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学习态度
作者: 汤丽萍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数学教学目标已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情感教育方面,情感体验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促进知识内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数学是一门既理性又抽象的学科,如果忽视情感因素,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情绪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削弱其自我驱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建立积极的数学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知识的互动所产生的情感反应和心理感受。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尚未完善,他们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所驱动。因此,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能通过积极的情感反应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态度。而情感积极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新挑战,反之情感倾向消极的学生可能滋生畏难心理,影响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度。
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或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价值和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体验对学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塑造
学习成效与学习态度紧密相连,而学习态度又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积极的学习态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心境愉悦,稳固的学习动机进而助力其提升学习成效。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起初对数学抱有浓厚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沮丧或焦虑,甚至逐渐产生恐惧。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求解过程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建立自信心。
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教师应设计富含情感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波动。例如:将数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紧密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刻领悟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所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此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热情。
积极的反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有效提升其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面评价,尤其是在学生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参与某个活动后,积极给予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同时稳固其数学学习信念与驱动力。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额外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对数学的恐惧;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通过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他们在完成过程中获得自信心。
小结
情感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习态度的塑造亦至关重要,且对数学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体验,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