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恒微IPO拟募资超9亿元目标——研发产业化

作者: 汪佳蕊

7月20日,芯片“小巨人”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沁恒微”)的科创板IPO进入问询阶段,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沁恒微是一家基于自研专业接口IP、内核IP构建一体化芯片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技术壁垒较高。

此次IPO,沁恒微计划募资9.32亿元,围绕现有主营业务重点投向3个研发产业化项目,其中2.63亿元用于USB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3.02亿元用于网络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3.67亿元用于全栈MC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自研内核芯片收入超70%

沁恒微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为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接口芯片和互连型MCU是实现设备万物互联的关键芯片,贯穿数据传输全链条,直接影响着数据传输效率、通信稳定性及安全性。其中,连接技术是包含软件和芯片等硬件在内的通信系统,接口芯片则是数据进出各类电子设备的窗口,设备之间通过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所以需要双方遵循匹配的接口及协议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市场对接口芯片、MCU芯片的需求持续提升。根据QYResearch《2025—2031全球与中国USB桥接芯片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统计与预测,2024年度全球USB接口芯片的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未来仍将保持每年10%左右的增长幅度;以太网接口芯片的市场规模约在360亿元/年,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增长。另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MCU市场规模为625亿元,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2029年国内MCU市场规模预计将增长到126.8亿美元。

面对当前欧美为主的境外企业在标准制定、IP授权等方面的主导或垄断,国内设计企业在混合信号的通信技术、处理器技术、通讯协议栈、生态兼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突破。而沁恒微的自主IP体系突破了外购IP核再加外围的芯片设计模式,减少了对第三方技术和生态的依赖,对推动产业升级和数据通信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沁恒微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8亿元、3.08亿元、3.9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910.41万元、7239.67万元、1.0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94.57万元、6289.09万元、9724.30万元,收入与利润规模持续增长。

沁恒微的接口芯片可分为USB接口芯片、蓝牙接口芯片、以太网接口芯片和其他接口芯片。报告期内,USB接口芯片的收入分别为1.51亿元、1.83亿元、2.08亿元,占比分别为63.50%、59.48%、52.38%,是公司收入占比最大的产品类型。

按内核来源划分,沁恒微的产品可分为无内核芯片、自研内核芯片和外购内核芯片。报告期内,沁恒微自研内核芯片的收入分别为1.72亿元、2.35亿元、3.08亿元,占比分别为72.49%、76.56%、77.68%。可以看到,沁恒微报告期内收入占比70%以上的芯片产品使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内核,且占比逐年提升。另外,其无内核的芯片收入占比约为10%,主要包括PHY物理层芯片、部分HUB芯片、无需软件仅由硬件实现的其他接口芯片等。对于这类无内核产品,通常只用到物理层和控制器,公司的连接技术便是构建成品芯片的核心IP。

据招股书介绍,沁恒微按照RISC-V开放指令集规范自主设计的第五代精简指令集处理器“青稞”系列芯片累计出货超亿颗,在中断响应速度、运行功耗、运算能力等方面,青稞处理器对标市面主流的境外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并体现出一定的性能指标优势以及较强的产品特色和经济效益。

招股书显示,沁恒微主要享受税收优惠为重点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等。报告期内,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金额合计分别为1346.25万元、1700.04万元、2358.51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1.92%、23.26%、20.92%,所占比重均超过20%。沁恒微表示,公司对税收优惠不存在严重依赖,不过其提示到:“未来,若公司不再满足税收优惠政策或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一定影响。”

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报告期内,沁恒微的营收和净利润在稳步增长,但毛利率却呈逐年下滑趋势。招股书显示,沁恒微正处于技术研究向产业化转变的进程中,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32%、58.82%、57.51%,三年时间毛利率下滑约5个百分点。

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存在下降的情形,主要为受到产品销售结构影响:“2022年至2024年度,公司蓝牙、以太网及 MCU芯片增长率均高于毛利率相对较高的USB芯片,拉低了主营业务毛利率。”

从毛利率水平来看,沁恒微的不同产品由于成本、下游应用、市场竞争情况不同,毛利率存在差异。其毛利率最高的USB芯片所占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63.58%下降至2024年的52.40%;以太网毛利率从2022年的32.53%增至2024年的46.85%,但同期内,其收入占比却从9.19%下降至8.45%;蓝牙的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9.44%增至2024年15.65%,不过同期的毛利率由35.46%增加至36.53%。

从产品销售均价来看,报告期内,沁恒微主要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79元/颗、1.42元/颗、1.36元/颗,价格下降幅度达24.02%。其中,USB芯片的单价从2022 年的1.42元/颗下滑至2024年的1.03元/颗,降幅达27.46%;以太网的单价从2022年的7.24元/颗下降至2024年的4.55元/颗,降幅达37.15%;MCU的单价从2022年的3.76元/颗下降至2024年的1.99元/颗,降幅达47.07%;其他产品也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下降。

对于价格竞争,沁恒微表示,如果公司未能在产品性能、高端市场和境外市场拓展等方面及时实现突破,存在陷入在有限市场空间中激烈价格竞争的可能。同时,对于毛利率的下降,沁恒微坦言:“如果未来出现行业竞争加剧、公司销售结构向低毛利率产品倾斜、客户结构调整等情形,而公司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降低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或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而公司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或及时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向下游传递,或未能在原材料价格下行的过程中做好存货管理,公司的成本控制和经营业绩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则存在毛利率持续下降的风险。”

募资主要投入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招股书显示,沁恒微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境内外已授权专利144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软件著作权5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76项。

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产品研发并在研发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员和资金,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报告期各期,沁恒微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085.53万元、6770.97万元、7617.13万元,对应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5.54%、22.01%、19.20%。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60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57.97%。沁恒微的研发投入在持续增长,研发费用率逐年下降。据招股书解释,研发投入的增长主要为员工薪酬增长,其中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增长较多。

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来看,报告期内,泰凌微(688591.SH)、裕太微(688515.SH)、兆易创新(603986.SH)三家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22.57%、41.80%、38.47%,除2022年略高于行业均值外,沁恒微2023年和2024年的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平均值将近20个百分点。

不过,随着未来募资项目的开展,沁恒微拟再投入9.32亿元到USB芯片、网络芯片(蓝牙、以太网)和全栈MCU芯片这三个研发产业化项目中。经募集资金项目规划测算,假设2026年为建设期首年,在2026年至2029年建设期间,每年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234.68万元、11979.69万元、17012.73万元、21481.99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也进行了风险提示:“上述产业化项目系公司根据技术演进和自身战略进行新品研发,未来可能存在因研发失败、下游应用行业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使得芯片研发产品销售无法达到预期的情形,从而对公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沁恒微的核心产品依赖于USB、蓝牙、以太网等技术,而这些专业技术均有国际组织定义技术规范,因此存在着技术迭代现象。对于核心IP自研模式,沁恒微指出:“公司需要较多的研发投入和前期布局,存在前期研发投入多、技术跨度大、研发资源不足的风险,亦可能存在因个别领域研发经验不足导致研发进度拖延甚至研发失败的风险。公司存在自研生态不够完善、市场认可度有待提高、产品面市晚、产品应用量较少导致难以收回研发成本的风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