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肩星天牛的为害特点与控制技术
作者: 席伟 韩阳媚中图分类号:S436.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Asian Longhorned Beetleis acommon trunk-boring pest in orchardsand urban landscapes.Adult beetles feedonthetenderbark andleavesof hosttres for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whilelarvae tunnel inside thetrunks,creating extensive galeries.Thisactivityleads towood degradation,dieback of treecrowns,complete orchardyieldlos,andultimatelythedepletionofbotheconomicandecologicalvalueofaffectedtrees.Consequently,fruitgrowerssufferseverefinanciallos sesduetoinfestations.Byanalyzingthelifecycle,identificationcharacteristics,anddamagepatternsofAsianLonghorned Betle.The diferentiated control measures foreach developmental stage were proposesd.Practical implementationrequires context-specific integrated strategies combining multiple approaches to achieve optimal control efficacy.
Keywords:Asian Longhorned Beetle;damage;control techniques
光肩星天牛隶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白星天牛、柳星天牛等,是一种杂食性的蛀干害虫,在农林业生产中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该虫不但为害苹果、梨树、樱桃、核桃、桑树等多种果树,而且还为害杨树、柳树、榆树、法桐、糖槭树等多种园林树种[2]。近年来林业及园林工程颇多,光肩星天牛的危害呈日趋严重之态势。幼虫蛀食树干,削弱树势,导致病菌侵入。受害严重时,树干内千疮百孔,遇风雨袭击枝条常风折或树木整株倒伏,给果农及园林业主以沉重的经济打击,严重挫伤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因此需积极采取检疫技术、营林措施、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将天牛害虫数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保
障树木的健康生长。
1生活史及习性
光肩星天牛在北京地区 1~2 年发生1代,以卵或幼虫在树干内越冬休眠。翌年4月份气温升高至 10∘C 及以上时,以卵越冬的幼虫开始孵化取食树木的韧皮部,以幼虫越冬的继续在树干内蛀食为害[3]。5月上旬幼虫开始陆续老熟进入化蛹期,化蛹期一直持续到6月下旬结束。6月上旬开始有成虫出现(见图1),光肩星天牛成虫的典型特征:具有坚硬的外壳,触角很长,一般超过身体的长度,且天牛的口器发达。成虫羽化后在外营裸露生活,啃食寄主植物的嫩枝、叶片来补充自身营养[4]。天牛成虫飞行能力较弱,只能在较近范围的寄主植物上补充营养,雌成虫的食量相比于雄成虫的食量略大一些,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因羽化盛期成虫比较集中,并且暴露在外,因此采取捕捉及喷药防治的措施,可有效减少雌成虫产卵数量。成虫补充营养后,在 2~3d 的时间内雌雄成虫进行交配,亦有极少数成虫刚羽化就进行交配。雌雄交配多在白天进行,一生可进行多次交配,1头雌成虫可与多头雄成虫交配,亦可与1头雄成虫重复交配。6月中旬成虫陆续进入产卵期,产卵盛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雌虫产卵前先在寄主植物的树皮上啃1个小槽,刻槽的位置多在3~6cm 粗的树干上[5],尤在侧枝分叉部位最多。之后在槽内凿1个产卵孔,然后雌成虫将卵产下,每槽多数产卵1粒,极少数产卵两粒。每雌虫可多次产卵,一生产卵少则10余粒,多则30余粒,一般平均产卵量在22粒左右。卵粒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见图2),两端稍微有点弯曲,近孵化时颜色变为黄色。卵经15d左右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首先啃食寄主树木的韧皮部,随虫体长大侵入形成层,3龄后幼虫啃食至木质部蛀成虫道。蛀食的虫道平均长约 9cm 左右,最长的虫道达到 15cm 左右,幼虫在树体内部陆续老熟并完成化蛹。
判断声音。若健康树干,则发出沉闷的声音。若听到清脆空洞的声音,则说明树干内部天牛危害严重,已经被蛀食成空洞。
2.2 树木出现异常
1)树干。果树及园林树种受到天牛幼虫危害后,树木表面及树干内部均会产生伤口。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伤口流出,从外观看树干出现流水、流胶现象。2)树皮。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蛀食(见图4),致使树皮破裂、变形,从外观看树皮有隆起或出现裂缝,颜色也与健康部位不同。3)枝叶。树干内部天牛严重为害时,树木的输导组织受到破坏,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受阻,树木生长就会出现极度不良现象,树势会变得衰弱,枝叶也会发黄、枯萎,甚至出现树叶早落的现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21.pd原版全文
2 识别特征
2.1 树干有孔洞和粪屑
1)观察树干。在果园、园林中仔细检查寄主植物的树干,观察树干上是否有椭圆形或圆形的蛀孔洞。若有天牛危害,则树干留有孔洞,亦是排出粪屑的通道。若发现地面上或树干基部堆积有新鲜的粪屑(见图3),说明天牛幼虫正在树木内部危害。2)敲击树干。用木槌等工具轻叩树干,仔细

3为害特点
3.1 隐蔽为害
光肩星天牛在树木内部活动,隐蔽性强、破坏性大。天牛在树干上钻洞产卵,导致树干表面出现孔洞伤口。成虫啃食枝叶,影响树冠的生长和叶片的光合作用。幼虫在树干内部啃食,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导致树木营养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受阻。因隐蔽性强,防治起来尤为困难,效果也难以保障。
3.2 传播病害
光肩星天牛寄主多、食性广泛,能够为害多种果树及园林树种[。天牛在啃食为害寄主植物的过程中,还可能携带和传播其他病毒和病菌。天牛将病毒和病菌带入伤口,导致树木感染受害。病害虫害双重危害下,受害树木表现为叶片黄化、果实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树木死亡,更进一步加剧了种植业主的经济损失。
3.3 虫口稳定
光肩星天牛主要以幼虫期在树干内部为害最为严重,数十头幼虫藏匿于树干内啃食为害。因树干内部环境比较隐蔽,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在树干内部为害的虫口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在树干内持续繁衍和为害常常不被外界发现,致使受害果树生长发育不良,果实产量下降;受害园林树木树势逐渐衰弱,最后枯萎死亡。
4控制技术
4.1检疫
在调入调出苗木、原木、种条等植物及其制品时,检疫人员务必按照《植物检疫规程》的要求,认真开展检疫检验工作,重点检验其上有无光肩星天牛的蛀孔、卵槽及活虫口等,一旦发现立即责令停止运输,并采取有效措施灭虫除害。新建果园和新植林木必须对苗木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方可栽植。
4.2 营林措施
1)适时修剪病虫枝条、生长衰弱枝条,保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合理浇水施肥,进一步提高树木抗击病虫害的能力。2)对于天牛为害特别严重、已无任何挽救价值的树木,必须及时伐除清理,以减少虫源扩散的风险。
4.3 人工物理防治
1)捕杀成虫。利用成虫具有的假死特性,傍晚或早晨人工震动树干,成虫落地后收集在一起集中灭杀。2)人工灭杀卵粒和幼虫。日常注重监测观察,当发现树干有天牛产卵刻槽时,可用锤子将卵粒击杀。初孵幼虫未蛀人木质部前,可用小刀将其挖出杀死。对于深入木质部的幼虫,可用铁钩等工具将幼虫勾出杀死或直接捅死。3)树干涂白保护。用石灰、硫磺、盐水混合均匀制成涂白剂,对果园树木、园林绿化树木实施涂白保护,不仅阻止天牛成虫在树干上产卵,而且对树木亦可起到一定的防寒保暖作用。
4.4 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天敌。保护和利用啄木鸟、花绒寄甲、肿腿蜂等光肩星天牛的天敌,啄木鸟用锋利的喙捕食树干蛀洞内的天牛,帮助树木减轻天牛危害,可通过在林区设置鸟巢,招引更多的啄木鸟前来栖息。亦可在果园、园林中释放花绒寄甲[7]和肿腿蜂等寄生性天敌,对控制天牛数量效果较好。2)喷施生物农药。使用绿僵菌、白僵菌[8]等生物农药,对准光肩星天牛的寄主树木均匀喷淋,使天牛感染病菌后死亡。
4.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在短时间内压低虫口密度,不失为一种应急防控策略。对光肩星天牛实施必要的化学防治,主要采取树干喷淋药剂以杀死成虫、树干注药以杀死幼虫的方法。药剂可选用吡虫啉、绿色威雷、噻虫啉等[9],根据虫情的发生态势配比不同浓度的药液实施防治,可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虽然化学药剂短期内可有效控制虫口,但也会伤害其他非靶标物种,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要科学用药、合理用药。
5小结
针对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予以控制[10]。加强检疫措施,阻断虫口源头;实施人工物理防治,降低虫口数量;实施生物防治措施,控制害虫种群扩张;实时采取化学防治,降低虫口危害程度。同时加强园林及果园日常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可有效降低光肩星天牛对树木的危害,以此保障园林树木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果树果实产量的提高和果实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瑞桐,李国宏.我国光肩星天牛研究回顾及发展趋势[J].昆虫知识,2001(4):252-258.
[2]徐茂华;刘满光.光肩星天牛为害悬铃木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09(1):10,12.
[3]骆有庆,李建光.光肩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现状[J].植物检疫,1999(1):5-7.
[4]柴立英,秦雪峰;张育平,等.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9-30,34.
[5」邓彩萍,闫喜中,刘红霞,等.光肩星天牛刻槽中一种细菌及其对天牛幼虫的致病性[J].中国生物防治,2008(3):44-48.
[6]李德家,刘益宁,所雅彦,等.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的判断机制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4):28-32.
[7」魏建荣,牛艳玲.西安城区环境中释放花绒寄甲成虫对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效果评价[J].昆虫学报,2011,54(12):1399-1405.
[8]时亚琴,陆群,王素英,等.双条杉天牛幼虫病原真菌一—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与利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8,34(4):40-41.
[9]张新才,李桂亭,洪家保.注干法施用吡虫啉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1-44.
[10]金桂月.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体系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9,9(1):155-15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xgs2025042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