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女博士亮相人民大会堂:无界征途踏夜成诗
作者: 栗顺2025年5月16日,盲人博士黄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台下,闺蜜萌十三看着闪闪发光的黄莺,乐天派的她忍不住哭了:“我们黄博士终于做到了……”
了不起的盲人女博士
北京姑娘萌十三和黄莺的闺蜜情缘,还要追溯到2022年9月。当时,两人都已硕士毕业,正打算继续考博。那天,萌十三到武汉理工大学找导师,一进办公室就见到有个女孩坐在一旁刷手机,她也没有过多在意。
“那是黄莺,也准备考博,她是位盲人。”听完导师介绍,萌十三惊讶地回头打量黄莺,心里犯起嘀咕:“盲人?看不见也能用手机?还能考博?太不可思议了……”
萌十三不知道的是,黄莺的经历,宛如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传奇——
1995年,黄莺出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一个普通家庭。2岁时,一场无情的高烧残忍地夺走了她的光明。6岁起,她进入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学会了叠被子、打扫卫生、洗衣服等生活技能。
初中毕业时,多数盲人同学选择成为按摩推拿师,但黄莺却不甘心,毅然远赴青岛盲校读高中。那个时候,视障学生只能参加单考单招,专业也仅仅局限于针灸推拿和音乐表演。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盲人参加普通高考的通知,希望之火瞬间在黄莺心中重新燃起。
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看不见图形,她就凭借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立体几何的模型;盲文只表音不表意,她只能反复琢磨,将其拆解为拼音组合强化记忆。那些日子,她常常学习到深夜,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醒来又继续奋斗。
2015年6月,黄莺作为宁夏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视障考生走进考场,最终以高出当地理科一本线8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成为全国首位通过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
大学,对于黄莺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起点,却也意味着无数未知的挑战。入学前,辅导员打来电话,提议为她安排独立宿舍,并允许妈妈陪读。但黄莺果断地拒绝了。
大学期间,她克服了没有盲文版大学教材、看不见板书等困难,连续三年综合测评成绩排名班级第一,成功保送为本校的硕士研究生。
后来,她又继续深造,在2022年考取了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同一时间,萌十三也考博成功。开学前,她接到辅导员的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和黄莺同住一个寝室,“她看不见,在生活上可能需要你多照顾一些。”
萌十三脑海中浮现出有过一面之缘的黄莺,又闪过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看不见……应该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吧?吃饭、睡觉都需要照顾?”但她还是答应了:“好的,没问题。”
随即,萌十三给黄莺发了一条微信:“你好,刚刚辅导员给我来电话,安排我俩住同一个寝室,还让我以后多照顾照顾你,但我大大咧咧的,担心照顾不好你,你要有特别需要照顾的地方,就跟我沟通哈。”
听完手机上的信息,黄莺不禁感慨道:“看来需要我帮她刷新一下对盲人的认知。”
不久,黄莺提前到校。那间寝室是她之前读硕士时居住过的,她独自将寝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了一遍,心想:这下能给同学留下个不需要被照顾的印象了吧?
果然,当抱着照顾残疾人心态的萌十三看到一尘不染的寝室时,惊呆了。后来,萌十三更是被黄莺的各种超能力所折服。
黄莺能三分钟套一床被套,她甚至能发现萌十三的床单铺反了。萌十三傻眼了:“你你你……你是真的看不见吗?我能不能怀疑你是装的?”黄莺笑而不语。
得知萌十三还没好好逛过校园,黄莺热情提出:“我带你去,学校每个地方我都熟得很。”“哦,好吧……”萌十三将信将疑地跟着下了楼,心里却还是犯嘀咕:“盲人能认识环境?”
到了校园中,遇到台阶、花坛、障碍物,萌十三会下意识伸手去扶黄莺:“哎……小心。”一脸笑意的黄莺拿着盲杖,却怡然自得:“没关系,这正常出行,包括生活自理方面我都可以。”她们边走边聊,当经过食堂、图书馆、操场等每个地标性区域时,黄莺都会特意给萌十三介绍。萌十三脸上的震惊就没褪去过……
闺蜜携手燃烧小宇宙
朝夕相处中,两个人慢慢热络起来。尤其当认识到黄莺和普通人没区别后,萌十三豪爽外向的个性,让她有了去哪儿都要带上黄莺一块玩的想法。
“我今天约了同学吃饭,走,一起去!”起初听到萌十三的邀请,黄莺很犹豫,她担心自己给别人带去麻烦,便对萌十三解释:“我是个i人,我话比较少。”
但时间久了之后,萌十三的一次次邀请更像是通知,“今天下课后,我们去逛街哈。”“啊?逛街啊……”“怎么了?不行吗?我都想好了,要去。”“可是我……”“我什么我,不想陪我逛你就直说,我这人心里藏不住事,有问题咱说明白就行。”
听萌十三像炸起的小钢炮,黄莺笑了:“我没别的意思,就是担心你老带我出去,给你添麻烦。”萌十三伸手揽上黄莺,顺手拿上盲杖说道:“黄博士,您就是想太多,所以更该跟我多多出去吃喝玩乐。”
黄莺慢慢融入了萌十三的朋友圈。
她们经常一起外出。走在路上,萌十三总会不自觉地介绍周围环境;吃饭时,萌十三也会积极地把菜夹到黄莺的碗里;选衣服时,萌十三会按照黄莺喜欢的面料,帮她推荐适合她的款式。
到了餐厅,萌十三给黄莺夹菜,“嗯嗯,这个也特别好吃,你快尝尝,还有这个、这个……都很好吃。”黄莺边吃着边说:“我最近都被你喂胖了,你没发现吗?”“早发现了,但我就想把好吃的都给你。”两个女孩不约而同地欢笑着。
在学习上,黄莺像个小太阳一样激励着萌十三。询问课堂作业、作业截止日期、如何与老师沟通等等,萌十三没少麻烦黄莺。
2023年4月,有一次她们跟朋友聊天,朋友建议她们做短视频,记录生活日常。
黄莺有些心动。读研时她就创办了公众号“盲着看看”,为盲人学生提供求学指导和心理辅导。但拍视频,她担心自己没办法判断画面的好坏,也没时间剪辑视频。
萌十三也觉得拍视频的想法好,黄莺改变了她对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如果能让更多人和她一样去了解残障人士,那就太棒了。
萌十三和黄莺各自开设了视频账号。视频里,黄莺给大家分享盲人怎么用手机,怎么过马路,怎么坐地铁,怎么化妆,怎么套被套……
视频很快就达到百万点击量,网友们纷纷留言赞叹:“我试了一下,真的不能适应。”“比很多正常人厉害多了,好有勇气和毅力的姑娘。”“黄莺学姐真的很厉害,她是武汉理工大学的骄傲!”
两人阅读着一条条留言,开心又激动,也有了更多动力去拍摄视频。看到网友会好奇盲人一天的日常是怎样的,萌十三便趁黄莺去食堂给她带饭时,趴在窗台上用手机拍摄,黄莺也用第一视角记录下给她买饭的全过程,网友们调侃说她们是余华和史铁生的关系。
萌十三还常常躲在马路对面或树荫下,偷偷记录黄莺如何独自通过需要刷脸的电子转门、组装鞋架等,并配音解说:“拿着盲杖的小女孩……”她们希望通过视频,让大家更加了解视障人士,减少刻板印象。
自从记录生活后,萌十三和黄莺的感情也变得更亲密,哪怕她们不在同一个城市,每天也会分享视频作为交流。
知道黄莺没玩过碰碰车,她就带她去体验了一次,“这是方向盘,脚踩这里,刹车。”“知道了。”聪明的黄莺,只听萌十三教了一遍,碰碰车就已杀入车队。萌十三在外围摇旗呐喊:“黄博士,你太棒了!”
有一次,她们去游乐园,黄莺想体验激流勇进项目,胆小的萌十三舍命陪她一起玩。上去以后,黄莺一路感受着速度与刺激,萌十三吓得差点叫破了嗓子:“啊——我要……下去!黄莺,我再也不陪你玩了——”
参加完学术会,她们找了个地方泡温泉。第一次知道黄莺居然还会游泳,萌十三一脸怀疑:“我都不会游泳,你会?”“你看好。”黄莺转身就在温泉池子里游起来。萌十三惊喜大笑:“黄博士,你教我游泳吧!”和黄莺相处得越久,萌十三越能感受到黄莺“除了看不见,什么都能做”。
亮相国新办记者见面会
2024年暑假,萌十三去宁夏找黄莺玩。
她们开着越野车横穿腾格里沙漠。听着萌十三一路上描述的景色,黄莺又大胆要去尝试滑沙:“萌萌,你陪我一起呗。”被上一次激流勇进吓破胆的萌十三直接拒绝道:“不不不……这一次你就独自前行吧,我相信你!”
最后她站在高高的沙坡上,望着黄莺勇敢地飞速滑下。她一边拍摄记录,一边拍下黄莺看不见的沙漠美景,她想:“多拍点,说不定未来医术发达,黄莺的眼睛就能看见了,到时候,她也能看到自己来过的腾格里沙漠。
而很少出镜的萌十三,总跟在黄莺身后记录。有一次,她好奇地戴上眼罩、拿起盲杖,去体验像黄莺那样看不见的世界。
她没想到当双眼一片漆黑后,双腿也仿佛失去了方向感,而扶着她的黄莺却像个小马达。“黄博士,您走慢点呀,我跟不上。”听她连连叫苦,黄莺装作嫌弃:“那萌博士您倒是走快点呗。”“我又不是你!哼!”感觉到她卖萌赌气,黄莺又耐下性子哄她:“好好,慢慢走、慢慢走……”
体验完盲人的世界后,萌十三心中无限感慨:“我们黄博士真不容易啊……我一定要再对她好点。”她们的友情变得如手足之情,无论是谁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两人都能默契感应。
但偶尔她们也会为视频题材争论。“我觉得这个角度非常好,简洁明了。”黄莺却理性说道:“普通人看是没问题,但残疾人看了可能会觉得不舒服,应该考虑一下。”后来她们剪辑视频时,残障题材就听黄莺的意见,其他题材就听萌十三的,默契程度又大大升级。
通过视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黄莺,慢慢改变了对视障群体的刻板印象。也有相关部门通过她们拍摄的出行视频,完善了涉及的相关无障碍出行设施。
2025年5月,黄莺荣获第七届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得知这个消息,萌十三开心得不得了,抱着黄莺激动道:“黄博士,你怎么这么优秀,哈哈哈,我们去吃大餐庆祝!”
6月29日,萌十三再次陪同黄莺去北京,参加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
刚到北京,萌十三就兴冲冲地对黄莺说:“走,咱去鸟巢看林俊杰演唱会!”结果到了人潮涌动的鸟巢场外,黄莺才意识到又被闺蜜“坑”了:“演唱会的票呢?”萌十三假装失落地扯着嗓子嚷:“我没抢到门票!作为补偿,我给你清唱一段!”随即,五音不全版的《小酒窝》在黄莺耳畔回荡。见黄莺笑得前仰后合,萌十三心想:“氛围到了就好了……”
第二天的下午,黄莺一边化妆做准备,一边对没看成的演唱会念念不忘:“你确实有抢过票吗?我怎么一点也不信呢?”萌十三调皮道:“我不是在场外给你唱了一晚上了嘛,嗓子都哑了。”说完,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大笑。
“除了看不见,我什么都能做。”记者见面会上,黄莺的这句话,让全场动容。
萌十三完完全全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因为她亲耳听过黄莺从小的求学经历,也目睹了黄莺为未来努力而拼搏的样子。
为了完成博士论文,黄莺需要收集300多份调查问卷,除了线上做面访问卷,还时常独自外出去多地做调查,经常早出晚归,回到学校又一刻不停地继续写论文。她还总笑着说:“区区几个问卷,怎么可能难住我?”
旁人都说黄莺因为聪慧,才能取得如此高的学历。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学术成就就像她手中的盲杖,每一步前进都需要左右试探,再去踏过无数个障碍,才终于走到了今天。
编辑/李雪莲
3823212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