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短剧平台,翻车了?

作者: 孟倩

近日,头部短剧出海平台ReelShort陷入多起版权侵权争议,多部作品被指抄袭,引发关注。

7月25日,北京点众快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点众”)发布声明,称ReelShort未经授权发布多部与点众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包括《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被抄袭为Don't miss me when I'm gone(站内播放超7000万)。此外,《女王》《尊老爱幼》等热门短剧也被抄袭。

随后,短剧厂牌听花岛也发布声明,表示ReelShort平台上线作品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抄袭听花岛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多个核心剧情完全复刻;另一部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则抄袭《冷面小叔宠嫂无度》,多个细节雷同。

ReelShort负责人在朋友圈回应“学会多维度竞争”,被行业内人士认为回应消极,既不承认抄袭也不彻底整改。有行业人士担忧此类事件将导致短剧出海沦为“官司出海”。随着海外短剧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该次版权争端事件反映了出海短剧公司之间的战火,也将出海短剧版权的现实之困摆在了台面上。

目前,短剧出海想象空间不小。据TikTok for Business估算,海外短剧应用的月均用户已达数千万人,未来有望增长至2亿至3亿人。这片看似广阔的蓝海,却早已不是一片可以随意淘金的处女地。随着本土化的深入,简单的内容复制和搬运越来越难以赢得用户的青睐。短剧出海,正从最初的内容狂飙,转向一场围绕产业链、商业模式和本土化能力的全球新牌局。

ReelShort被质疑“一比一”抄袭  

“为什么这次会开战?”资深短剧从业者蒋南认为,因为大家发现ReelShort把“抄袭”当作了策略,这是行业人士所不能忍的,才有了这样大的动静。

ReelShort,是由中国公司中文在线旗下海外子公司Maple Studio(枫叶互动)开发的短剧出海平台,专注于欧美市场。该平台早在2022年8月就成为短剧出海的“先驱”,并多次登顶美国娱乐免费榜,月流水曾破1000万美元,成为北美短剧代表性产品。

在内容方面,ReelShort一直主打本土化原创短剧,题材聚焦爱情、吸血鬼、狼人等强戏剧性类型,通过本地编剧、演员和拍摄实现文化适配。不过,几乎所有的出海短剧公司都是以翻译国内短剧为起点,这些剧目被称为“译制剧”。ReelShort也不例外,这种模式效果一般,随后才开始了“本土化”调整。

蒋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所属公司从2023年开始出海,做“中译英”一年多之后发现海外用户已经审美疲劳,就开始做本土剧,本土剧要把内容和本地文化进行融合,再进行本地化的拍摄制作发行。

这种本地化适配,正提供了抄袭的温床。ReelShort被多家同行指控“一比一”抄袭,涉及作品皆是其自制本土剧。蒋南说,这种模仿方式在行业内被称为“调色盘”抄袭,顾名思义就是一帧一帧拆开进行比照复刻。听花岛在通告中,将“调色盘”抄袭的方式做了详细拆解。

头部短剧平台,翻车了?0
ReelShort网站首页

在听花岛列出的案例中,《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原作中,主线是“女主救储君获信物—男主登基寻恩人—反派误认皇帝”,这样的核心情节链被完整保留,拍成了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其中将女主角的称呼“皇嫂”改为“公爵夫人”,还有部分英文台词为中文剧本的机械翻译。

听花岛在通告中称:“6月份,枫叶互动及其关联方未经我司许可,拍摄、制作并通过ReelShort平台上线播放微短剧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该短剧的人物设置、人物关系、经典剧情及情节起承转合等均与我司权利作品《卖菜大妈竟是皇嫂》高度相似,经过专业的法律评估,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对《卖菜大妈竟是皇嫂》构成侵权。”

听花岛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应,该短剧被侵权后与对方展开沟通,但没有达成合作。随后,对方上线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被指控再次抄袭《冷面小叔宠嫂无度》。据听花岛提供的证据,《冷面小叔宠嫂无度》中“女主被家人设计绑架后受伤,男主把女主救出送医,女主不打麻药直接手术”等多个桥段,从演员肢体动作到台词内容均被Mated to My Brother-in-Law Alpha复制。

无独有偶,点众认为,短剧《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被复刻为Don't miss me when I'm gone,连“女主假死引发男主追悔”的情感爆发点都完全一致。

就此次“被指侵权”引发的争议,《中国新闻周刊》多次向ReelShort平台相关负责人沟通采访诉求,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借鉴”风气已久

实际上不难发现,两年前短剧开始在国际市场迅速走红后,各大平台就开始互相“借鉴”。

“一开始,可能是‘题材借鉴、人物关系借鉴或者台词借鉴’等情况,时间久了之后,有人胆子变大了,开始系统性‘借鉴’。”资深从业者闫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出海短剧平台上的“原创”内容能在欧美影视库中找到相似的“原型”,这种“借鉴”行为已引发行业的高度警觉。

听花岛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每天在处理抄袭、洗稿、翻拍的侵权上投入精力非常多,因为总有一些屡禁不止反复抄袭的主体。最高纪录是,一天同时收到了3条针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抄袭举报线索。

在整理多种抄袭信息和数据后,该负责人总结了短剧行业基本的抄袭方式,主要围绕着剧本进行抄袭。比较严重的是直接翻拍抄,一模一样的剧情甚至是台词,简单替换角色名,换一批演员直接拍,这种低成本的抄袭会同时存在镜头画面、造型场景、转场剪辑顺序、分镜站位等视听语言上的抄袭。

此外还有轻微改动,对极少部分的特定情节做简单的删减或修改,大多数是出于海外本土化的需求。比如,把农民工主角改成城里的底层打工人,把婆媳矛盾替换成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把小孩的角色替换成老人。“换汤不换药,但还是构成实质性相似。”

比较高明的就是套壳抄的形式,把同一套人物设定、人物关系、情节编排放到新的主题壳子下,比如ReelShort把听花岛的都市情感题材的短剧剧情套在狼人主题的壳子下面。

“对方无视版权规定,主观恶意显著,情节恶劣。”上述负责人表示,短剧作品整体雷同与否关键还是在故事情节(包括角色的台词表达)和视听语言的表达上:单纯的语言翻译不会改变台词的实际含义,场景的微调不会导致这场戏的具体情节设置发生变换,角色的性别置换也不会改变这两个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和基于二者关系所延伸的剧情,这种 “改编”只是成本稍高的抄袭。

上述听花岛负责人认为,总体上看,海外市场短剧盗版侵权情况严重,以翻拍形式的侵权为主,国内公司在海外翻拍国内热门剧,或海外制作方购买盗版剧本;此外,未经授权翻译搬运也很常见。

闫震则认为,ReelShort延续了短视频的打法,即当一款短视频成为爆款后,大家都开始模仿和学习类似的内容,比如跳某个舞或者唱某个歌曲,数据能够很快起来。然而,短视频和短剧的差别很大,短剧纵使有所“借鉴”,仍要讲究创新。

头部短剧平台,翻车了?1
Don't miss me when I'm gone海报
头部短剧平台,翻车了?2
《出走后,两个竹马悔疯了》海报
头部短剧平台,翻车了?3
The Seamstress Is The Duchess海报

提高爆款的捷径?

“2025年对于短剧行业来说是全民出海的一年,前几年的出海之路可能多呈现在固定的几家平台上,从2024年开始,当大家以为格局将定时,很多国内实力强劲的平台也选择了出海。” 杭州熙丽泉鸣创始人唐琥珀介绍了当下短剧出海的“新战局”。

当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跑马圈地时,海外本土的竞争者也嗅到了商机。乌克兰、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短剧应用,并凭借本土化优势和差异化定位,开始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2025H1海外微短剧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海外微短剧市场投放App数量达309款,同比增长109.5%,每月新增短剧App约27款。

唐琥珀提到,海外原创短剧项目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风险不明确,供应不足,到现在为止整个产能仍然没办法很好地提升。因此,国内是否有足够优质且丰富的网文或者短剧IP资源库,决定了谁能在今年全民出海的战役中突围成功。

产业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单一内容的优劣,演变为一场系统性的生态远征。早期出海的短剧,凭借“女频+霸总”这一全球通用的爆款公式迅速打开市场。然而,剧情俗套、制作粗糙的标签也随之而来。当最初的新鲜感退去,观众需要更有深度、制作更精良的内容来维持热情。国内市场已经验证,精品化是必然趋势,海外市场同样如此。单一的题材无法永远占据市场,内核的情绪吸引力远比题材本身更重要。

“大家都会意识到,手上的IP以及版权剧是否足够充裕,成为竞争的重中之重,一些之前在国内没有短剧经验的平台,在这场斗争中明显感觉到后劲不足。有些平台可能凭借着中文剧源源不断的弹药供给,仍然能够在出海市场上高歌猛进。因此,版权之争是必然的。”作为承制方,唐琥珀今年感受到平台对IP格外看重,有部分IP被掌控在平台手中不肯释放。

作为出海平台竞争对手,点众旗下DramaBox与ReelShort持续角力,有业内人士透露前者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已经超过了后者。不过,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ReelShort和DramaBox分别以1.3亿、1.2亿美元收入包揽海外冠亚军。

《2024年短剧出海行业报告》显示,在出海短剧App上,约有90%是国内译制剧,本土短剧仅占10%。然而,爆款短剧基本集中在本土剧,约10%的本土剧贡献了75%—83%的收入。

将国内验证成功的剧本直接翻译,是许多平台初期的选择,但天花板显而易见。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迥异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国内剧中常见的“闪婚后失忆”“霸总代付医药费”等情节,在海外文化环境中可能难以被理解。例如,美国观众很难对“赘婿”这类男频爽剧题材产生共鸣。闫震表示,深度的本土化改造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对剧本情节、人物设定、文化细节的全方位重塑。

“大家都‘卷’起来了,想要做精品,但观众的口味也变化莫测,所以都在竞相调整策略,并且深入本土化发展。”唐琥珀认为。

短剧出海的竞争,已从单一的内容输出,升级为IP获取、市场投流、内容分发、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环节的综合实力比拼。在国内,集剧本、拍摄、剪辑、投流于一体的“短剧超级工厂”已经出现。这种全产业链闭环的模式能否在海外成功复制,将是未来市场格局的重要看点。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本土化产业生态,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