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吃的时候,错过了就过去了

作者: 张佳玮

意式浓缩咖啡espresso,讲究的是一口闷。

在南欧,时不常看见个风风火火的汉子,抢进咖啡馆:“Espresso !”然后手不停脚不停等着,柜台里递出一小杯来,汉子翻腕仰脖,“墩儿”一声喝下去了,付了账,夺门就走。

最好吃的时候,错过了就过去了0

这么喝,也是有道理的。浓缩咖啡这玩意,如果放久了,越放越涩,香味流失,很难喝。

做法正确的浓缩咖啡,表面常有一层油脂,意大利语所谓 crema,就是用来护着这点热,但也护不了多久。赶热一口闷完,热劲能消许多苦味,香味还浓郁。喝完就大步流星,赶行程去了。

好多事,都是这样子:等不得,一口的事。

冯骥才先生写老天津的酒鬼,进门喝山芋干酿的糙酒,也是这般格局:一口闷,满天星。图个爽快自在。

想想老年间,澡堂、饭馆、传达室,端上来请您稍等的那些热浓茶,茶叶不算好,但热乎。一碗热茶,好像就能抵消点劣茶的质地,能让人觉出“对方可是专门烧热了水,诚心想要招待你呢”之感。

有热的解苦,也有冷的解苦。

啤酒冰透,开瓶,迎着泡沫一口下去,先是觉得冰凉到发疼,再便是爽快清冽之感。苦味是稍后才觉出来的,但那时候已经无所谓了。

如果一杯啤酒放一会儿,泡沫全消,接近室温,就只是一杯苦水了。要喝也行,就没什么意思了。

我以前在上海时,吃过一个河南饭馆,有个菜叫热锅蛋。很好奇,点了。须臾,师傅端上来一个小锅,上面高高浮起一层,如雪花,如云层。师傅催说快吃,吃。看着锅里滑嫩轻薄,质感有趣。师傅说,这是锅烧热了,蛋清打上去,受热膨胀所致。现在想起来,似乎跟做舒芙蕾、欧姆蛋的道理差不多:蛋白打发,加热,烘焙。总之,有这么一层浮凸的感觉。如果不急着吃,那大概就冷了,瘪了,没趣了吧。

这么一想,大多数大火大热的东西,似乎都经不住久放。

从重庆的牛油锅底捞出来的酥肉或毛肚,该趁热吃。烫得嘴里搁不下东西,也得赶紧,这样才有个脆劲儿。不然,酥肉冷了,毛肚老了,牛油底也冷凝了,远看像蜡烛的泪。

这其实涉及热食和冷食的差异。众所周知,比如自助餐厅里的冷食,都要做好了能放很久的才行,所以卖相往往好看。真好吃的东西,不求卖相好不好,就是那一下子的味道。

大多数东西,好吃的时候有其时机,转瞬即逝。为了点吃东西之外的心思,盘旋着,磨烦着,等候着,很容易就错过了。

时机到来时,不管吃相好看不好看、高雅不高雅,赶紧凑着那个时间点吃,才能获得最大的快乐吧?

(心香一瓣摘自《一个人吃饭,也要好好吃》中华书局图 / 鹿川)

上一篇: 春头嫩
下一篇: 大河出深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