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老丛
作者: 周美华九曲十八弯的英那河,波光粼粼,河水清澈,两岸郁郁葱葱,在庄河仙人洞的群山中蜿蜒流过。这些年来,无论是游客还是乡民,总会看到一个身影在河道上走来走去,不时弯下腰捡拾丢弃的化肥袋、塑料瓶、泡沫等各种垃圾。粗糙的双手,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他就是丛志奎,一个农村环保志愿者,他用自己的双手,守护着英那河的纯净与生机,成了英那河的守护者。
英那河发源于岫岩县龙潭乡老北沟,途径龙潭风景区、冰峪沟风景区、仙人洞、塔岭、大营子、吴炉、沙岭、黑岛,绵长200里,在庄河黑岛入海。世世代代,英那河哺育了两岸人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老丛家住庄河仙人洞镇夹皮沟村,从小就在母亲河身边生活、玩耍,这个曾经受到河水哺育的孩子,如今成了母亲河的守护人。
从2008年义务保护水源地开始,老丛在仙人洞镇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人物。16年来,围绕老丛,围绕这条河,发生了很多很多故事。
2008年,老丛在电视新闻上得知,英那河水库是大连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负责为300多万城镇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因此,水体质量的状况与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老丛居住的仙人洞镇夹皮沟村,就在英那河水库上游水源地。一向爱干净的他,暗下决心,也要为城市供水“保驾护航”,做一个水源地守护人,为保护水源做点儿贡献。从那一刻起,他心中的环保火种被点燃了。
从那时开始,他就加入了环保志愿者的行列,与垃圾较上了劲儿。大塑料锹、铁耙子、蛇皮袋是他的主要工具,日复一日在河道两旁逡巡,发现了农药瓶、垃圾袋、玻璃瓶等垃圾就马上捡起来。他将垃圾聚成堆,有回收价值的就送到废品站,没有价值的就运到远处掩埋处理。当年,一天拉一趟,一连拉了五六天,才能将村前河道内的垃圾全部清理运走。谁家的粪堆靠近河边,他便主动上门,告诉乡亲们,粪堆要远离河道。清理完村前河道的垃圾后,老丛将捡拾垃圾的范围扩大到英那河水源地上游区域。
从老丛的住处到岫岩龙潭,一个来回就有40多公里,从最开始走着去,到骑自行车,再到骑摩托车,后来,老丛干脆买了一辆三轮车,专门用来清运垃圾。
公益环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河边捡拾垃圾除了遇到清运、处理等问题,种种非议也让他吃不消。不光是外人说闲话,家里人一开始也坚决反对:“整天跟垃圾打交道,你不嫌寒碜,我们的脸上也挂不住啊!”每每遇到这样的非议与埋怨,老丛总是大声说:“为让大家喝到清澈干净的河水,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累,我都要坚持到底。”他坚信自己做的是一份光荣的事业,一份有尊严的公益事业。
一年里,老丛有两个时间段最忙:一是年关,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塑料袋用得多,冬天风又大,塑料袋吹得满山都是;再一个是开春,如果不把河边上的垃圾及时清除,雨季到来时垃圾就会冲到英那河里去。这两个时段,成了老丛一年到头最忙碌的时候。
2009年深秋,老丛像往常一样去河边捡拾、清理垃圾,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可他顾不上回家换衣服,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等忙活完回家,身上的衣服也快被身体焐干了。
很多人都嘲笑他,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继续坚持。干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仙人洞镇的河流很多,自己的力量太过渺小,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要发动大家一起保护水源地。他给三轮车涂上绿漆,喷上“保护环境、爱护水源、人人有责”的宣传口号,还安装上喇叭音响,焊上铁架,挂上彩旗条幅,开始走村入屯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每逢镇上集市,他就把车开到集市口进行宣传;逢年过节,他更是发动哥哥、弟弟成立丛家锣鼓队,走村入屯开展水源保护宣传,让保护英那河的理念深入每一个村民心中。
2010年冬天,他像往常一样冒着严寒,开着三轮车到三架山村宣传环保。晚上披着月色回家后,又冻又饿,三轮车水箱里的水忘记放掉,倒炕上就睡,结果第二天起来,发现柴油机冻裂了。当时妻子很是抱怨,但是老丛还是说服妻子拿出3000元,到庄河买了一台新的柴油机,装到三轮车上后,又顶风冒雪继续着他的宣传。
英那河水源地碧波荡漾,稻香两岸。农田的耕种不可避免要使用许多农药,而很多农药又是剧毒的,所以那些用过的农药瓶危害极大。这些瓶子经常在河边被老丛发现。老丛想,只靠自己捡拾,有些瓶子已经被河水冲刷完了。他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2015年起,老丛主动联系大连市环保协会和镇上的农资店,在一些热心企业的资助下,他采取用每个农药瓶兑换0.8斤有机肥的方式,来回收用剩的农药瓶,让群众主动把用过的农药瓶子交回来。这个办法一经使用,当年就回收农药瓶2万多个,付给农民1.5万斤有机肥。回收的农药瓶,他全部交给专业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此举开启了庄河民间回收农药瓶的先例。截至目前,他共回收农药瓶10万多个,全部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带动庄河市19个乡镇开展了农药瓶回收工作。
2016年,老丛又开始与中国狮子联会、庄河弟子规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水源地保护和扶危济困活动,引导社会组织救助困难群众近20户,救助资金3万余元。
2017年,老丛组织夹皮沟村8位平均年龄74岁的老人,自编、自导、自演了天津快板《垃圾分类大家唱》。这样生动活泼的曲艺节目,既是娱乐,也是宣传,深受群众的欢迎,并在庄河市举办的百姓“大篷车”节目中获得了优秀奖。
2018年开始,大连市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老丛以此为契机,同仙人洞镇政府一起成立了垃圾置换超市,用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获得的肥皂、香皂、毛巾等物品来置换群众手中的农药瓶、废旧塑料袋、废旧日光灯管、旧衣服、废旧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全部交由政府部门处理,既提高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又保护了水源地。此举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了排向英那河的垃圾,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了长效的环保机制。
2020年春天,他走遍了夹皮沟村及周边15个自然屯,在距离英那河水库岸线 3 公里范围内,边巡查、边宣传、边清理,一天跑了10多公里,清理各种垃圾近4吨,并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别集中存放,进行分类处理。
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垃圾污染,老丛自费购买了垃圾桶,安放在附近的中小学校园内,并经常到学校进行环保宣传。此外,他还多次到周边的企业宣传环境保护。渐渐地,老丛的举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如今村民们都自觉爱护起河道环境,谁也不乱倒垃圾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老丛说,最令他欣慰的是,村民们看着村庄越变越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环保意识也慢慢增强了。人们对他的行为不再指责和嘲讽,而是投以敬佩和赞赏的目光,对他的称呼也由过去的“丛疯子”变成了“丛环保”“丛卫士”“河神老丛”。
老丛说:“公益是一种信仰,可以感染和传递。”一己之力虽然很小,但是带动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一群人,环保路上还有许多人在奋斗。经过丛志奎多年的努力宣传和引领,目前仙人洞镇开展英那河水源地保护项目的环保志愿者已有百余名,他也成为农村志愿者的领军人物。他的行动也感染了周边的村民,越来越多的村民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水源地保护志愿服务项目中,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英那河的水清了,人们的心热了。老丛一边捡拾垃圾,一边通过微信朋友圈,呼吁大家爱护环境。他的举动持续得到大家的点赞和支持。有人留言说:“他捡的不是垃圾,而是我们内心的责任。”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老丛的事迹所感染,更多的人自愿加入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用一位志愿者的话说,行动比语言更具力量,保护环境确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丛志奎家中,有一大摞荣誉证书:大连市十大环保明星、大连市十大环保人物、大连市五星级环保志愿者、辽宁省最美志愿者、辽宁省好人、中国好人……老丛知道,环保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战斗。尽管英那河的水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周边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但他依然没有放松警惕。他说:“我不图什么名誉和利益,只求大家和我一样保护好水源地。现在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吸纳更多的人一起保护水源地,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环境。”
丛志奎,一位辽宁庄河仙人洞的普通农民,一位用汗水和心血守护英那河的环保卫士,一位被乡亲们誉为“河神”的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的故事正随着碧波荡漾的河水,流入千家万户,进入人们的心田。
作者简介>>>>
周美华,祖籍山东海阳县,大连庄河青堆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大连庄河市晴籁书院《庄河记忆》负责人。
[责任编辑 陈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