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爱喝饮料需警惕“牙齿酸蚀症”

作者: 耿莎 李晶

牙齿酸蚀症的本质是化学性牙体硬组织溶解,通常是由长期接触酸性物质导致的牙齿表面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非龋性疾病。牙釉质羟基磷灰石晶体在pH<5.5环境中开始脱矿,而碳酸饮料的pH为2.5~3.5,相当于胃酸酸度。长期喝碳酸饮料,牙齿浸泡在酸性环境里,会使釉质厚度减少,对牙齿的破坏比自然磨损严重很多。

青少年牙齿酸蚀症的原因

1.酸性饮食

①直接腐蚀: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穿透牙釉质微孔;②螯合效应:饮料中的磷酸根与钙离子结合,加速矿物质流失;③生物膜破坏:酸性环境抑制唾液再矿化功能,延长酸暴露时间。长期酸性饮食可能增加牙齿酸蚀症的风险。在饮用方式上,含漱式饮用比快速吞咽对牙齿的酸蚀破坏更强。同时,冰镇饮料也会加速牙齿损伤。

还要注意生活中隐形的酸性“刺客”:运动饮料pH均值3.2,电解质配方加速离子交换;果汁如橙汁(pH 3.8)含天然果酸,长期饮用导致楔状缺损;发酵茶饮和含有酸性成分的膳食补充剂正在成为新的风险来源。

2.青少年易感性

发育窗口:恒牙萌出后3年内,牙釉质矿化度低,容易受到损伤。

行为特征:青少年频繁用力刷牙、经常啃食硬物、睡前喝碳酸饮料、运动后立即饮用冷饮等习惯,会加剧酸对牙齿的腐蚀。

社交驱动:青少年常以奶茶为载体建立人际关系,而奶茶中含有大量蔗糖或其他甜味剂,进入口腔后,会与牙菌斑中的细菌接触,细菌利用文/耿莎 李晶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糖分进行代谢,产生酸性物质,进而腐蚀牙釉质,导致脱矿,引发牙齿酸蚀症。

牙齿酸蚀症的预防策略

1.一级预防(源头控制)

青少年每日碳酸饮料摄入量应控制在250 ml以内。建议使用吸管将饮料直接送至口腔后部,饮用后立即用清水或含氟漱口水漱口。

2.二级预防(早期干预)

依赖专业防护与自我监测。含氟牙膏中的氟离子能与羟基磷灰石结合,形成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建议青少年每日使用含氟牙膏早晚各刷牙一次。同时,窝沟封闭是预防磨牙酸蚀的关键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6岁左右“六龄齿”萌出后及12岁第二恒磨牙萌出后分别进行窝沟封闭处理。此外,定期口腔检查不容忽视,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3~6个月接受一次专业口腔检查。

3.三级预防(临床治疗)

早期脱矿可应用“再矿化制剂”促进修复;牙齿出现实质性缺损时需使用复合树脂充填;牙齿严重缺损需使用全冠修复或贴面修复;牙髓受累时需根管治疗。

4.全面防护:日常防护细节

调整饮食结构是预防牙齿酸蚀症的基础。适量摄入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苹果等,在咀嚼过程中可通过机械摩擦清洁牙面,刺激唾液分泌。

5.社会协同:构建防护网络

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向青少年普及碳酸饮料对牙齿的危害。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将牙齿酸蚀症的预防知识纳入生理卫生课程。此外,食品行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研发低酸配方的饮料,并在产品包装上标注“饮用后漱口”警示语,提醒青少年保护牙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