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绿动青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作者: 姜浩峰

“如何提升生态产品价值?”

“如何加强生态修复后的运营?”

“如何为高素质人才提供高品质生活?”

今年6月25日,一场处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论坛,讨论之热烈,既不出所料,又有些超乎想象。不出所料之处在于,论坛的主旨本就是“近观‘两山’,写好青浦绿色答卷”;超乎想象之处则在于——与会学员不仅纷纷提到将本职工作、具体实践与“两山论”对照起来,找工作重点,寻发展之处,且互相比学,寻找自身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更有甚者,有学员提及自家乡邻、同学等等,如今并不在政府部门工作,也不在国企工作,但对“两山论”很感兴趣,认为对自家从事的经营工作有指导作用,希望身为干部的老朋友多多给大家讲讲。“老百姓确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回事!”

水墨江南,绿动青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0
连通青浦与江苏吴江的元荡慢行桥。摄影/万彪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两山论”,具体为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在江南的上海市青浦区,当然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论山,淀山、福泉山、酒瓶山……,论水,淀山湖、太浦河等等,总之是水网密织、水系发达。毫无疑问,青浦是上海“江南水乡风貌”的典型代表,是镶嵌在长三角绿心上的璀璨明珠。也正因此,过去这些年,青浦区始终将“两山”理念深植血脉,将“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支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系统化思维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在“两山论”提出20周年之际,青浦再出发,在山水福泽之地,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水墨江南更富人,且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律动之进步!

厚植水乡绿韵之根

“水质愈加好了,景观也就愈加看着舒心,我们老百姓茶余饭后沿河散散步,真的好惬意!”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村民陆阿姨的这段话,不仅为本村村民所认可,也被附近李庄村的亲眷朋友点赞,说是“讲出了大家的心声”。

陆阿姨的这段话,是在2024年秋天对着媒体说的,后来上了人民网。看到报道,一些前来朱家角古镇旅游的中外游客就感觉起劲——朱家角古镇蜚声海内外,知名度很高,可大家本不了解位于朱家角行政区划内的张马村、李庄村,既然村民陆阿姨都说好,那不妨找寻一番,看看究竟有多好。

《新民周刊》记者从朱家角镇方面了解到,2022年镇政府编制发布“张马村、李庄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对这一位于古镇西南面、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水系源头有很大关系的 区域,进行统筹河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其中,张马村、李庄村14条段河道共18.99公里,结合村庄规划,一一梳理了一遍。村民看到的是河水清清,包括家门口的河岸增加了绿植、护栏、亲水平台,其实有心人更观察到河里加装了太阳能曝气设备,可以不间断地促进水流动,加之合适的水生植物种植,令水乡绿韵佳期常在。张马村也从传统农业村向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迈进。

在朱家角,并非仅仅黄浦江水系源头水质得以进一步保护、提升!记者从青浦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目前的朱家角,镇域水面率达41%,为全市最高,全区域水质稳定提升至Ⅲ类以上。与此同时,在过去十年,朱家角镇匠心养成万亩“绿肺”,建成8000余亩拦路港生态片林,全镇林地总面积达2339.412公顷,陆域森林覆盖率达25%。由水及陆,朱家角已经构建起重要的碳汇储备库,某种程度上说,树立了江南水乡低碳发展的标杆。

在青浦深入走访,就会发现,不仅仅朱家角一地,诸如重固镇、练塘镇、金泽镇等等,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练塘镇创建“1+10+30”三级林长制管护体系,森林覆盖率达18.62%,水域陆域协同治理,水质。“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朱家角与练塘水系相通。各镇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之间由活水相连的。”青浦区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分析,“实际上,练塘镇水质稳定达Ⅲ类以上。”镇与镇之间水系相通,那么村与村之间呢?记者在重固镇所见,其北部五村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打破村域壁垒,各村深度联络,创新“五星四责三色两平台”体系,建成上海市乡村治理积分制示范基地,村民参与垃圾分类、河道巡查等环保行为可兑换生活物资,“微管家”数字化平台实现环境问题98%快速处置,由此一起来完成79条河道61公里综合整治,构建“水系连通+生态修复”体系,同步实施2775亩生态林带建设与水生植被修复,章堰泾、艾祁港、老通波塘获评“上海市美丽河湖”,朱家墩河入选“最佳整治河道”。

水墨江南,绿动青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1
前不久,“最江南”2025青浦咖啡文化节——“湖畔有咖市”咖啡市集正在朱家角镇大淀湖畔举行。

水之韵,不仅仅惠及在水一方的青浦人,其实也惠及上海,惠及长三角。以金泽镇为例,其建设金泽水库,是上海西南市民的重要“水碗”,受益市民达670万人以上!金泽镇深知,“保水”是核心使命。为此,大力实施“蓝色珠链”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技术等手段,系统改善区域水环境,筑牢水源地安全屏障。目前,金泽镇域内水质稳定达标,水面率高达31.2%的纵横水网,已成为支撑区域绿色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靓丽生态底色。

守护水清岸绿,既要硬措施,更要软实力——关键在于激发全民参与的内生动力。对内,深耕基层治理创新,金泽镇构建了“镇-村居-网格”三级网格化治理体系,并搭建智慧村庄管理平台,重点探索推广“生态绿色积分制”创新管理模式,围绕人居环境、垃圾分类、绿色低碳行为等设立考核标准。村民的环保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物资,更与村集体福利、评优评先挂钩,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的积极性,让“保护水源地就是守护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

对外,巧做生态旅游文章,对于慕名前来的游客,金泽镇则展现了独特的生态智慧和温情引导。以因萤火虫奇观而闻名的岑卜村为例,在“岑卜村一码游”小程序上,醒目设置“生态游览须知”,明确提醒游客。在“国潮文化主题示范园”等景点,巧妙融入环保提示,阐释中华传统“天人合一”理念与当代生态文明的契合,引导游客文明游览。村干部、志愿者和民宿业主成为环保宣传员,在游客入住或游览时主动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前置式、浸润式的宣导,让“萤火虫乡村”的生态IP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成功地将每一位访客转化为环境保护的自觉参与者和监督者。此外,今年金泽镇还推出了“沪派江南,趣游金泽”村游护照,将生态禀赋化为游客手中一册文脉地图,在具象化推介金泽宝藏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将金泽保护生态、与绿共生的理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更多游客共情并参与。

“学习‘两山论’,我们青浦区各街镇以系统思维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各镇都在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样板。”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方面向记者如此介绍,“2024年,全区20个国控和市控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95%,其中有5个断面达到Ⅱ类水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和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全区在开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基础条件等排摸,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为创建5年复核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青浦区还编制完成《美丽青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青浦行动方案》,滚动实施“美丽”系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青浦建设。而开展“十五五”期间青浦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美丽青浦建设目标、思路和重点课题研究都在有序推进中。可见,厚植水乡绿韵之根,在青浦,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为之,久久为功!

绿色动能价值转化

“我一般不吃茭白,除非是青浦练塘茭白!”

“哦呦,侬嘴巴叼来!诺,想买青浦练塘茭白,抖音直播间看看,‘创茗生鲜超市’就有卖!”

这是上海徐汇区一对“50后”夫妻的对话。妻子一提“创茗生鲜超市”,丈夫立刻“遵命行动”搜寻、点单,第二天,家里餐桌上多了一道茭白肉丝。而妻子还不满意,准备周末去练塘“实地探访”。

“探访个啥,找借口想去练塘白相相,吃吃茭白干蒸肉,嗲得不得了!”丈夫揶揄道。

“创茗生鲜超市”直播间发起人钱欢是土生土长的练塘人,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以后,她更深刻地理解了有“美人腿”之别称的练塘茭白之价值所系。2024年6月钱欢刚开播,就获得了不错的销售,平均每场直播成交订单近200笔。还有诸如阿特麦文创园线上直播平台,在2024年销售超过5万公斤,实现销售额40万元;佳欣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线上平台——以叮咚平台为主,销售茭白30余万公斤,实现销售额320万元!

“上海市民相信练塘茭白的品质,其实就是相信青浦的水质好!”练塘镇太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欢峰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我们太北村是2002年由北王浜、林家草、顾巷三个村合并而来。我们深爱着家乡的‘新开河’——太浦河。”1991年夏,因太湖水位猛涨,青浦两次承接泄洪,为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此地修筑太浦河。“承接泄洪、修筑太浦河的主要是我们的父辈了。我感觉父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自己在说,这是一种‘新开河精神’。”而对于平日生活在市区许多“50后”“60后”甚至“80后”的人们来说,每每念及1991年的泄洪,仍感念青浦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确保了市区的安全。同时,也特别钟情于练塘茭白。买家愿意掏真金白银买吃到肚皮里的农产品,本质上就是长期以来对青浦生态环境的肯定!

水墨江南,绿动青浦: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2
莲湖村赏荷。摄影/ 李文跃

在“茭白叶编结技艺”上海市非遗传承人沈萍看来,因为青浦的绿水青山,使得“练塘茭白”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春节期间,沈萍得以代表上海市非遗传承人亮相央视,带着她的年味作品送去对全国人民的祝福,也使得更多人了解到练塘茭白。“在练塘茭白的核心产区,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次左右,年产优质茭白1500万公斤,主要销往江浙沪一带,远销广东、四川、北京等地。”青浦区有关部门向记者透露。面对茭白产业所产生的秸秆等等,练塘镇探索贯通全产业链条,比如依托沈萍等所从事的茭白叶编织开发工艺品,当然也寻求开发有机肥等等,变废为宝。也由此连续举办16届茭白节,在有效撬动线上销售额增长的同时,也在催生更多高附加值的“茭白文化”项目。比如阿特麦文创园通过工业遗存活化,建成2万平方米文创综合体,其数字平台年销手作体验课程10万单。而张欢峰透露,现在太北村通过村里一位恩施女婿引种湖北小土豆,然后开发了“挖啊挖”研学活动。“挖土豆,采红菱,采茭白,随着季节不同,有不同版本的乡村体验活动。我们的茭白田,春季特别美,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踏春,也有一些垂钓项目,让人体验梦里水乡的感觉。”张欢峰说。无独有偶,近日,在社交媒体上爆红的练塘镇东厍村旅游攻略,称在乡村咖啡馆“满山乡遇·乡村客厅”里能喝到口味独特的稻香拿铁,还能入住沉浸式民宿“东厍村·满山乡遇”。曾经的远郊乡村,底子好:村里河网密布,姚家泾、毛泾河等10余条河道纵横其间,村落民居沿河而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但就是“缺流量”,连本村的年轻人都在往城里走。可因为“两山论”此地得以价值重构。2023年,东厍村抢抓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引入第三方公司探索整村运营模式。与满山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通过成立整村运营管理委员会,尝试将乡村资源存量转化为发展增量。终究令咖啡香飘荡引来市区客。这些,都无疑是一种绿色动能的价值转化。

从传统上看,青浦的农业对上海市民餐桌贡献颇大。除了知名的练塘茭白以外,稻米、禽类等等都供应市场。以重固为例,目前正创新打造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体系。记者从重固镇方面了解到,目前该镇通过推广“鸭稻共生”生态种植模式,利用生物技术净化水质、修复土壤,实现350亩稻田零化肥、零农药。同时,重固镇还建立农林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将菌菇脚、秸秆等转化为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率达98%;实施“三诱一网”绿色防控技术,蔬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95%。同步推进品牌建设,“重固生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万亩春”鸭稻米获绿色认证,11家合作社通过绿色生产基地验收。相关数据显示,重固全镇绿色农产品认证率从40.78%提升至64.33%;建成覆盖镇域的农业废弃物处理网络,农药包装回收率达100%;“天茸菌菇”等特色品牌带动农户增收,相关合作社获6项发明专利;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特色农产品进驻商超、高校食堂,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有效转化,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与此同时,重固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通过“跨村协同、产业赋能、生态增值”,培育“花田里”农旅综合体,已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销售额超2000万元,带动5个村级合作社收益分配1103万元。重固镇 “新君宴”现代农业园等项目也已广为人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