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作者: 刘娜

教师应关注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建立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物理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不轻易放弃,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执行某一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体现为他们对自己是否能够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完成物理实验等任务的信心。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成绩的重要途径。

提供成功体验

教师在批改作业和试卷时,可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反馈。例如:一名学生在解答电场力的问题时,虽然计算过程有些小瑕疵,但思路正确,教师可以在评语中写道:“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清晰,这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如果能在计算上再仔细一点,就更完美了。”这种反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增强他们对自己学习物理能力的信心。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将学生分为基础、提高、拓展3个层次,分组实验时,对基础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物理任务,不要求他们进行过难的数据处理或误差分析,能组装器材,按照步骤操作实验即可,多关注他们的进度,多提供指导。当这些学生能成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他们会获得成就感。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逐渐增加任务的难度,让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提升自我效能感。上课提问时,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把较难的问题抛给能力强的学生,基础简单的问题抛给能力一般的学生,尤其是近期学习信心低的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渐建立学习的信心。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

归因理论指出,个体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其后续的行为和情绪。对于那些经常进行内部归因且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看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因为一次物理考试没考好而认为自己物理能力差,不适合学习物理时,教师可以引导他思考是不是题目本身难度过大或者自己还没有接触过类似的题型。

树立学习榜样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经验分享会,让那些物理成绩优异的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历,分享的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做好物理笔记、如何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物理学习等。还可以讲述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坚持研究,启发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也要勇于探索,让学生相信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取得成果。

促进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