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青少年血液疾病

作者: 翟丽君

贫血、淋巴瘤、血友病及白血病等血液疾病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了解血液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日常护理,提高青少年生活质量。

基础护理

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患者皮肤、结膜颜色,警惕出血与感染迹象,并追踪血象、骨髓象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奠定基础。

休息与活动

血小板极低(<20×109/L)的青少年患者要严格限制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导致外伤的活动,防止出血。家长应确保青少年在家中有一个安全的环境,避免尖锐物品和硬物,减少跌倒和碰撞的风险,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血小板恢复到(10~20)×109/L,可适度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血小板水平恢复正常后,患者可进行室外行走等轻度活动。此外,白细胞过低(<3×109/L)患者,应尽量在室内活动,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饮食护理

青少年血液疾病患者应选择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白细胞计数低下的青少年患者需禁食生冷蔬果,确保所有食物经过高温烹煮,以防感染;在使用餐具前后需用沸水进行消毒;确保食物新鲜,避免食用腌制、熏制及辛辣食品。

预防感染

口腔护理:青少年患者应每日多次漱口(尤其餐后),使用软毛牙刷轻柔刷牙(血小板过低时遵医嘱改用漱口水),并定期检查口腔黏膜。

皮肤护理:青少年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尤其关注皮肤皱褶处及肛周。沐浴后可涂抹无刺激保湿剂预防干裂。避免搔抓皮肤、用力擤鼻涕或揉搓眼睛,以防微小伤口导致感染。

手卫生:在餐前便后、接触口鼻前、外出归来后,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或使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洗手。

环境与物品消毒

家长应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燥,避免养殖花草宠物,不铺地毯,以降低尘螨细菌滋生。同时,可利用紫外线灯对青少年患者的房间进行消毒,并保持每日开窗通风20分钟。此外,家长可使用含氯消毒液对青少年患者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如手机、床铺和桌面等。

心理护理

长期治疗可能导致青少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因此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医护人员与家长需密切关注青少年患者的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沮丧)。家长可以引导青少年患者通过听音乐、绘画、阅读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鼓励他们向家人、朋友或医护人员倾诉内心感受,分享治疗过程中的困惑与担忧,获得情感支持与理解。同时,医护人员可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患者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心理韧性。

特殊护理

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控血常规,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放疗患者需重视皮肤防护,以防放射性伤害。出血严重者需静卧休息,穿刺注射部位加压止血,并配合医生紧急处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