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可罗雀的店铺为什么没有关门
作者: 李晖不管是在购物中心,还是在街边,很多同学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有些店铺常常一个顾客都没有,但这家店一直开着,比如五金店、茶叶店;有些餐饮店,甚至超市,常常人头攒动,有时候消费者还得排队,但说关门就关门。是五金店的老板特别有钱,对租金、人员工资毫不在意吗?他们的生意到底在哪里?
这些店铺当然不会亏本做买卖。店铺的人气看起来很重要,但它和盈利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在商业领域,我们可能听说过一个词,叫作“转化率”——对店家来说,它指的是人们从“逛”到“买”的转化。那些看起来冷清的店,常常有着支撑自己运营的独门法宝,光看店里顾客多不多是远远不够的。
没人气,也可以有生意。以五金店为例,这样的店铺为什么那么“佛系”,连一张促销海报都不愿意做呢?当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这类店铺即使没有人气,也会有非常高的转化率。
商品越是刚需,转化率就越高。人们购买商品,总会处于以下状态之一:第一,非它不可,必须尽快买到;第二,需要,但没那么着急,可以货比三家;第三,可买可不买,就是随便看看。三种状态都有可能转化成实际的购买,但显然,在第一种情况下进店的顾客,转化成实际购买者的概率非常高。和去超市、美食街相比,来到五金店的顾客更有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例如,有人会说:“我之所以要去五金店,就是为了马上买到钉子用。”
超市的顾客可能会看看有没有打折的商品,服装店的顾客可能会先试试衣服再说,每进来十个人,也许只有两个人产生消费;而五金店的顾客很少会随便逛逛,每进店十个人,也许就有八个人进行购买。因此,哪怕看上去人气不高,它所产生的实际销售量也不会低。
和超市、餐饮店、服装店相比,那些不做促销,也没什么人去的店,之所以能活得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生意,未必只在店里。
例如五金店不仅卖商品,往往还会承揽安装、维修等上门服务,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并不发生在店铺中,自然也就不会被路人看到了。
同样的商业模式,还出现在其他一些看似人气不足的店铺中。比如,收购旧货、古董的店会提供上门估价和回收服务;婚纱店也常常和婚庆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对他们来说,店铺还是一个方便联络的据点,哪怕看上去人气不足,也值得继续开下去。即便没有人来人往,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李萌萌摘自《商界少年》2024 年第 9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