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水平关系研究
作者: 陈孝钟
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计算思维水平进行调查,使用统计分析法对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其计算思维水平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研究发现,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计算思维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且该关系类型表现为S型曲线关系。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的创造力维度之间存在着幂函数关系,与计算思维的批判性思维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
关键词:计算思维;自我效能感;职前教师;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0-0166-02
1 引言
计算思维作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1],自2006年周以真教授首次明确提出以来,广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计算思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提升日常工作问题解决中的分析技能和问题抽象能力[2],使得现代社会中许多工作受益于计算思维[3]。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计算思维教育[4]。教育工作者能够教授计算思维的前提是自身能够很好理解计算思维并且能够知道如何教授计算思维,世界上已有很多国家将计算思维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5]。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行动控制的直觉或者信念[6],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核心的概念[7]。自我效能感水平对个体的思维、行动[8]以及问题解决[9]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有关教师效能感的研究主要围绕入职和在职教师进行[10],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学习成果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性[11]。对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水平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职前教师计算思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 研究问题
文章使用问卷调查法,通过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欲解决如下问题:
1) 探究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2) 若二者存在关联,则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 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其计算思维水平的哪些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文章的调查对象为天津某师范大学具有教师资格证且计划从事教师行业的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文章基于此数据集展开相关分析。
3.2 研究工具
1) 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GSES)由Schwarzer及其合作者共同编制的,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一般自我效能的测量。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新建等人修订,该量表信效度良好[12]。量表共包含10个题项,各题项从“完全不正确”到“完全正确”,采用1~4计分。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hach’s Alpha为0.877。
2) 计算思维量表
Korkmaz及其合作者编制的计算思维量表CTS(Compuational TinkingSales)被学界广大研究者广泛应用于计算思维水平的测量[13]。该量表包括“创造力”“算法思维”“协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五个维度,共计29个题项,各题项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采用1~5计分。本次调查中该量表的Cronhach’s Alpha为0.799。
4 结果分析
使用SPSS 26.0对所收集的数据集进行数据正态分布分析,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大,故选择K-S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各项数据P值均小于0.05,表明各项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
4.1 职前教师计算思维水平与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职前教师计算思维水平与自我效能感是否相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数据集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P值<0.01,且相关系数为0.619>0,说明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水平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至此第一个问题得到解决。
4.2 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水平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职前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水平之间的关系,以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X,计算思维水平为因变量Y,使用SPSS 26.0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观察散点图,发现二者并非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采用曲线估计,结果显示S型曲线模型的拟合优度最优,调整后的R方为0.45,具体参数如表3所示。
因变量为 ln(计算思维)。
由表3结果可知P值<0.01,该模型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至此第二个问题得以解决。
[Y=e(5.105-13.155/X)]
根据回归方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整体来看对于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计算思维水平越高,较之自我效能感较高者,自我效能感较低人员通过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可获得更快的计算思维水平提升。
文章采用的CTS量表包含5个维度,为进一步了解自我效能感对计算思维中各维度的影响关系,进一步对各维度与其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由前面K-S检测结果可知,各项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计算思维中的协同维度在0.05水平上呈正向相关关系,与其余各维度均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 在 0.01 级别(双尾) ,相关性显著。*. 在 0.05 级别(双尾) ,相关性显著。
以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X,以计算思维中的创造力为因变量Y1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散点图发现二者线性关系不明显,进一步使用SPSS的曲线估计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在幂曲线模型的拟合优度最高,调整后的R方为0.354,具体参数如表5所示。
因变量为 ln(创造力)。
由表5结果可知P值<0.01,说明该模型具有显著性。由此得出二者的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Y1=7.026*(X0.439)]
同以上步骤对算法思维Y2,协同Y3,批判性思维Y4,问题解决Y5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得到Y2最优拟合模型为逆模型,调整后的R方为0.185,Y3最优拟合模型为二次模型,调整后的R方为0.021,Y4呈线性关系,调整后的R方为0.401,Y5最优拟合模型为三次模型,调整后的R方为0.151,由于Y2、Y3、Y5的调整后的R方均较低,说明该模型解释力不足,在此不予以考虑。对于Y4,具体参数如表6所示:
a. 因变量:批判性思维
由表6可知,P值小于0.01,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显著性,由此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Y4=4.822+0.485*X]
5 结论及启示
5.1 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与其计算思维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二者的关系为S型曲线关系。
2) 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与其计算思维中的创造力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二者的关系为幂关系。
3) 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与其计算思维中的批判性思维各维度存在正向线性相关关系。
4) 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与其计算思维中的算法思维、协同以及问题解决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5.2 启示
综合前文研究结论,可以对职前教师的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以下几点参考:
1) 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职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其自我效能感,达到快速提升其计算思维水平的目的。
2) 注重职前教师正确职业意识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正确的职业意识可以提升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14],故而可以通过提升职前教师的正确职业意识,来促进其计算思维水平的提升大有裨益。只有教师理解并掌握了计算思维,方能较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进计算思维教育的发展。
3) 注重榜样以及成功经验的作用。
榜样的作用及成功的经验有利于帮助职前教师不断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5]。
4) 注重职前教师的反思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反思是促进个人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16],更是计算思维的重要组成要素。
5) 采用方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网络学习空间能有效提升学习者自我效能感[17],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提升职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而达到提升其计算思维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Barr D, Harrison J, Conery L.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 Digital Age Skill for Everyone[J].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011,38(6):20-23.
[2] Yeh K C,Xie Y,Ke F F.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 non-computing majors using spreadsheet functions[C].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FIE),2011.
[3] Tsai C W,Shen P D,Tsai M C,et al.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web-mediate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uting skills in a ubiquitous learning environment[J].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2017,25(6):762-777.
[4] Guzdial M.EducationPaving the way for 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8,51(8):25-27.
[5] Maharani S,Nusantara T,As’ari A R,et al.Exploring the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f our pre-service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prepare of lesson plan[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21,1783(1):012101.
[6] 王才康,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29-230.
[7]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Advances in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78,1(4):139-161.
[8] 陈昌盛,周屏.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3):131-136.
[9] 孙淑晶,赵富才.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3):305-307.
[10] 邓芳娇.自我效能感及其对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9(5):77-79.
[11] 李萍.职前英语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12] Zhang J,Scha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 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 1995, 38 (3) :174-181.
[13] 惠恭健,兰小芳,钱逸舟.计算思维该如何评?——基于国内外14种评价工具的比较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4):84-94.
[14] 黄亚妮.自我效能感:师范生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内在驱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6):219-220.
[15] 王重光,张治勇.师范生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收获的影响——基于安徽省四所师范大学的实证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2):112-124,128.
[16] 仝静,齐聪.中小学教师自我效能感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19):59-61.
[17] 谢幼如,盛创新,杨晓彤,等.网络学习空间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34-40.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