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作者: 邱启媛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0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习近平乘检阅车,经过金水桥,驶上长安街。图/新华

首都北京,花团锦簇,旌旗飘扬。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天安门广场气象恢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钢铁长城”主题景观巍然矗立,14座烽燧托举起“1945”“2025”字样,14只“和平鸽”振翅飞翔。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共同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习近平表示,今天,我们隆重集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不畏强暴、自立自强的伟大民族。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

9时15分,阅兵仪式开始。这次阅兵,共有45个方(梯)队受阅,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在分列式环节依次通过天安门广场。

据此前央视报道,今年阅兵总体设计,其中之一就是要展示“4+4”军兵种结构的崭新布局,还有“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

什么是“4+4”?去年,我军调整组建信息支援部队,相应调整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领导管理关系。改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体形成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下的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4支军种,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4支兵种。

至于“三结合”,徒步方队除了重点展示我军改革重塑后的新的军兵种结构布局,还展示了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体系,不仅有解放军现役力量,还有武警、预备役、民兵等武装力量,这就是具有我军特色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系。

民兵是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某部退役研究员邵永灵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抗日战争是军民共同打赢的一场战争。而在和平时期,抢险救灾以及重大军事行动的保障,也都有民兵的身影。此次民兵方队受阅,不仅更完整地展示了武装力量,也显示出民兵在国家安全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
徒步方队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2
网络空间作战方队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3
联勤保障部队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摄影/本刊记者 张炜

此次阅兵,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颇受中外关注。这些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和战略重器:“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歼-35A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隐身战斗机,可以执行制空作战任务及对地、对海多种突击任务,是隐身与反隐身作战体系的规模组成力量;“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是继2019年国庆大阅兵后我军新一代武器装备的集中亮相。”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少将副局长吴泽棵介绍,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地面和空中装备都是体系编成、混合编组,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是第一次对外展示。

另外,吴泽棵说,这次受阅的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程度都比较高,充分体现我军适应科技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打赢未来战争的强大能力。

邵永灵说,武器装备和战争形态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是技术革命浪潮的体现。“人们怎样生活,就怎样打仗,生活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这种方式就会投射到武器装备的迭代中。”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4
核导弹第二方队“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5
核导弹第一方队“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6
歼击机梯队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7
加受油机梯队接受检阅。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8
舰载防空武器方队。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9
空降突击方队。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0
空中无人作战方队。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1
反无人机方队。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2
陆上无人作战方队的装备。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3
海上无人作战方队。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4
反舰导弹方队的鹰击-17。摄影/本刊记者 张炜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5
水下兵器方队。图/新华

正义必胜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举行了多次阅兵仪式。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海军、空军第一次列队受阅;受阅的武器装备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因而被称为“万国牌”;“马拉炮”成为当时的一道风景。

到了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32辆我国第一代国产主战坦克“1959年式中型坦克”驶过天安门广场。西方国家惊叹:“中国军队一夜之间有了和西方相同的主战坦克。”而到了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式,受阅武器装备均实现国产,国产战略导弹也首次亮相。

199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世纪大阅兵”,是新中国前十三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装甲阵容最大,导弹亮相最多的一次。参加受阅的42种大型装备,95%以上是新型武器装备,绝大多数是自主研制和生产的,其中部分导弹和新型飞机的科技含量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是新中国历史上第15次大阅兵,也是我国第一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这次受阅的装备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84%的受阅装备是首次公开亮相。

此后,“国产”“现役”成为阅兵式的关键词,也包括此次。邵永灵说,这既说明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尖端武器的能力,又意味着受阅武器装备均已具备作战能力,能够确保阅兵中展示的是真正具备威慑力的实战力量。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6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观礼嘉宾在天安门城楼上敬礼。图/新华
大阅兵:铭记历史、开创未来17
空中护旗梯队的3架直-8L运输直升机分别悬挂“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条幅。图/新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