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市值劲增2.58万亿元市值管理彰显龙头价值

作者: 李壮

电子行业市值劲增2.58万亿元市值管理彰显龙头价值0

编者按:

  自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年初提出“2024年在前期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后,市值管理理念已由央国企逐步传递到民企和公众企业。同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制度,该制度的核心要旨着重于引领上市公司借由稳健且合法的渠道达成投资价值的切实提升,通过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目前来看,电子行业是A股诸多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完美体现监管层市值管理要求的行业,其2024年以来以占A股公司数量的8.61%,创造了A股市值增长12.26%的奇迹,涌现出了胜宏科技、北方华创、沪电股份、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等在市值管理方面做出杰出表现的公司。电子行业的良好表现,不仅彰显了电子行业在经济结构优化中持续崛起,也反映出市场对该行业特别是行业龙头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28日,推出市值管理制度的A股公司数量已超过440家,A股总市值由2023年未的87.23万亿元跃升至如今的108.28万亿元,净增加21.05万亿元,增幅24.13%。同期,申万行业分类中总市值增长规模超过2万亿元的行业有银行、电子和非银金融,它们的市值规模分别增长了5.61万亿元、2.58万亿元和2.50万亿元。

电子行业是A股诸多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完美体现监管层市值管理要求的行业,其以占A股公司数量的8.61%,创造了A股市值增长12.26%的奇迹。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电子行业在经济结构优化中持续崛起,也反映出市场对该行业特别是行业龙头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比如中芯国际、工业富联、寒武纪-U和胜宏科技等公司市值增长均在1000亿元以上,这一规模已经超过许多行业的整体市值增长。

目前来看,电子行业包含了453家标的公司,仅从财务指标角度进行绩优/成长股筛选,即筛选标准为: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为正值,2024年业绩规模增加2亿元及以上,上市以来分红率为正值,营业收入近2年增长率、归母净利润近2年增长率处于行业中值及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两年不低于2%,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近2年增长率在10%及以上,结合市值增长超百亿,可筛选出的业绩增长与估值提升完美共振的公司有胜宏科技、北方华创、沪电股份、恒玄科技、豪威集团、思特威-W、乐鑫科技、协创数据和水晶光电等13家公司,它们通过稳健且合法的渠道达成投资价值的切实提升,推动了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上市公司质量。

需要一提的是,这13家公司还将是《证券市场周刊》2025年度“金曙光”最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奖的有力竞逐者。

电子行业市值大增龙头公司市值管理基础存在差异

[2023年末至今的A股牛市行情中,电子行业市值增长明显。仅从市值管理角度而言,龙头公司的着力点存在差异。]

统计数据显示,剔除2024年以来上市新股,申万电子行业披露2023年和2024年两个完整年度财务报告的公司共有453家,它们在今年7月28日的市值(个股当日股价乘以总股本)合计为9.63万亿元,相比2023年末的7.05万亿元净增2.58万亿元。

电子行业的2.58万亿元新增市值是由297家公司贡献的,这297家公司市值合计增长2.89万亿元,余下的156家公司市值合计减少了3099.33亿元。

在453家公司中,有31家是沪深300成份股,其中有29家实现市值增长,增长规模合计1.66万亿元。其中,有19家公司市值增长超过百亿元(见表1)。

表1 市值增长超百亿的电子行业沪深300成份股

电子行业市值劲增2.58万亿元市值管理彰显龙头价值1
数据来源:Wind

整体上,申万电子行业有48家公司市值增长超过百亿,除上述19只沪深300成份股外,还有29只非沪深300成份股(见表2)。48家电子公司新增市值合计达2.33万亿元,占行业市值净增规模的90.31%。如此情况反映出,电子行业近两年的市值扩张以及行情演绎主要是由几十家龙头公司所引领。

表2 市值增长超百亿的电子行业非沪深300成份股

电子行业市值劲增2.58万亿元市值管理彰显龙头价值2
数据来源:Wind

在市值扩张之际,龙头企业中有部分公司的估值水平水涨船高,比如对比2023年末估值水平,华虹公司市盈率(PE)增加544.96倍,市净率(PB)增加0.65倍;中芯国际PE增加96.29倍,PB增加1.98倍。也有的公司在市值增长的同时,估值持续下行,比如立讯精密PE减少4.65倍,PB减少0.92倍。还有的表现为有升有降,比如瑞芯微PE减少173.31倍,PB增加9.24倍。

据统计,截至7月28日,453家电子公司中共有37家公司市净率超过10倍,94家公司市盈率超过100倍。同时,年化波动率(最近24个月)超过50%的公司达161家,2024年7月28日-2025年7月28日股价涨幅超过100%的有80只个股。其中,在市值增长超过百亿的48家公司中,波动率超过50%的个股包括胜宏科技、乐鑫科技等在内共22只(见表3)。

表3 48家市值增长超百亿的电子公司估值表现

电子行业市值劲增2.58万亿元市值管理彰显龙头价值3
数据来源:Wind

一般而言,年化波动率小于15%为低波动,通常是蓝筹股或成熟行业公司;在15%-30%之间为中等波动,大多数主板上市公司的波动率在此区间;在30%-50%之间是高波动,一般在增长型、周期性或新兴行业公司比较常见;大于50%的属于极高波动,科创题材较多,或受重大事件影响的股票。

事实上,453家电子公司的平均波动率为52.28%,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而市值增长超过百亿的48家公司平均波动率为57.19%,高于行业整体平均值,受市场关注的程度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龙头公司中出现较高波动率,往往会带来较高的股价涨幅,比如胜宏科技、深圳华强、乐鑫科技的波动率都较高,近一年的股价涨幅分别达到了375.67%、221.52%和110.59%。

近一年多以来,在AI(人工智能)大潮和电子产业国产替代等因素推动下,国内电子行业走出独立行情,而对于电子行业的市值大爆发,一位不愿具名的市值战略专家向本刊表示,“电子行业龙头市值的大幅增长,均受益于行业风口带来的共性支撑。一方面,AI技术突破驱动算力、芯片等核心领域需求爆发,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另一方面,政策对电子产业的定向扶持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叠加基金等机构资金的持仓倾斜,形成‘政策托底+资本助力’的良性循环。不过,从市值管理视角来看,龙头企业市值增长的基础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工业富联与海光信息的市值增长呈现出外部驱动与主动经营的共振效应。而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及寒武纪的市值增长更多依赖外力驱动,市值管理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上海盛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产业研究院院长/合伙人石先志向本刊表示,“市值长期来看是公司业务扩张和盈利的映射,短期来看市场会有超前预期。可能会体现为市值涨了,但业绩还在亏损或者说盈利没有明显释放,核心是公司在业务方面能否实现扩张,尤其是在扩张性市场。成长业务方面能否有新机会,在该业务里能否有竞争力,如果有,它的市值就是有合理性,但电子相关行业具有典型的景气周期特征,存在波动,市场会在景气周期下行的底部过度低估优秀公司的市值;在景气上升阶段过度放大其价值,忽略长期的竞争风险和波动。市场肯定还会有很多炒作,尤其是在市场处于宏大叙事阶段,很多竞争力不是很强的公司也会被市场资金关注,变成题材性炒作。”

大智慧财汇创始人、融量数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滟也向本刊表示,公司市值是否合理反映其价值,“需验证2~3个财报周期,动态跟踪,验证非一次性或偶发事件。合理的市值,需要用‘可量化的盈利+可验证的成长预期’。靠情绪概念拉升、缺乏商业兑现路径,是不可持续不算合理”。

13家公司实现业绩与估值完美共振盈利质量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职业投资者向本刊表示,相比财务数据稳健度,更要关注公司的盈利质量。]

从业绩端来看,2021年是电子行业盈利的高峰期,453家电子公司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1988.51亿元,对比之前一年净增加844.98亿元。2022年为次高峰,相比2021年减少了525.82亿元;2023年归母净利润触底,规模为968.95亿元;2024年恢复性增长,至1330.51亿元,相比2023年增加361.56亿元。

从近几年的“盈利王”来看,京东方A2021年盈利258.31亿元,位居第一。2022年—2024年,盈利第一的是工业富联,盈利规模分别为200.73亿元、210.40亿元和232.16亿元,结合2021年的业绩,公司连续4年盈利规模保持在200亿元以上且是4连涨。

整体上,2024年453家电子公司中业绩规模增长超过2亿元的公司达71家。

在48家市值增长超过百亿的公司中,有32家公司2024年业绩增长规模超过2亿元。比如市值增长超过千亿的豪威集团、工业富联、寒武纪-U,其中,豪威集团业绩净增加27.68亿元。

如果从财务指标方面对453家电子公司进行绩优/成长的筛选,筛选标准为: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归母净利润为正值且上市以来分红率为正值,同时营业收入近2年增长率、归母净利润近2年增长率处于行业中值及以上,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连续两年不低于2%,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近2年增长率在10%及以上,那么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名单呢?

在剔除2023年、2024年任意一年归母净利润为负且上市以来分红率为空白的公司后,453家电子公司剩余291家。再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筛选,最后剩下45家公司。而在剩下的45家绩优/成长公司中,除可立克、共达电声、联得装备、传音控股、漫步者这5家公司对比2023年末市值出现下跌外——跌幅在0.01%-0.24%之间,其余40家公司全部实现市值增长。

结合2024年业绩规模提升2亿元及以上公司来看,45家绩优/成长公司有21家公司业绩增长2亿元以上,叠加市值增长超百亿指标,则两项指标均符合的公司仅剩下13家公司,分别为海光信息、胜宏科技、北方华创、沪电股份、蓝思科技、瑞芯微、安克创新、恒玄科技、豪威集团、思特威-W、乐鑫科技、协创数据和水晶光电。 可以说,这13家公司将业绩增长与估值增长实现了完美对接。

不过,财务指标终归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前述的市值战略专家指出,对电子行业绩优股的评定中,除盈利能力、科创实力及回报能力这三大核心维度外,反映盈利质量的营业现金比率是另一项关键指标。“从财务本质来看,‘账面收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能力越强,ROE(净资产收益率)与EPS(每股收益)的底层支撑就越稳固,后续增长的可持续性也更有保障。而盈利质量的重要性,远不止于财务数据层面的稳健性。首先,电子行业仍处于‘高端替代+技术突围’的关键阶段,核心技术突破对资金的需求呈现‘持续性投入、高强度消耗’特征。有质量的盈利可为研发投入提供稳定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障技术攻坚的连续性——这是企业穿越研发周期、实现技术突围的基础前提。其次,电子行业的全球竞争已进入‘供应链韧性比拼’阶段:上游核心材料及设备采购价格存在显著周期性波动,下游市场需求呈现‘技术迭代速率加快、订单规模波动加剧’。盈利质量直接决定企业的风险缓冲能力。第三,盈利质量是企业研发投入成效的‘试金石’。技术价值的终极验证在于市场接受度,而持续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正是技术竞争力转化为市场认可的直接证明。同时,有盈利支撑的核心技术更易构建产业生态:稳定现金流可支撑企业与上下游建立长期协同,增强议价能力,形成‘技术突破—现金回流—生态强化’的正向循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