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高血压的早期筛查与干预
作者: 赵莹
儿童高血压症状隐匿,在患病初期难以察觉,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病情可能已较为严重,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构成潜在威胁。通过科学规范的筛查方式,能及时发现血压异常的儿童,为后续的干预和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而一旦确诊,合理的干预措施则成为控制血压、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是发现儿童高血压的关键。建议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对于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患有肾脏疾病等高危儿童,应增加测量频率。儿童血压测量一定要用儿童专用小号袖带,袖带包裹上臂2/3处松紧以能塞进一根手指为宜。测量前让儿童静坐5分钟保持放松状态,连续测量2~3次,每次间隔1~2分钟并取平均值。如果儿童血压持续偏高,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干预措施
规律饮食:减少“隐形盐”摄入至关重要,建议用天然香料替代味精,选择钠含量<300 mg/100 g的零食。每周安排2顿“无盐餐”,用南瓜、玉米等自带甜味的食材激发儿童兴趣。
水果和蔬菜是儿童饮食关键部分,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维持生理功能、降低血压。家长要鼓励儿童每天足量摄入,保证食物多样,因为不同颜色营养不同,如绿色菠菜含铁和叶酸,可让儿童每天吃3~5种不同颜色的果蔬,早餐配水果沙拉,午晚餐保证蔬菜量。
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选优质蛋白食物能维持肌肉力量、增强免疫力。瘦肉(鸡肉、牛肉、猪肉等,宜清蒸、炖煮)、鱼类(每周2~3次,如三文鱼等)、豆类(可制成豆浆、豆腐)、蛋类(每天1~2个鸡蛋)、奶制品(每天300~500毫升牛奶或相当量)都是优质来源。
饮水对维持身体代谢和血压稳定重要,家长要培养儿童主动饮水习惯。儿童每日饮水量依年龄、体重和活动量而定,约1 000~2 000毫升,优先选白开水,避免含糖、碳酸饮料。家长可给儿童准备一个方便携带的水杯,将其放置在儿童日常活动区域中显眼且容易拿到的位置,并适时提醒儿童饮水。
适度运动:每天保证儿童有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对于控制血压、增强体质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中等强度运动包括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此外,对于肥胖儿童来说,由于体重较大,运动时对关节的压力也较大,因此可以从水中运动起步。水中运动如游泳、水中漫步等,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减少关节的负担,同时还能提供一定的阻力,有助于消耗热量、增强肌肉力量。
充足睡眠:儿童每天要保证9~10小时睡眠时间,并固定就寝与起床时间,形成稳定生物钟。睡前1小时应禁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因为这些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家长可以使用遮光窗帘来阻挡外界光线,为儿童营造一个黑暗、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儿童更快入睡并维持深度睡眠。周末补觉不超过1小时,防止打乱作息规律。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但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密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