最后获得434篇文献纳入研究。
(二)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CNKI的检索结果导出成“Refworks”格式,因CiteSpace软件不识别此格式,再转化为“download_xx.txt."格式进行保存,用CiteSpace.6.3.R1软件打开,根据CNKI的检索结果截止时间,设置时间范围为2023.1—2024.5,词源选全部,每次分析一个节点类型,g指数阈值设定为25,Pruning选择Pathfinder和Pruningthemergednetwork,Visualization 选择ClusterView-Static 和 ShowMergedNetwork,并逐一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结果
(一)文献时间分布
从文献年发文量统计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03—2010年)、发展阶段(2011—2019年)、平稳阶段(2020—2024年)。起步阶段该研究方向发文量仅为个位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理念逐渐引入我国,在这一阶段融合教育研究处于理念交融时期,学者研究侧重点在于对国外融合教育理念的借鉴研究。在发展阶段,年发文量突破两位数,并迅速增长,较起步阶段取得了较大进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学者逐渐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展实践探索研究。其中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2017年教育部颁布《残疾人教育条例》,条例中提到“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这表明我国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融合教育模式,也在学术界引起热潮。2020年后发文量虽较前略有回落,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这期间学者主要聚焦于融合教育在教师培养、政策解读等非实践类研究方向。
(二)文献作者与机构
通过CiteSpace绘制作者共现图,图谱总节点数为294,连线数为122,密度为0.0028。其中,节点数量代表研究者的数量,连线数量代表研究者之间合作数量,年轮大小代表作者文献发表数量多少,年轮颜色代表文献发表年份。从作者发文量上看,季兰芬为最高产作者,且发表年份集中在2017年前后。从作者合作关系看,孙琳琳、左海玲、王吉、王梓珩、刘智妹5人以及陈伟、张玲、吕复莉、吴德、裴善爱、谢晓凤6人合作最为密切,此5人及此6人各同属于同一研究团队。根据普莱斯定律,统计核心作者的发文总量如果达到或超过该研究领域发文总量的 50% ,则认为形成了核心作者群。经普莱斯分析,根据公式 M=0.749× (Nmax)×1/2 计算出核心作者人数为36人,共发表79篇文献,占发文总量的 18.2% ,小于 50% ,由此可见该研究方向的核心团队尚未形成。
对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图谱中节点数为253,连线数为54,密度为0.002。节点数代表研究机构数量,连线数代表机构间的合作数量,年轮大小代表机构文献发表数量多少,年轮颜色代表文献发表年份。从整体上看,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等师范类院校,其次是政府部门、康复医疗机构及特殊教育学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是最活跃的机构。从共现图谱中可看出机构间的合作呈地域性,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有合作;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长宁区辅读学校三者有合作关系。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肥市小燕子培训中心、合肥市经济开发区梦之桥自闭症康复咨询工作室有合作关系等。
(三)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可以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图中关键词节点287个,连线数为560,密度为 0.0136 图中年轮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年轮颜色代表出现年份。对前8个高中心性和高频次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表1)。从表1中看出研究者们主要聚焦于融合教育在孤独症及听障儿童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主要为个案研究,最主要的干预形式为随班就读。为提高研究精确度,将联系较为密切的关键词进行汇总,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图谱中共形成9个聚类标签,分别是0#融合教育、1#特殊儿童、2#孤独症、3#实践、4#教育安置、5#特殊教育、6#自闭症、7#听障儿童、8#残疾儿童。每个聚类下都包含着许多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类号越小,包含关键词越多,列举了各聚类下频次前5的主要关键词。将关键词共现转化为时区图后,可以看出对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研究当下仍热度不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44.pd原版全文
(四)关键词突显
对学科前沿的突现词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演变。排名前19的突现词,突现强度较高的几个关键词为社会支持( Strength=3.16 )、个案研究( Strength=2.85 )、医教结合 Strength=2.17) 。在2013—2017年,教育安置问题如随班就读方向研究为主要热点,2016—2018年主要研究热点为医教结合、康复机构、功能转型,2018—2022年,社会支持、社会工作、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为主要研究热点,这反映出研究范围从医疗领域逐渐向社会层面扩大。近年来,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与困境是新的研究热点。
三、讨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15日融合教育应用于特殊儿童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可视化的方式直观展现了该研究方向相关文献的发表时间、主要作者及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及热点,以期为该方向的研究者们提供后续研究参考。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的研究2020年前基本呈增长趋势,2020—2024年后较为平稳,预计未来研究热度将持续增长。我国各研究团队的合作较少,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作者及团队间的合作交流,增加其在该领域的影响力。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具有地域局限性,且主要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未来需加强机构及地域联系,促进资源整合,发展多中心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经过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我们得到该研究方向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方面: ① 研究方法以个案分析为主。② 研究对象为特殊儿童,其中主要以听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为主。 ③ 干预方式主要以个案管理、随班就读、小组工作、医教结合为主。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从以下三个角度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应用的研究进行完善和拓展: ① 丰富研究方法,目前的个案研究多为个人经验总结,缺乏严谨性,研究方法应从定性向定量转变。 ② 扩展研究对象,目前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听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可向视障、智障、肢体残疾等对象扩展。③ 加强跨学科研究,目前的干预主要由融合教育教师完成,融合教育不仅仅只是一个教育学命题,单一的视角并不能发现问题的全貌,不难发现融合教育在医学、语言学、体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以及社会学等领域均有联系,跨学科的研究可清晰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打破现有困境。
参考文献:
[1]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李勇.近30年中国融合教育发展研究脉络、热点及发展趋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39(2) :125-132.
[3]陆春萍,李丹丹.近十年国际融合教育教师研究热点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24(6):17-24.
[4]葛静,格根塔娜,杨蒙,等.我国听障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现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4,22(2):202-206.
[5]吴扬,陈露竹,刘园,等.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规定、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中国特殊教育,2023(12) :90-9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jlt2025124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