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根经济:串珠成链的消费新场景
作者: 青推青年者,国家之魂。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青年读者,为奋斗者铺路,为年轻人鼓劲,持续宣传普及新知识、新见解,《新青年》编辑部精心策划推出“新知‘青’播客”版块。选取广大青年读者感兴趣、想知道、用得上的新知识、新概念,由辛晓青、董新智两位主播与大家一起畅所欲言。
辛晓青:“凭票根享受奶茶第二杯半价”“一张票根可以换多家博物馆门票”“这个假期有的玩儿了!”真想不到,我看完演唱会,手里的票根还有这么大的用场。听我的小伙伴说,不少城市都出台“跟着演出畅游”的乐享优惠活动,“吃住行游购娱”都有羊毛可以薅。
董新智:上一期我们畅谈了演唱会经济,今天晓青同学所说的现象就是与演唱会经济密切相关的新经济业态——票根经济。所谓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可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场景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获得折扣、兑换积分等权益,通过消费链延伸促发更多消费行为的新经济模式。在票根经济的助力下,一场演唱会、一次参观的“终点”,可能将是一项新消费的“起点”。2024年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特展吸引全国的游客纷至沓来。当时,新世界集团、黄浦区先后推出联动活动,观众可凭展览票根享购物、餐饮等优惠。据官方数据,这场展览带动城市综合消费比例高达1:30,创下百亿级消费规模。这让票根经济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辛晓青:对于热爱旅行、喜欢打卡的年轻人来说,小小一张票根,过去只是一个凭证,如今却可以凭借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情绪价值拉满。有小伙伴近期在南京看了一场演唱会,拿着票根就可以享受住宿6-9折不等的优惠,基本都是全平台最低价。有些商家还顺势推出专属优惠套餐等额外福利,活动覆盖全市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商户200家。
董新智:不止是南京,随着演出旺季的到来,“一张票玩转一座城”正成为各地激发文旅消费的新抓手。刀郎在济南举办巡回演唱会,山东各地景区开启联动优惠,推出免票、折扣、赠票等福利,让歌迷和游客切身感受到什么叫“好客山东”。青岛也紧紧抓住这一消费新趋势,鼓励各大景区、酒店积极参与演唱会、体育赛事与票根经济的联动,将演出、赛事等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也在多地兴起,将“球票”变成“旅行通票”,让球迷在观赛之余也能一站式解锁酒店、景区折扣以及特色文旅活动,实现了多业态融合发展。从演唱会、体育赛事的“凭证”到全新文旅消费体验的“通行证”,票根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消费创新带来的经济活力。可以说,票根经济的本质是一种联动经济,打破了传统消费的孤岛效应,推动消费从“单一购买”向“链式体验”转型,让一张票根从“用完即弃”的凭证,蜕变为串联多消费场景的“万能钥匙”。
辛晓青:这么说来,票根经济的兴起对于习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凭借票根能在后续消费中获得折扣、满减、兑换礼品等优惠,看似简单的“宠客”行为,却用额外优惠大幅度提升了人们消费意愿,让我们可以体验到不同领域的消费服务,满足我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董新智:当前,演唱会门票、住宿凭证、登机牌等票根将演出、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多元消费场景串联起来。携程平台今年“五一”假期的大数据就是例证——“古镇+国潮”的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近三成,“非遗+研学”的产品订单量也有显著上升。这表明,在体验经济时代,单一功能性消费已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更希望获得情感附加值和文化认同感,票根经济作为一种衍生的全新消费模式,为文体商旅等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进一步彰显了文旅行业“一业兴促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此外,票根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消费模式,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比如,商家通过与不同行业进行合作,借助票根的引流作用,吸引了更多潜在消费者;合作商家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无需投入高额广告宣传费用,就能实现客源互导,极大降低营销成本,提升营销精准度与效果;鼓励商家开发更多与票根相关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辛晓青:票根经济虽然火热,但也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如一些商家目光短浅,借票根引流后却设下隐形消费陷阱,不同场景间数据壁垒仍存,繁琐的核销流程消磨着消费者的耐心与热情,也有商家将票根当作单纯的“打折工具”,却忽视了服务质量。
董新智:目前,部分票根联动消费仅停留在简单折扣阶段,一些商家只考虑了流量,而忽视了“留量”,并制造隐形的消费陷阱。这些“烦恼”警示我们:票根经济不能只满足于“灵光乍现”的点子或“流量收割”的快钱,其可持续性需要“绣花”功夫般的精心培育。唯有建立清晰的规则框架,强化监管以维护公平秩序,并持续投入技术优化流程,才能让“新路”真正成为畅通无阻的“好路”。有关部门可围绕票根经济建立跨部门的联动工作小组或工作机制,协调分工并评估联动效果;建立跨行业协作标准,积极搭建合作平台,统筹交通、文旅、商业等资源分配,避免“各自为战”;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票根经济,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利益共享”的可持续模式。同时,还要加强监管,规范票根经济市场秩序,防止出现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行为,保障票根经济的良性发展。
辛晓青:该省省、该花花,是当下众多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在社交平台上,“票根省钱大法为啥火了”“票根省钱攻略”等话题受到关注,有网友还专门发帖,分享票根兑换之旅。未来,如何让票根经济协同效应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长效发展动能?
董新智:票根经济不仅是一个“点子”,它正在启发更多“路子”。比如,游客将票根拍照,上传社交平台,这时人们去分享的不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所象征的社会意义,这种符号的魔力也造就了票根经济独特的市场杠杆效应,将一次性消费转换成了长期的情感投资。让票根经济协同效应带来的短期流量变为长效发展动能,首先,政府或行业协会可以牵头建立跨领域合作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票根经济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共生”,进而实现“小票根撬动大消费”;其次,要加强源头内容与票务的创新,通过打造优势内容IP、设计特色票务套餐、培育票根文化价值,提升票根本身的价值和吸引力;再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推动票根经济实现数字化升级。此外,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票根真实性,以票根为入口打造“一站式”服务闭环。商家还要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电子票根跨平台兑换体验,打通“线上预约—线下核销—反馈迭代”全链路票根数据闭环。精准把控消费者需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消费“组合拳”。可以说,票根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标签”,能精准吸引目标人群,比广撒网式的营销推广更能使消费“串珠成链”。说到底,票根经济不能光图短期热闹,要把游客变成“回头客”,把单次消费变成长期生态,让消费自然延伸。
辛晓青:票根经济从萌芽到繁盛,映射出消费形态从孤立交易向生态融合演进的大势。小小票根承载的已非仅仅是消费的终点凭证,更是开启下一段惊喜体验的起点密钥。当各方以长远眼光共筑健康生态,票根经济必将超越一时热闹,真正转化为城市流量密码与消费升级的澎湃动能——让每一张票根,都成为点燃美好生活的持久星火。对于票根经济,本期“新知‘青’播客”和您分享了我们的理解与看法,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讨论。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