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可靠:一个中国内陆县的“双创”之路
作者: 秦朔鹿邑在春秋时为楚地,名叫苦县。唐代因唐高宗奉老子为其先祖,这里又改名“真源”,也被视为李姓的发源之地。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众多李姓族人便从全球返乡寻根祭祖。
历史的文明辉耀并不能让这座在豫东平原上屹立了三千年的中原古县自然变得富裕。长期以来,鹿邑的经济状况倒是如其初名一样,一直很“苦”。此地属河南周口,与安徽亳州接壤,拥有1238平方公里土地和138万人口。“道”气很浓,城区主干道叫紫气大道,学生主修课有《道德经》,我接触的人的微信昵称也有“致虚守静”“宁泊致远”等等。
和中国大多数内陆农业县相似,在市场经济中,鹿邑先天不足,既没老天爷赏的资源矿产可变现,无法靠山吃山;也无靠海临江的交通便利可依仗,无法靠水吃水。
因此,要书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篇大文章,鹿邑只能靠人了。一靠古人,围绕先贤老子;二靠今人,围绕创新创业。两者融在一起,都和人相关。
我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调研很多,一直希望到一些欠发达地区看看。3月5日至6日,我第一次到鹿邑,参加纪念老子诞辰2594周年的“老子祭典”,这一祭典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原本只是带着“崇老”之心而来,谁料这里还有满眼“尚新”。
在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中国有15个地方被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受到激励,鹿邑是唯一的县级单位;同获殊荣的还有北京市海淀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市杨浦区、南京市雨花台区、杭州未来科技城、四川天府新区等地。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荐的32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中,遴选了10家进行督查激励,鹿邑又位列其中,其余有北京海淀区以及合肥、成都、武汉东湖、天津滨海、厦门高新区等。
看来鹿邑不简单,确实有点过人之处。再看最近的数据,经历疫情三年,鹿邑2022年GDP增速5.8%达49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8.3%达18.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同比增长18.7%,这样的量级放在发达地区还很微小,但在周口各县则是逆势飙升,遥遥领先。鹿邑这篇“崇老尚新”的靠人发展文章,是如何写就的?
刷新:化妆刷传奇
先刷新一个认知:2022年3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鹿邑县“中国化妆刷之城”称号,对2017年授予的“中国化妆刷之乡”做了升级。鹿邑产的尾毛化妆刷,占全球的80%—90%。香奈儿、雅诗兰黛、欧莱雅、宝洁等国际大牌的化妆刷,都在鹿邑生产,再贴标走向世界。
据2021年统计,鹿邑有1200多家化妆刷生产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35家,尾毛技工1.8万多人,从业人员7.8万人,总产值76.8亿元,销售收入65.5亿元,出口创汇5.8亿美元,年生产各类化妆刷1.5亿套。
在鹿邑县化妆刷产业园内,已形成尾毛、口管、铝皮、木柄、拉丝、箱包等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河南省化妆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在这里。
20世纪70年代的鹿邑,村集体养羊,家家户户也养,不少公社(乡镇)和大队都建有屠宰场,羊毛派不上用场,就丢在沟渠里。
70年代末,20多岁的张店公社宋坑大队大谢庄的村办小学教师谢国银到天津的亲戚家玩。亲戚在外贸部门上班,正在赶制一批外贸订单。谢国银看到,在家乡被当成废品的羊毛,包装成捆后1斤可以卖几十元。发现商机后,他立即赶回鹿邑,收购羊毛,供给外地的尾毛厂。
大谢庄后来就建起了鹿邑县第一家村办尾毛加工厂,聘请天津的师傅来辅导,对收来的尾毛进行清洗、蒸活、梳理等粗加工,做成直径10多厘米的“把毛”。起初以制笔羊尾毛为主,后又拓展到制刷用的羊毛,慢慢形成了几十个尾毛原料系列品种,借助外贸公司将产品销到日韩等国。
创业初期,大家用板车就近收集废弃羊毛。随着产量增加,购置了几辆自行车,到全县各个屠宰场、皮革厂收购羊尾毛。十里八乡的村民也纷纷来学习和务工。
80年代,一批熟悉尾毛加工的农民纷纷创业,他们就近找上帮手,在自家庭院里办起羊尾毛加工厂。到90年代,鹿邑张店在全国羊尾毛原材料市场上已颇有名气,在天津、河北、深圳投资的韩日化妆刷企业也到鹿邑采购。

靠着尾毛加工这一非农产业的发展,张店人在鹿邑最早富了起来,别的地方还是土房时他们先盖了平房,别人盖平房时他们盖起了一排排的小洋楼。
我这次见到的鹿邑县尾毛协会会长、河南海新化妆用品公司董事长秦应成,今年54岁,他不到20岁就开着柴油三轮车到外地收购羊毛,供给谢国银的加工厂。积累了一定人脉后,就开了自己的加工厂。
90年代,一批鹿邑人到深圳、东莞、义乌、宁波等地做羊尾毛加工。在为外资化妆品企业代加工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制刷的核心技术,从加工者慢慢成为企业家,从提供原料到直接做成品。深圳观澜镇最多时聚集了数万名鹿邑人,到菜市场买菜,大家说的都是鹿邑话。
外地鹿邑人的生意越做越大,对尾毛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又带动了鹿邑本地的尾毛加工厂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加工集散地也由张店辐射到生铁冢、赵村、试量、邱集、观堂等乡镇。此时鹿邑已是“中国尾毛之乡”。
最近10年,鹿邑的化妆刷产业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旋律是政府推动的高质量发展。其大背景是,鹿邑尾毛产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一缩再缩,企业无力提高产品质量;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要“腾笼换鸟”,鹿邑人办的化妆刷企业,也开始考虑外迁。
鹿邑政府看到了这些问题,一方面设立了产业集聚区,投入7000万元、32亩土地和30个财政编制,建立了河南省化妆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定了化妆刷省级地方标准,让产业“有标可依”,也帮企业节约了建造实验室和聘请检验检测人员的资金。另一方面,鹿邑县从2016年实施“凤还巢”工程,外出招商引资,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鹿邑籍化妆刷企业家和个体户回乡创业,总人数达到8000人。这些企业回流后,带回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国际资源。
在此过程中,鹿邑县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县财政每年拨付5000万元作为返乡创业发展基金,为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者提供5000元的创业开业补贴,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最高可申请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财政按一定比例贴息,并兑现每平方米93元的新建厂房补贴和每平方米5元的房租补贴。县里还投入了1亿多元,专门为产业园建立了日处理能力2000多吨的污水处理厂。
2021年,鹿邑县新增发放315笔创业担保贷款5818万元,其中新增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4015万元,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共计3.01亿元。
“凤还巢”工程既是“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带动就业者”的“双创”实践,也在更高起点上形成了产业集聚,促进企业从“初加工”向“精制作”、从“贴牌”向“创牌”、从“引老乡”向“引老外”、从“单产品”向“全系列”转变。几年内,美容化妆笔、航空仪器刷等14大类100多个品种的新产品研发成功,获得授权专利214项,化妆刷自主品牌商标注册近60个,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跨境电商和直播等新渠道也如火如荼。
1991年出生的河南华姿曼化妆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博华说,他们现在既做化妆刷也做牙刷,第一个客户是在上海一次展会上偶遇的高露洁三笑。在外资品牌的严格要求和帮助下,他们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销往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切口,却让鹿邑和世界挂上了钩,真实地知道了世界的标准、水平、观念、生活方式是什么。这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很重要,否则就是坐井观天。
出圈:预制菜狂飙
1990年,一个叫杨明超的人从鹿邑高中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1994年毕业,找了一份“铁饭碗”工作,但不安分的他没几年就走上了餐饮创业之路。他开过火锅店,做过食材贸易。2003年,他租了郑州市金水区政府西边的一个工厂车间的东头,西头也有一家创业企业,叫蜜雪冰城。
2015年,杨明超创立了锅圈供应链公司。2017年创立锅圈食汇,定位是火锅烧烤食材超市。他的创业想法源自想在家吃火锅,到附近超市买食材,但种类很少,没什么选择余地。在家吃火锅时,因为不小心碰到电线还烫伤了腿。他就琢磨,能不能做一个提供从食材到用具的一站式火锅超市。锅圈食汇最初从火锅切入,提供底料、滑丸类等12个系列产品,还售卖火锅器具。冬天生意特别好,但夏天不行,于是又引入了烧烤食材和酒水饮品。
目前,锅圈食汇门店和线上业务已覆盖火锅、烧烤、一人食、快手菜、卤味、饮品、西餐、生鲜等品类,有700多个SKU,超过90%均是自研,加盟门店过万家,覆盖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地级市、1000多个县城。在“买菜回家做饭”和“外卖到家”之外,锅圈食汇开辟出了“在家吃饭”的新解决方案。
鹿邑是农业大县,但一直缺乏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政府盯上了正要布局供应链上游的锅圈食汇。2019年5月,杨明超回到家乡,着手规划打造澄明食品工业园,6个月后项目正式落地,第一袋番茄火锅底料下线。
我在澄明食品工业园看到,这里已建成投产的每一家企业都只做一个品类:澄明食品做一个番茄,大家旺食品做一只鸡,和一肉业做一头牛,茂源羊业做一只羊,丸来丸去食品做一个丸子,伟红椒业做一个辣椒,胖嘟嘟食品做一根肥肠,野火烧鸡翅做一串鸡翅。一锅好汤和一个猪蹄正在筹建中。园区将与河南农业大学等合作,投建3000平方米的研发、检测实验室。
锅圈食汇是澄明食品工业园入园企业的核心渠道商,也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目前它们80%的产能供给锅圈食汇。未来3到5年,还将有30家左右企业入驻工业园。
澄明食品工业园依托三产,壮大二产,催生一产,“工厂+种植”“工厂+养殖”又拉动了鹿邑、周口的辣椒种植业和牛、羊、鸡养殖业的发展,宋河小辣椒等万亩种植基地、太清万头肉牛养殖产业园等正在推进中。新一批鹿邑籍企业家开始返乡创办牛、羊、鸡养殖场。
杨明超告诉我,澄明食品工业园的愿景是打造中部最大火锅、烧烤、预制菜食材基地。他最初回来准备投资时,这块地还是个杂草丛生的废旧厂区,是过去粗放的、没有竞争力的工业化的遗迹。政府推进产业换挡,用地提质增效,和他一拍即合。从交接到拿到土地证,用时仅1个月,取得不动产证仅用了15天。

鹿邑本来就是农业大县,高标准农田有118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过18亿斤,拥有10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绿色食品47个,“鹿邑蒲公英”“鹿邑芹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要从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还必须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走产业富民之路,构建集种植、养殖、食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
在这个链条中,传统农民会变成新农工、农业技工、农业白领,甚至成为农业企业家。他们依然在鹿邑劳作,但他们会明白,自己的劳动成果正走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苏州、杭州等地居民的餐桌,这是一个更大的价值循环,他们在其中更充实地看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
鹿邑“双创”的启示
我在鹿邑还去了创客小镇,该项目负责人于红雷是鹿邑人,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在杭州创业做高科技企业,现在杭州、鹿邑两头跑,因为这里有更广阔的明天。
我也去了护理佳纸业公司和优奈新材料公司,其创始人夏双印在鹿邑初中毕业后就到南方打工,后来成立了上海护理佳实业公司,生产生活用纸,2010年在鹿邑投资建厂。优奈公司正在建设中,几条环保可降解无纺布新材料生产线已经安装好,整个项目建成后可年产一次性工业用无尘擦拭布、医疗卫生用擦拭布、可降解高档纸巾等5万吨。优奈公司和东华大学等合建的湿法水刺新材料研究院已在鹿邑揭牌,旨在推动绿色可循环、可降解、低成本的新材料的研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