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林公”:义务扫路三十年

作者: 章之晗

九旬“老林公”:义务扫路三十年0
2024年12月,林瑞方清扫黄岩九峰烈士陵园落叶(章之晗/ 摄)

清晨六点,薄雾尚未散尽,94岁的林瑞方和往常一样穿上运动鞋,背起登山包,从家骑行一个多小时前往位于台州市黄岩区的九峰烈士陵园。登上有“百步峻”之称的664级陡峭石阶,这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开启了他每天的“晨练日常”——义务清扫这座安葬着革命英烈的陵园。

义务清扫这项公益善举,林瑞方一干就是30年,从大桥到山道再到陵园,扫秃了1000多把扫帚。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三十年三迁“战场”

老人的善行始于1994年。

那一年,林瑞方刚从黄岩区统计局退休,恰逢黄岩大桥新桥建成通车,但由于管理不善,垃圾遍地,桥孔堵塞严重。一到下雨天,桥面总是积水,来往的行人怨声载道。当时家住桥北的林瑞方毫不犹豫地拿起扫帚开始义务清扫。为避开大桥上拥挤的车流,林瑞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套上一件橘黄色的荧光背心,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

林瑞方的清扫从1994年8月到1997年7月,1000多天,从未间断过。“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共产党员,不管何时,不管身在何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这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句句掷地有声。

1997年之后,素有锻炼习惯的林瑞方在爬九峰方山游步道时发现,步道常有乱丢的烟头,秋冬季节落叶也容易让踩到的行人打滑摔伤。于是,林瑞方又重新拿起扫帚,天蒙蒙亮就从环山山路开始,一直扫到九峰双塔以及方山水库周边,每天至少要三四个小时。“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林瑞方笑道。

十七年弹指一挥间,2015年“百步峻”改造竣工,他再次“转战”烈士陵园,至今又是十年。

“唰!唰!唰!”清晨的烈士陵园里,林瑞方富有节奏的扫地声划破了山间寂静。“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安稳生活。我们翻身不能忘本。”林瑞方扶着扫帚,望向苍松翠柏间的墓碑,话语朴素却重逾千钧。

“这卡轻飘飘的,可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做的是件小事情。”林瑞方轻轻抚摸“道德典型礼遇卡”,“一棵松树挡不住风沙,成片的林子才行!”

“山林志愿队”悄然成形

“我爬山经常碰到他,之前一直以为他是景区雇的环卫工人,后来才知道他是义务劳动,太让我惊讶了!”跟很多市民一样,登山爱好者潘金勇初见林瑞方时也误解了他的身份。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附近的爬友都认识林瑞方了。“老林公好样的!”每次见到他,大家都会亲切地喊一声“老林公”。“每天天没亮老人家就在山上了,90多岁身体还这么硬朗,真不简单!”市民应小国感叹道。

9年前的一个清晨,黄岩公安分局交警直属二大队的民警管春华在登山途中看到时年80多岁的林瑞方正弓着身子清扫落叶。满头银发的老者与蜿蜒山道构成的画面,瞬间打动了他。“做公益善举,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全力以赴,而应该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深受触动的管春华硬是从林瑞方手中“抢”下了扫把,接过了义务清扫的“接力棒”,成了大家口中的扫地警“老管”。

如今60岁的管春华也有了接班人——40岁出头的个体工商户任米良。“林老师坚持了三十几年,这种精神需要传承。老一辈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任米良说。

善行的火种一旦播撒,便生生不息。在林瑞方的感召下,从民警到普通市民,从退休教师到社区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清扫队伍中。“方山大礼包,每日拎一包”的垃圾清理者张立志、义务修补方山石板路的“老韩”韩福祥,还有“大老郑”郑飞军、“小燕子”周红燕……十多位志愿者聚到一起,一支跨越年龄与职业的“山林志愿队”悄然成形。

九峰景区植被茂密、风光旖旎,但落叶积累起来容易盖住游步道,一下雨路面就特别湿滑。现在有了“林瑞方们”,上山游玩、锻炼的市民们也吃下了“定心丸”。“特别是到下半年,秋风扫落叶,满地都是枯枝。当我登上干干净净的台阶时,就知道管师傅已经来过了。”酷爱体育运动的市民曾启顺说。

“几年前的一场暴雨冲垮了台阶,老林公凌晨四点就上山清淤。”海堂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敏翻出手机里老人满身泥浆的照片,“谁都劝不住,他说‘不能让英烈家园变泥塘’。”榜样就在眼前,这一天,海堂社区的社工们也跟着林瑞方上了山。

“一天两天谁都能做到,但坚持到底真的很难,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退休教师梁开奋也情不自禁地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从旁观到参与,从感动到行动,林瑞方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感召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守护家园的行列,汇聚成一股橘乡暖流。

九峰山麓“动人风景”

“这卡轻飘飘的,可在我心里沉甸甸的,我做的是件小事情。”林瑞方轻轻抚摸卡面,“一棵松树挡不住风沙,成片的林子才行!”

2025年7月18日上午,以“文明新起点 德耀新征程”为主题的台州市黄岩区“好人说·说好人”暨道德典型关爱礼遇办法发布活动,在黄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活动中,林瑞方等一批黄岩区历届市级以上道德典型代表获颁“礼遇卡”,“好人们”还受邀游览黄岩石窟,感受家乡山水人文之美。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厚植精神文明沃土,通过举办“好人说·说好人”活动、打造“好人墙”,以好人为原型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将好人编进黄岩文化日历等一系列方式,全方位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林老的行为像一面精神旗帜,这份‘平凡中的不平凡’一直在向大家传递着正能量。”台州市黄岩区海棠社区社工王宇霆深有感触。林瑞方老人身上那种安静的力量,无声地浸润着周围的人们。

94岁高龄的林瑞方,如今登山速度确实慢了些,但步履依旧坚定。扫完陵园,他有了更多时间端起相机。作为社区最年长的志愿者,他喜欢用镜头捕捉社区活动的珍贵瞬间,社区楼道墙面上挂着的好几幅作品都出自他手。

“林老,您打算扫到几岁呢?”面对提问,林瑞方脸上绽开笑容,眼神清亮:“只要身体好,我就一直扫,不问年龄多少。”九十四载光阴流转,林瑞方始终认定自己正前行在“年轻”的路上。

千把扫帚磨秃了,千万片落叶归根了。林瑞方蹒跚而坚定的背影,是九峰山麓动人的风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