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苏超,“整装”江苏
作者: 孙庭阳 石青川 宋杰“球进了!”“进啦!”8月16日晚,常州市新北区奥体中心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欢呼声。常州队终于打进1球,赢得苏超首胜。虽然仍然在联赛中垫底,但常州全城像过年一样开心,公交和地铁都免费,景区还对客队镇江市民免票,对全国赵姓游客(因进球队员为赵连平)免门票。乐观的常州人,将此前的“笔画保卫战”一笔抹去,一下子回到了“常”州。
江苏足球超级联赛(俗称苏超)开赛以来,持续火爆,强势“出圈”。巨大的关注和流量让其影响力从赛场内延续到赛场外,让江苏“十三太保”(13个地级市)彼此“互怼”的“散装故事”和“地区梗”为人津津乐道。
但江苏真的是“散装”吗?
你可能“被骗”了。如果你研究一下江苏各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就不难发现,各队球场上的“散装”较量,拼的是不服输、勇争先的气势;但在场外,江苏不仅不散,还“整装”合作,共同推动江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苏超背后的“十三强”
在苏超赛场上,13个江苏城市都被网友们赋予了不同“人设”。8月17日,“榜一”南通队坐镇主场迎战为抢分苦战的连云港队,两座同处黄海之滨的城市,被网友称为“海鲜兄弟连”。球赛还没开始,网友就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是清蒸南通队,还是爆炒连云港?”
记者一踏入江苏,也立刻感受到了这里的赛事氛围,酒店甚至“一床难求”。
“今天还好,要是周末来盐城,不预订,酒店都没床位。”从盐城高铁站到盐城市内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告诉本刊记者,最近这两个月,只要周末有苏超比赛,酒店就爆满。“此前我服务的两个乘客,从河南专程来盐城看球,本来想抢4张机票,顺便自驾游。但只抢到了两张,最后只好坐高铁来了。”
“很有梗”的苏超激发全民热情
记者刚到泰州,就在火车站站台通道看到一块醒目的广告牌“友谊第一,比赛第十四”,旁边的旅客调侃说:“写错了,应该是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这天从泰州去苏州的人特别多,因为当天是苏州主场对战泰州的比赛。这场比赛被调侃为“没高铁”vs“没机场”。
一位泰州的网约车司机开车时也不忘向乘客科普:“我们泰州一直没高铁站,这是江苏独一份,而苏州GDP排江苏第一,却没有机场。但不要紧,我们泰州马上就要有高铁站了,苏州的机场可遥遥无期。”
这种角度刁钻的“梗”几乎贯穿了整个苏超联赛。
南京地铁挂出 “输谁都不能输苏州”,无锡打出 “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泰州和南通互怼“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都掀起了网络热议。
8月17日,南京队赢了盐城队,南京文旅“土味情话”喊盐城“宝贝”,还用南京吉祥物“黄毛鸭”喊话。盐城文旅随后发布视频,将南京“黄毛鸭”当作木鱼敲,并配上《莫生气》顺口溜。
常州前8轮一球未进,常州文旅部门发出长文为球员打气。
常州vs镇江赛前,常州宣传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常州进一球”的梗他们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抖音文案、公众号推文都做好了,商家也做了海报跟套餐,就等常州能进一个。
各地文旅的“花活儿”、网友和媒体的调侃,让“散装梗”的热度从赛场延伸到社交平台,成了全民热议的对象,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是被这些“梗”吸引而来。
赛事背后,一起促文旅、拼经济
一张张球票,化身为诚意满满的“城市友谊券”,正吸引球迷和游客在赛事之余,感受江苏各地的风物之美与待客之诚。
8月30日,盐城主场迎战无锡队。赛前6天,盐城就宣布送上大礼包:比赛当天及次日,盐城所有景区对无锡市民免费。
无锡正值水蜜桃飘香时节,推出“凭苏超票根+身份证”购桃优惠,王兴记小笼包、三凤桥酱排骨、穆桂英糕团等老字号也热情加入。
常州结合本地名产萝卜干,在赛事订票阶段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直接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
记者在南京随处可看到球迷套餐,泰州各种文化场馆门前也都是苏超各城市队伍元素。
苏超期间,有的城市推出免费公交、地铁,有的为球迷开放临时停车场,还有景区免票、凭球票打折入住酒店。江苏还打造了“苏新消费·苏超”嘉年华活动,省市县联动累计举办1800余场促消费活动……
这场体育盛宴,实实在在驱动着文旅经济的发展。
8月17日,南京对战盐城,再次创下苏超观众人数纪录。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监测平台显示,8月16日—17日两天,南京市的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共接待游客量245万人次,同比增长28.4%。南京文旅消费总额18.3亿元,同比增长19.2%,异地文旅消费11.8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5月10日至8月10日,被调侃“进一个”的常州,抖音团购订单同比增长112%。其中,餐饮订单同比增长115%,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7倍。
苏超前六轮,江苏旅游、出行、餐饮、住宿和体育五大服务业场景营收合计达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在近380亿元服务营收中,出行、餐饮场景的省外游客支付占比分别达28.8%、19.7%。
其实,苏超不只带动了文旅方面的成绩,还为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带来了新机会。
近日,宝马集团全球六大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之一落户南京。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提及,德国足球文化浓厚,苏超引发的国际关注,让企业项目落户于此更容易获得双方聚焦和共情。

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与SMC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同在看台为常州队加油,绿茵场上的一次交流,促成了双方企业的合作。
来自深圳的人工智能产业创业者跟着看球团,走过了盐城、南通,了解当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政策。
如今,江苏多个城市明确苏超列入经济工作的重点,要充分利用苏超的撬动作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主场效应升级为经济效益。江苏省政府也强调,深化拓展“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放大城市足球联赛带动旅游、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业态协同增长的链式效应。
苏超的成功密码:十三强
苏超如此火爆,大家开始寻找成功密码。
“江苏整体经济水平较好,对文化体育旅游的消费、体验型消费等新型消费有很强的接纳力和承受力,再加上积极推进跨江融合、省内全域一体化以及‘轨道上的江苏’加速成型,为苏超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江苏的13个地级市都拥有较强的实力,发展均衡,能办好高水平赛事。
要办好比赛,经济实力是基础。江苏13个地级市GDP均超4000亿元。2024年,全国GDP超万亿元的地级市有27个,江苏占了5个,分别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和常州;徐州是“万亿之城”后备军,当年GDP达9537亿元,超过10多个省会城市;扬州、盐城和泰州都超过7000亿元;镇江和淮安超过5000亿元;宿迁和连云港携手超过4000亿元。
江苏不仅有钱,还是全国区域内差距较小的省份。2024年苏南的常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5665元,而苏北的徐州为40251元,差距并不大。从名义增长来看,常州名义增长率为4.91%,徐州则达5.68%,可见苏北城市与苏南城市的差距正在缩小。
“从收益角度看,全民参与的体育赛事并不一定是一门好生意,因为赛事本身不赚钱。”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公司总裁张庆说,这需要巨大的投入,需要厚实的经济底蕴去铺垫,这就使得苏超不是其他省份可以轻易复制的。
“江苏各地经济发达程度比较均衡、高铁通勤能力较强,还有在经济上建立起的带动关系,这些是其他省份难以达到的。”张庆特别补充说,江苏省内,各地普遍不排斥“散装梗”,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包容心态,也让各地文旅、产业等交流合作更加顺畅。
如果把江苏当下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比作“天时”,把便捷交通视为“地利”,把良好体育氛围和包容看作人和,那么苏超在天时、地利、人和均备的情况下举办,火爆是水到渠成的事。
“散装”是曾经,“整装”驶入快车道
江苏被冠以“散装”称呼,源于历史渊源,过去苏南、苏北隔江相望,地理分割导致其地域散、方言散、文化散、经济散。但是,在约40年的南北共建、跨江协作努力下,这里已经演变成协调发展、错位发展的“整装”前行。
“散装梗”由来已久
用“散装”来说江苏,并非新鲜事。
有一个经典的“网络梗”: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是江苏人”,那他一定不是江苏人,因为江苏人都会说自己是哪个市的,比如南京的、苏州的、江阴的,昆山人介绍自己,还会直接把前面的江苏苏州“前缀”全面省略。
其实,江苏会有“散装”的说法,要从当地的地理和历史讲起。
地理上,长江与淮河将江苏自然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河流的阻隔使三大区域交流相对有限,逐渐演绎出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长江文化、运河文化等。
江苏方言众多,所谓“吴侬软语唱小桥流水,楚风汉韵歌大风起兮”,方言差异十分明显,有时同处一个县,不同区域居民交流也可能存在障碍。
从历史上来看,扬州、南京、苏州、清江浦(现淮安)、镇江、泰州、无锡、徐州8个城市都曾当过江苏地区或淮河流域的行政中心,这也使这片区域从历史上就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
这是文化的散,更大的“散”则是经济的散。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间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的差异被放大。改革开放初期,苏南利用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经济发展走在前列。苏北通过农村改革,成为粮食生产基地。此时,南北加快发展,但南北差距逐渐拉大。
原《苏南科技开发》杂志主编顾宪对本刊记者回顾,江苏因江产生的隔绝,催生了截然不同的经济形态:苏南乡镇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便如火如荼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生力军;而苏北直到2000年前后才将重心转向工业。
《新华日报》在一篇报道中记述以前苏南、苏北的明显差距。一位从外省调任江苏的省领导,第一次到徐州、宿迁调研后深感吃惊,没想到苏北农村还有不少农户住在单砖石棉瓦的破旧房子里,有的方面甚至不如中西部省份。这与他心目中江苏的富庶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江苏的“散”还不止于城市层面,也很“纵深”。据统计,我国百强县榜单中,江苏省独揽前四,且有25个县来自江苏,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强大的县域经济让各地市经济呈现多中心局面,这也是江苏被戏称为“十三太保+九十五个县级诸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