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处理原是热心肠
作者: 赵宽宏朋友李浩是位法官,我喜欢听他谈天。他谈的很多案例,总能让我心动,令我回味。比如他不久前处理的一桩离婚案,就很让我感慨。
一天,李浩的一位熟人找到他,递上状子,说要跟老婆离婚,理由无外乎感情破裂,婚姻死亡,苦大仇深,水火不容。要离婚的一对,李浩都熟识,当年可是天配一双地配一对,十来年的工夫竟然到了要离婚这一步,让李浩嘘唏不已。案件虽被受理了,但不一定立即进入庭审程序,那样的话,双方碍着面子,都会剑拔弩张,就可能意气用事,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李浩把这案子压了下来,并抽空进行了多次走访。通过走访,李浩认为双方都有过错,婚姻确是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不过有一些信息表明,离婚并非不可逆。于是他约了两口子见面,进行了几句劝说后,要求双方各喊对方50句“老婆”“老公”。因为熟识,他们就按照李浩的要求喊开了,喊了不到30句,“老公”“老婆”都已泪流满面喊不下去了。他们在喊对方的过程中都想到了什么:十多年一路结伴走过的风风雨雨?风风雨雨中点点滴滴的恩恩爱爱?想的什么外人不得而知,但一桩看似无解的婚姻却就这样神奇地得到了挽救。
李浩的这一“怪招”,实际也是一种“冷处理”,可我们能感受到其心肠像火一样炽热。
其实不仅婚姻纠纷有时需要用冷处理的方式,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这样的方式,用热心肠去引导有纠纷的双方调整角度,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对方曾经的好处,这样那些看起来非同小可、“不共戴天”的情绪,一般就能慢慢地灭掉火头,尖锐的矛盾也就会渐渐偃旗息鼓。
由此我想起一句“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来。据明史记载,有个叫赵豫的人,初到松江担任太守时,因为松江民风的缘故,老百姓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务纠纷来府衙打官司,他先是耐心听取双方的陈诉,接着便是好言相劝,进行一番调解,最后便说:“你们回去吧,明日再来。”每桩民事案件赵豫几乎都是如此处理,以至形成了“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不过,那些打官司的百姓很多“明日”都不会再来了。
赵豫的“明日再来”冷处理方式,无疑也是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好做法。俗语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许多民事纠纷只是缘于一时激愤,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旦时过境迁,自然平心静气,矛盾也就自行化解了。很多纠纷,若是快审快结,当庭宣判,看似问题解决了,然而双方的矛盾却是加深了,赢了官司输了情意,终是得不偿失。
李浩、赵豫们的冷处理方式,就是热心肠的结果;没有热心肠,就不会有耐心去冷处理。
(编辑 高倩/图 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