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情境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 姜贵平情境课堂是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情感和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以初中化学教学为例,介绍化学情境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课堂
在情境课堂中,适合的主题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多重感官,同时帮助其建立与教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并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使记忆更牢固。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情境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对生活和学习产生更积极的态度,培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生培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具备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促进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主动探究与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并自发产生学习行为。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建立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的意识与素养。
化学情境课堂培养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课堂,依托学生情感,以兴趣为起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知识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创设生活化情境,让他们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厨房的情境,如日常生活中做饭用的铁锅,清洗之后出现一层金黄色的铁锈,这就是化学变化,是铁元素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铁锈,在化学中铁锈为三氧化二铁(Fe2O3)。接着,教师展示冰箱冷冻区,水结冰就是物理变化,掌握物理变化就是物体的形态、大小等发生了变化,而变化过程中并未产生新的物质。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针对物理变化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提供不同的物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闻气味等方式探究这些物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性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将这些物理性质进行准确的描述。这种自主探究实验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创设知识应用情境,如“如何鉴别食盐和白糖?”引导学生根据食盐和白糖的化学性质,通过品尝味道、观察状态等形式来鉴别。学生通过这种生活实例分析,能够主动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也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情境课堂的应用,能够将深奥难懂的化学知识简单化,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教学研究中,教师利用情境课堂开展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自主探究情境与知识应用情境,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