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潘东升(长篇纪实连载)

作者: 张宝中

“时代楷模”潘东升(长篇纪实连载)0

楔子

2021年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市公安局原局长、一级巡视员潘东升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年仅57岁。

潘东升牺牲后,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福建省委、福州市委分别追授他“时代楷模”“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公安楷模”“八闽楷模”“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党委、福建省委、省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办、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党委、福州市委先后组织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

一段时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公安报》、《福建日报》、福建广播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潘东升先进事迹的报道持续而密集,可谓铺天盖地又感天动地。据统计,自2021年11月19日晚“时代楷模”潘东升发布仪式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一个多月里,有超过36家媒体权威发布,全网有22亿的传播量、15亿的话题阅读量、8500多万的视频播放量,网络视频热搜话题位居各大主流媒体排行榜前列;“不赴饭局的公安局长走了”这个话题全网阅读量近5亿,多次登上热搜排行榜第一名。

我们浏览这些报道时,发现“忠诚”“干净”“担当”等词汇是其共通之处。大部分报道都会提到他用过30年的钱包、用过13年的手提包;还会提到他的很多“金句”,比如:“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干事的硬气、从警的正气”“要牢记人民警察前面是‘人民’二字”“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一些能在网上办的事项,尽量让群众在网上办,大家都要解放思想”“如果哪一天民警看到我在哪个饭局上,你过来甩我两个耳光”……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潘东升的事迹为什么能够引起如此广泛、强烈的关注?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有怎样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2022年初,笔者带着诸多期待,前往潘东升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采访他的家人、同事、同学。

在福州和三明,笔者采访过的民警们的手机里大多还保留着潘东升的微信。采访期间,不一定什么时候,他们说着说着就会哽咽、流泪。他们用不同的措词,表述着同样的意思:潘局长是一位好领导,他的忠诚、干净、担当怎么形容都不过分,真实的他比所有报道里的他更令人崇敬。我们永远怀念他!

对我来说,写活潘东升很难。相对而言,难的不是写“事”,而是写“人”。潘东升那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在网上能搜到很多。我要做的,是在详尽呈现他的先进事迹的同时,从他的人生轨迹和精神世界中寻找他行为背后的逻辑合理性和必然性,力求信息的“对称”和“完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潘东升。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潘东升在我心里渐渐“活”了起来,我眼前浮现着他的音容笑貌,耳边回响着他带有福州味的普通话的声调。我感觉渐渐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仿佛他是一个相识多年的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大哥。此时,如果有人问我怎样评价潘东升,我有底气这样说:我了解他,我懂他。

第一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

要走进潘东升的精神世界,有必要了解他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

潘东升是福建平潭人。平潭在哪里?在我国大陆最东南角。平潭在地理位置、自然风貌、气候条件等方面,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福建省东部沿海一个岛县,在福州市区东南方向、台湾海峡西岸,素有“千礁之岛”之称,全县境内有名称的岛屿126个、岩礁702个。如果从飞机上往下看,会感觉那些岛屿和岩礁很“袖珍”,仿佛只是海面上的几块石头。

平潭的主岛叫海坛岛,形状像麒麟,面积32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在百度地图上测距,海坛岛南北最长处约30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5公里。这里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对岸的新竹相距仅68海里,约126公里,大约相当于从北京市中心到天津市中心的距离。

目前我国有七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霍尔果斯。而平潭这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却“比特区还特”。有四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使它越来越“特”——

第一个时间节点是2009年7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决定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积极探索开展两岸区域合作,建立两岸更加紧密合作交流的区域平台,努力把平潭建设成为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

第二个时间节点是2011年3月,“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赋予平潭七方面28条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配套政策。

第三个时间节点是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上岛考察,强调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为平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年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平潭列入新一轮自由贸易区建设试点。福建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超常规推进平潭的开放开发。

第四个时间节点是2016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的批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平潭成为继海南岛之后,国内获批的第二个国际旅游岛。一些民间组织和越来越多的“驴友”,不约而同地把平潭称为“中国的马尔代夫”。

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平潭县是什么关系。在行政区域上,二者是完全重合的。但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级别是正厅级,在福建省实行计划单列。平潭县归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不过,在行政区划上仍是福州市的一个县,其诸多统计数据仍纳入福州市的范畴。

平潭的主岛海坛岛如今很繁华。2019年8月,海坛岛被划分为金井、海坛、君山、苏平四大片区。金井片区高楼林立,仿佛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的一角。海坛片区是老城区,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烟火气十足。苏平片区、君山片区则致力于改造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那里的观光景点、美丽村落、旅游民宿遍地开花。

从福州到平潭,有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全长1634公里,2013年11月开建,2020年全面通车,总投资额147亿元人民币。所谓“公铁两用”,顾名思义,是既有公路又有铁路。大桥的上层为设计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双线Ⅰ级铁路。大桥以几个浮出海面的小岛作支撑,如同一个漂亮的“三级跳”。如果从高空俯瞰,大桥在苍茫天地之间、万顷碧波之上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简直是鬼斧神工。

列车时刻表显示,目前从福州到平潭的高铁和动车每天有11次,其中最快的车次只需34分钟。从福州自驾去平潭,一般只需一个小时多一点儿。在福州汽车北站乘坐长途汽车,到平潭汽车站大约需要两个小时。

一年四季,全国各地去平潭旅游的人络绎不绝。“石厝”是平潭旅游最独特的一个亮点。“厝”字在福建和广东潮汕一带较常用,意即“家”“房子”。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墙体全部采用石头砌成的大片大片的石厝,除了平潭,其他地方还真不多见。岛上的花岗岩遍地都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建造石厝简单方便;这种花岗岩很坚固,可以抵挡频繁的台风、海潮等各种恶劣天气的侵害。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岛上的很多古村已无人居住,以致杂草丛生、碎石满地,那一座座灰墙灰瓦的石厝也现出了破败模样。

近些年来,一些文创机构看上了那些石厝,经过规划、设计、改造,曾经寂寥多年、年代感十足的古村成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经过改造的石厝民宿或在静谧的乡村山野,或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依山傍海而建,高低错落,沧桑朴拙。

平潭岛上有一座占地一千多亩的古城,叫“海坛古城”。不是“真”古,是“仿”古。古城以“闽越海洋文化、海防文化、海上丝绸文化、福文化”为根基,以仿古建筑为载体,以古城演艺、互动娱乐和节庆活动为表现形式,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打造不一样的旅游文化。那些仿古建筑沿袭了明清官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闽台建筑风格,金碧辉煌,流光溢彩。有专家认为,放眼整个福建乃至全国,像海坛古城这样兼具文化、自然景观、主题游乐的综合性文旅项目,都是十分稀缺的。2021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开发银行等七家单位联合公布了“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遴选结果,全国共320个项目入选,其中就包括海坛古城。

“蓝眼泪”更是平潭的一大特色。这是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又名种虾,身长02毫米至2毫米。天气闷热的夜晚,“蓝眼泪”会浮出海面呼吸,被海水托举到浪尖,发出幽蓝的微光,随着海浪“哗”地扑到沙滩上,然后渐次熄灭。“蓝眼泪”发光,是雄性种虾吸引雌性种虾的生物习性。每年4月至6月,是“蓝眼泪”出现最集中的时候,靠近海滩和礁石的海水呈或深或浅的蓝色,不停地闪烁着幽幽蓝光,整个海岸线犹如浩瀚的银河,让人仿佛置身奇幻世界。

平潭岛的北部海边有一个叫“长江澳”的地方,去平潭旅游的摄影爱好者一般都不会错过。那里有福建省最大的风力发电田,几百座风车错落有致地“栽”在沙滩上,细长的叶片不停转动着。从远处看,那些风车像玩具,走近了才知道是需要仰视、令人生畏的大家伙,旋转的叶片发出低沉的“呜呜”声。无垠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翻滚的浪花、强劲的海风、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田野,还有那一排排高耸的风车,举起相机随手一拍,都是一张无需修饰的美图。

除了令人目不暇接的美景,平潭美食也让“吃货”们乐不思蜀。平潭人最爱吃的菜粿,混合笋、咸菜、紫菜、虾、海蛎为馅,包在地瓜粉皮内,美其名曰“时来运转”。由地瓜粉加菜丁、肉丁、虾仁丁、胡萝卜丁和花生等混合后再煎得焦脆的八珍炒糕,被称为“平潭比萨”。还有一道著名的甜品,形状像煎饺,外皮是地瓜粉,内馅是豆沙,平潭人称其为“天长地久”。

近年来,集综合实验区、对台窗口、自贸区、国际旅游岛、离岛免税五大政策于一身的平潭,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之一,越来越多的台资、外资企业都瞄准了这片投资兴业的热土。尤其是近两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冲击的大背景下,平潭却逆势而上。疫情发生后的大半年里,实验区新增台资企业147户,注册资本2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8%、4107%;截至2020年9月底,全区共有台资企业1156家,在平潭创业、就业、生活的台胞达2300多人,比2017年增长35倍。

这样一组数据,是平潭不断激发两岸融合发展新活力的生动体现。其中,位于金井新城的台胞社区是全国首个“由台湾规划单位设计、台湾营造企业施工、台湾建设标准验收、台湾同胞入住、台式物业管理”全链条体现台湾元素的项目。台湾工程建设企业能顺利在平潭承揽项目,是平潭在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新机制上持续探索的一项重要成果。

如今的平潭,崭新的柏油公路四通八达,大片大片的高楼错落起伏,密集的防风林一片连着一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创意、技术及商务服务等十余种产业风生水起。这个形似麒麟的岛屿,创造出了著名的“平潭速度”,在腾飞,在巨变,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新城正在快速崛起。

只长石头不长草

平潭走向繁荣和发展,也并非一蹴而就。曾几何时,平潭是个极其贫穷的地方。一是自然条件恶劣;二是距离台湾本岛太近,基于战备形势的需要,长期没有进行基本建设。于是,这个福建省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冬眠”状态。

曾有句歌谣这样形容平潭恶劣的自然条件:“平潭好,平潭好,只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福建省的地势总体上西北高东南低,横断面略呈马鞍形。台湾岛为我国东部最高山岳分布区,全岛山系纵贯南北。海风从宽阔的东海或南海涌入狭窄的台湾海峡,无论向哪儿刮,首先被“洗劫”的就是孤悬大陆之外、与外界隔绝的平潭。

上一篇:
下一篇: 藏兵洞(中篇小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