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作者: 张成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0

摘要:基于大数据专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本国整体的大数据技术发展,因而现阶段关于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工作至关重要。在本文的介绍中,分析了当前本国大数据专业社会人才需求,并就存在于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学生培养领域的问题进行了着重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9-0171-02

1大数据专业社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近几年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仅仅表现在网络中信息量的增加以及大数据产业规模的扩大,同时各行各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提升也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重要表现之一[1]。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20年本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6388亿元,并且在未来几年间其产业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及预测图如图1所示。

而随着大数据产业规模的增大,社会对于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多。除此之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国一些常规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也逐步提升。例如,在近几年间,金融企业与教育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便出现了较大的提升。这是由于,通过利用大数据专业人才不仅仅可以帮助教育企业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更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求提升其学习成绩。而在金融企业中,通过利用大数据专业人才既可以有效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更可以实现对投资风险的准确评估,进而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2 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2.1培养目标不明晰

随着社会对大数据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对大数据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首先具有培养目标不明晰的问题。由于当前本国各领域对大数据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多,企业中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也更加丰富。例如,企业中的大数据处理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等。而针对企业中种类繁多的岗位,高职院校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对大数据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时往往只会将大数据方向的相关知识全数教授给学生,而不会分方向、分岗位为学生讲解其所需的专业知识。这将导致高职院校中大数据专业的学生虽具备丰富的大数据知识,但由于其相关知识过于宽泛,因此无法达到企业各岗位的用人标准[2]。

2.2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

其次,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还具有课程体系建设不成熟的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设置了大数据专业并在学校中开设了相关的课程。然而,高职院校中所开设的大数据课程完全模仿于本科院校而没有丝毫创新,这将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有效的对大数据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进而逐步产生对大数据专业学习的厌烦。与此同时,缺乏创新性的课程体系建设也会导致高职院校中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在招聘中出现竞争力降低等问题。

2.3专业教师能力不足

第三,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也具有专业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大数据专业课程是一门新型技术课程,为了得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数据专业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大数据技术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性,其次该教师也需要对目前常用的大数据技术完全掌握。然而,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大数据专业属于新设立的专业,因此其并没有安排专项的教师而是采用计算机等专业的相关教师代为教授[3]。这一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大数据专业的学生无法准确对大数据技术进行了解,同时还会影响到大数据专业学生对其大数据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此外,专业教师能力不足这一问题还会导致部分大数据课程中的衔接较差,进而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融合。

2.4学生对大数据认识不足

第四,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出现了学生对大数据认识不足的现象。学生是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学生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将会直接影响到其对相关技术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因此,偌大数据专业学生在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时出现了对大数据认识不足的现象,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大数据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自主性。而导致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学生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高职院校中大数据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将会导致学生无法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地认识。其次,高职院校缺乏与实训企业的联系也会导致大数据专业的学生缺乏实习机会,进而影响到其对大数据技术实际应用的了解。

2.5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充分

第五,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时也出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充分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门工科课程,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仅需要对该专业中的理论性知识进行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同时更需要进行相应的实践,从而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若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不仅仅会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应聘,同时更会对部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造成困难。而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4]。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因此其无法为大数据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设备,这是导致大数据专业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与大数据方向的企业进行合作,这也将导致该学校的学生出现学生动手能力降低的现象。

2.6缺乏实践教学条件

最后,本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教学与培养的过程中还出现了缺乏实践教学条件的现象。在上文中曾提到缺乏实践教学条件这一问题不仅仅会导致大数据专业的学生无法将部分理论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更会影响到该专业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的养成。而造成高职院校出现缺乏实践教学条件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这将导致大数据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无法得到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同时更会导致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缺乏硬件设备等现象。其次,资金的短缺也是造成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缺乏实践教学条件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在实践过程中,其不仅仅需要使用部分新型硬件设备,同时也需要对大量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5]。而若高职院校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那不仅仅会直接导致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还会使得其出现科学实验数据量较少的问题,进而影响到其实践能力的培养。

3 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3.1建立优质、稳定的师资团队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建立优质、稳定的师资团队。优质、稳定的师资团队不仅仅可以丰富大数据专业学生对大数据技术及其相关技术的认识与应用,同时更可以进一步提升大数据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建立优质、稳定的师资团队也可以实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岗位辅导及其课程教学,进而帮助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对大数据相关岗位进行了解与选择。而为了可以更好地建立优质、稳定的师资团队,高职院校首先需要在资金以及政策等方面对现有的大数据技术教师进行支持,从而辅助其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其次,高职院校也需要逐步提升大数据专业的教师待遇,进而为高职院校引进更多的、优质的大数据专业师资团队。例如,高职院校可以逐步提升教师薪酬,并改善其教学环境与办公环境,从而吸引相关技术人才应聘。同时,这一措施的实施也可以促进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技术能力等。

3.2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第二,为了得以加强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学生的培养,高职院校还需要科学设置大数据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设置时,高职院校首先需要根据社会需求选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其次,为了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也需要对各类技术的授课时长以及授课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对相关课程的授课顺序进行调整不仅仅可以方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同时更可以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最后,在对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得以通过利用实践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3.3依托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

第三,在对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时,高职院校也需要依托行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例如,若以金融企业为例高职院校在对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时,其不仅仅需要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教授,同时更需要为学生讲解部分金融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应聘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便于该专业学生将其所学的大数据技术更好应用在相关企业中。

4 结束语

综上,在高职院校开设大数据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很有现实意义,且是当前时代所需,这一举措的提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本国大数据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高职院校开设的大数据相关专业很有必要,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起该行业的发展优势,尽可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上获得较好的成果,充分为国家大数据专业技术发展领域添砖加瓦。针对高职院校在开设大数据专业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教学难题,要积极做好相关课程改进工作,尽可能实现课程优化,提高大数据专业教学质量水平,应时势所需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优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凌财进.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基于CDIO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21(7):29-32.

[2] 王雪松.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1(17):165-167.

[3] 刘伯艳,谭营军,孙睿.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15):124-126.

[4] 高永梅,李新辉.新工科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4):264-270.

[5] 刘倍雄,张绛丽,肖巧玲,等.高职院校环保特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的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8(12):39-42.

【通联编辑:闻翔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