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 夏其表 许凤亚 王国省 张广群

思政元素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0

摘要: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分支,是许多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针对该课程课时少、实践要求高、创新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积极融入思政元素,创新课堂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思政课堂改革;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合,搭建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思政元素;思政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0-0146-02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目前我校每年选修该课程的人数超过800人。经过这几年的线上视频资源建设,学校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作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大力融入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改革。通过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课程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考试通过率也逐步提高。

1 引言

结合农林办学特色和课程改革后续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各种目标:

知识目标:以计算机领域中语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媒体为研究对象,更好地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掌握媒体制作技术

能力目标:掌握声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频制作技术,为学生创作多媒体项目打下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素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结合最新多媒体制作工具进行项目作品的开发与集成。以案例设计为主线,从 “设计思路”“设计目标”“设计效果”及“设计步骤”几方面着手,加强“设计思路”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分解与重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思政目标:设计美学案例,融入爱国主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元素,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2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

课程的育人元素体现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红色精神主题的案例、项目、设计等设置为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课后实践指导,在设计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本课程的思政教学主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实施[1]。教学模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慕课教学为辅。线下课堂学习、线上慕课学习。课程内容上,课程思政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实际,融入爱国主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等元素,使得课堂内容生动,也便于实施课程思政教学[2]。比如在图像处理教学中,讲解并制作抗疫海报、传统服饰海报、弘扬工匠精神海报等。在教学评价中,实现个性化评价、发展性评价,即评价中考虑个人学习的态度、能力的成长,实施立体化多元化的评价。

3 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

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对课程内容做调整,如表1所示。我们将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元素的思政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

4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组织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项目为纽带,利用超星或智慧树网络平台、雨课堂等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主线,完成各个教学环节。

4.1 培养知识-素养-思维-能力“四维一体”有机融合的学生[3]

拆分知识、划分层次、录制视频、精心设计项目和案例等[4]。融入育人、美德、传统文化等元素,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设计素养。采用基于案例的混合学习模式,创新性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课前在线学习+课堂答疑互动+课外实验+在线交流讨论。学生依照单元学习任务清单在平台中学习相应的内容,反思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培养计算思维和设计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四维一体”有机融合的学生教学组织和实施如图1所示。

4.2 多元化立体化教学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基础、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音频制作技术、视频编辑技术以及特效制作技术等,在教学中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5-6],切实落实教学全过程的思政融入与达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如表2所示。

4.3 教学评价改革

多媒体课程摒弃以教师为主、纯粹知识性考核的传统评价方式,构建了多主体与多元化相结合的过程评价机制。

多元评价即将学生成绩分为课程考核和实践考核两大部分,如表3所示。在进行课程知识能力考核的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通过大作业等环节检验学生思政情况,课程思政目的是否达到。

5 教学反思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课程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清晰地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程度和掌握程度,坚持与老师之间的日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以教师为主导,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思政知识,一方面要了解课程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行业背景,还应认真关心国内其他高校的实时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了解当代国情,站在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用适当的方式,提示、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

作为教师,要总结分析思政教育融入本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来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培养“知识—素养—思维—能力”四维有机融合的学生:

以培养学生应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和多媒体创新意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水平,推进课程教学系统化的改革;

从教学形式上,推行育人育才的课程思政理念,培养学生专业和设计素养;实施“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为主”转变;从授课模式上,由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以案例设计为主线,从 “设计思路”“设计目标”“设计效果”及“设计步骤”几方面着手,加强“设计思路”的分析,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分解与重组,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能力;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形成平时成绩+理论测试+上机测试+综合大作业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方式;强调能力需求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为特色的多媒体课程;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更多思政元素和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实施多元化立体化教学,更好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朱晶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融入思政元素[J].数码世界,2019(11):161.

[2] 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3] 姜玮.信息化背景下“三维一体、多元交互”学习平台构建思考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4):111-112.

[4] 夏其表, 刘颖, 许凤亚.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分析[J].计算机时代,2020,1(27): 102-105.

[5] 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53-60.

[6] 陈一,卜永波.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5):61-65.

【通联编辑:王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