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一号工程”,为何掉队?
作者: 刘珊珊造车新势力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今年前7个月,包括零跑、小鹏、理想在内的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已过20万辆。然而,市场的冷热不均同样显著。
背靠上汽集团、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智己,如今成为造车新势力中极不起眼的存在。
根据上汽集团刚刚发布的产销快报,1—7月,上汽自主品牌累计销量已达151.8万辆,同比增长23.3%;新能源车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76.4万辆,同比增长43.5%,增速跑赢新能源车市场大盘。但在一片“涨”声中,智己未能同步实现增长。
数据显示,1—7月智己销量仅2.5万辆,同比下滑6.25%。在整个上汽集团的国内整车业务板块中,智己已经成为销量贡献最低、下滑比例最高的品牌,与上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整体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反差,其发展现状与当初的高定位、高期待相去甚远。
虽然智己在宣传中用“20万元以上中大型纯电轿车”和“20万元以上中大型纯电SUV”的定语,将自己送上了这两个细分市场的第二名,但这种细分领域的“领先”,更多是基于狭窄的市场定义,难以掩盖其整体销量低迷的现状。
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自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厚望。2022年6月,其首款产品L7正式开启全国交付,标志着智己汽车正式进入市场。之后,智己LS7和智己LS6两款车型相继发布,凭借上汽集团的技术背书和前期的大力宣传,一度成为市场重点讨论的车型。2022年,智己汽车全年销量为5000辆;2023年,销量有所增长,但增速远不及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销量达到6.55万辆;2025年1—7月,暂时处于同比下滑的处境之中。
在市场淘汰赛加剧的今天,对于销量持续低迷的智己汽车而言,推出能够被市场广泛认可的产品,将成为扭转颓势的关键。
在此之前,包括理想、赛力斯等车企在增程市场均有斩获,增程式车型凭借“可油可电”的优势,兼顾了纯电驾驶的经济性和长途出行的便利性,赢得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智己汽车也选择进入这一市场,试图通过技术路线的拓展,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8月1日,智己汽车发布其首款增程技术——“恒星”超级增程,标志着该品牌正式进入增程市场。智己汽车表示,“恒星”超级增程是集上汽集团尖端技术之大成的新能源新品类,能够实现超过1500公里超长续航以及超过450公里纯电续航,是“自带超充桩的电车”。
按照规划,智己汽车搭载该技术的首款车型为新一代智己LS6,该车型定位为大五座增程SUV,于8月15日全球首秀。智己汽车另一款豪华旗舰车型智己LS9预计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
2024年以来,不管是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还是合资品牌都在推出增程车型,也实现了不错的销量。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增程式车型累计销量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高于纯电动车22.6%、插电式混动车76.3%的增速。
然而,增程车型这一赛道也正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除了处于领跑位置的问界M7、理想L6等车型持续热销外,越来越多的车企纷纷加入战局,形成了多品牌、多车型的竞争格局。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尽管增程车型这一细分市场迎来了更多车企的布局,但与纯电等相比,市场份额整体偏小且并未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纯电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60.9%,插混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29.3%,增程式汽车的市场份额约为9.8%。
对于智己汽车而言,过去的发展之路充满坎坷,但增程赛道的布局为其提供了一次重新出发的机会。然而,市场不会因为其“出身豪门”而格外优待,只有真正拿出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