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稿册(散文)

作者: 胡竹峰

全是昏话

欧阳修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苏东坡称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胡竹峰说先秦无文章,惟庄子《逍遥游》而已;前贤妙论,后人昏话而已,不知天高地厚,果然今不如昔。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居家太久,许久未登高,许久未临深,可怜哉,可怜胡竹峰不知天高地厚。

小说中有混人云:原是小时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说。书上写那混人生得好皮囊,腹内却是草莽。故家乡间常见稻草人,站在庄稼地,终日浑浑噩噩,有风吹过,方才将身子随风胡乱摇动几回。

鲁迅私信云,周启明颇昏,不知外事。人生清醒,偶尔说些昏话也好,颇昏之徒古已有之。一眨眼,时序中年,闲翻拙作,通篇自言自语,全是昏话,也好,也罢。真希望人生全是昏话,文章全是昏话,且等老眼昏花。

《人间词话》上,王国维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三境界外,为人为艺还有三风味:混话风味,荤话风味,昏话风味。

混元神巧本无形,匠出西湖作画屏。

此混话风味。黄河边,巨浪滔滔,轰然耳畔,水自高处砸下,鼻底隐约有泥腥气,让人如处混话境地。湖边小居,水色天光相接,几只大山雀绕树梢乱飞,菜园里青菜葱蒜气息透过窗户,稻麦香和虫鸟声隐约在焉。

歌风台畔水沄沄,地面官人馈酒荤。

此荤话风味。推窗,见人家屋檐下挂着咸货,是腊肉,还有腌制的鸡鸭鹅,倒挂在那里。剖开的鱼肚子用几根寸长的竹枝撑着,阳光照过,肉质冒着油光。

昏花病眼已经年,世味甘酸总澹然。

此昏话风味。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路过小巷人家,有老者在树荫下执书翻读,鼻尖几触纸页,一个老妪面色恬静,偶尔和老翁闲聊。言语不通,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如听昏话。站在巷口,仿佛看见了我的明天。明天,全是昏话,全是昏话而已。

前夜做梦,幻境里依稀故家小河,戏水玩乐。三五村民扛着锄头从拱桥上走过,彼此乡音问答,一边濯足不止,水近膝盖,却也清凉。真真切切,一时却醒了,才知是梦。开灯疑惑着回想梦境,对面白墙空无,一只小虫子彳亍横行,惜无题壁人耳,任它恣意。不独昏话,还作梦话。二〇二三年三月十二日的昏话与梦话。

我睡觉是不说梦话的。

惜字亭记

惜字有儒风,不只惜字,实乃惜心,又有佛家心思。

亭子建于光绪八年,童年每次从亭下路过,常有一番怀古。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王璨登楼而伤客心,我因惜字亭而知古为之古,今为之今。今日以字为业为生,或许皆是亭子间文气赏赐。

惜字亭边有小河,不知道流了多少年。水通财也通才,财源滚滚,才源滚滚,这是吉祥的亭子。有年清早,从亭边经过,晨光淡黄,淡黄中有嫩绿,旧亭子越发如少女,情不自禁地怀古了。古也古得不远,少年时光——

有年傍晚,从惜字亭边经过,河水被染过色了,泛黄,流动的黄,晃得人恍惚。一抹阳光从刺槐树叶隙缝射过来,照在古亭上,亭身仿佛火炉中的巨剑。顶端方天画戟遥遥而立,在夕阳下光芒四射,照亮了我的眼睛。或者这么说,夕阳将古老的亭塔镀上一层金黄色,迷幻而辉煌。一只小花猫爬上了亭尖,仰天嘶叫,天空如发黄的纸册,狗尾草勾勒其中,做着一天最后的眺望。

亭下如林下,日子蒸腾,有几分林下心绪最好。惜字亭下的林下心绪更好。

龟鹤延年

亳州花戏楼一方名胜,正对着大关帝庙,清朝时候是山陕会馆所在。花戏楼有三绝:旗杆也,砖雕也,木刻也。三绝虽好,我却有别恋,心心念念那一只康熙五十三年四月间铁铸的龟鹤延年——仙鹤足蹬神龟,高三米,据说重达千余斤。鹤身有铭文记事。

古人说天圆地方,龟背隆起似天,腹甲平坦又像大地,一龟负有天地。龟寿千年,所谓千岁而灵,先贤用龟甲占卜辨吉凶。鹤更是仙家之物,古画中的仙境,离不开白鹤绕翔。书上笔绘天人居所,不必说阶砌下流水潺湲,不必说墙院后云雾缭绕,有几只鹤悠游自在,足以引得人神驰向往了。

铁龟果然高寿,几百年风雨侵蚀,完好无缺,立鹤却残了,只剩下了半截身子。总疑心某年某月某日有仙家看上了那神物,想带走它们,叵奈鹤鸟留恋人间,法力竟也枉然,强拽之下,仅得其首而已。

去过几次花戏楼,手抚龟鹤,每每叹息古人匠心,叹息旧日锣鼓声远远走了。人生无常,明明延年的仙鹤,偏偏折坏了身子。到底世上不多如意事。

二〇二二年深秋,友人丹崖馈赠我龟鹤延年香炉,铜铸花戏楼前旧物,模样缩小了,不及一尺,格外多了风雅多了精细,更好在鹤首完整,像从古画里翩然飞出。那只听过戏的龟鹤来我家延年了,燃起一盘香,轻烟若有若无自鹤足袅起,人有些飘然的意蕴了,这是大吉祥的事情啊。

天柱山看雪

春日,节令近雨水,闲访天柱山,相遇大雪。山里多野逸,下过雪后,又多了静气,鸟迹遽然,偶有山风摇树。和友人喝茶闲话,锅碗瓢盆话,酸甜苦辣话,怀古话,憧新话,村林话,尘味话,文章话,书法话,乃至丹青话,窗外果然如一卷水墨。

夜宿炼丹湖畔,宾客散去,各自安歇。独坐灯下,不舍得早睡,出门,一个人走进天柱山的夜色,走进天柱山的春雪。几缕灯光洒过飘起的细白,像棉絮像扬尘,又明亮又迷蒙。雪花颜色洁白,昏黄的光晕下,仿佛琥珀细碎切切,越发温柔。楼阁温暖,开窗留出半寸缝隙,一线雪意涌进来,拥被而眠,莫名美感。半夜得梦:

站在池塘边,友人跳下去游泳,不多时起身上岸,说水里有大黑龙。撩得我一阵惊异好奇,心想何不去会会黑龙。潜水过去,果然在水底看见一条龙摇头摆尾,通身黑色鳞甲,灿灿有泽。

醒来睁眼,天光早已大亮。雪后初霁,冰雪作良光,好个晴天。良光耀天,良光耀地,良光耀山,良光耀我,心里不独欢喜,更觉得吉祥。几人相约去东关看看,路上人迹罕至,两行兽印点点往前,在一个石坝旁,兽印突突跃下山了,隐入密林。明知寻不出个结果,一时也不禁心生怅然。

步行良久,经过一处坡地,忽闻人声,大喜山中有此妙人,他问我路,我问他路。他所来处,我之所往;我所来处,他之所向。世间众生来来往往,人人各自福地各有妙处。

人在山中走着,左右前后都是松树,或粗或细,身披白雪。枝干糙皮干裂如同鳞甲,树不高,枝干多平长,东西南北不一。有树枝伸张且曲折,生出虬枝,如卧龙像飞龙似亢龙若潜龙,更有白雪皑皑缠树,可谓白龙欢舞。群龙各有姿态神通,龙引来了凤,龙凤呈祥。

古人说松是君子,枝干就是手了。那些君子可谓双手过膝的大人,一时生出无限敬意。《三国演义》说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古人以双手过膝为异相,贵不可言。

光照下,白雾琼枝,晶莹剔透,树林雪凇闪烁着银辉,与天空的瓦蓝映衬,所谓仙境,大抵如此吧。登到高处,山下春光灿烂,草木翠绿,觉得这满眼白雪是为我等而生。

光照渐渐暖和,向阳地方的薄雪化了,一点踪迹也无,雪景如露如电,最是此岸留不住。雪化了还有再来的时候,人老了却无再少。今日童颜灿烂,明日白发雪光,人生须臾过隙,真大沉痛事也。岁月中年,别无他念,所恋无非:

读书作文看草对花,听雨赏雪吃饭喝茶。

观天柱山中雪,偷浮生半日闲。快哉。

沙漠夜行

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过塔里木,夜宿塔中。晚饭后,友人提议,眼前如此好月,何不步行而归?眼前何止好月,也有好风好沙,腹中还有好酒好肉,有好心肠,好肝胆。眼前更曾见过好文章,好器物,好诗词,好笔墨丹青,好山水风物,好风月谈……我见万物美好如斯,料万物见我亦如是。

《说文解字》说,好,善也,美也。善是去恶的良方,美是医俗的好药。为人可俗,不可不善,俗可耐,恶不可耐。

众人脱去鞋袜,望月前行,沙细如粉似尘,婉转在足底脚尖,几近词令风味。只是红牙小板凉州管,不在我家,不卖我家。

徐徐上得一个沙丘,更有一个沙丘。以为眼前沙丘最高,走上前,还有更高的沙丘。不知过了几座沙丘,索性跌倒坐下,暂时做了看景人。人看景,景也看人,人看景让流沙变了风貌,景看人被流年老了容颜。

月色越发大亮,露雾和地气经月色照过,天地为之一白,如薄霜覆瓦,有些黯然,有些冷淡。李贺诗里说,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总感觉不如今夜这硕大的圆月辽阔。月如此厚爱我辈,也该有诗,于是心占四句:

星光多隐逸,明月照山丘。

夏夜问心事,凉风散客愁。

四野寂静,众人或作歌或吹曲或看天或俯地,亦有人学狼嚎、发长啸。

终于登上高处沙丘,灯火斑斓在望,回首沙漠如海,起伏连绵,不知何处是首尾,不知何处是尽头。前后是沙,左右是沙,入眼沙沙沙。古人说,山高月小,水少沙见。

行进一个时辰,方才到达宿处,开门人呵欠与笑脸相迎,笑而不语,笑我辈痴人,笑我辈好兴乎?一只白色兔子忽从防沙林中窜出,与众人对望,无半点怯色。一时圆月悬天,玉兔在前。圆月下,白兔毛发越发如玉,众人皆笑道,此乃月兔,来寻嫦娥。彼此欢喜散去安寝。

这是二〇二三年七月的最后一天,昨夜微雨,今日天空晴朗。同行者,苏州荆歌,温州周吉敏,耀州石春燕,楚人周聪,湘人李晁、胡岚,黔人陈丹玲,皖人张扬、魏振强与我。

游记

古人推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前慢,车、马、人都慢,读万卷书难,行万里路更难。先贤才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路上多烟霞之气,纸页以此铺染,书香里会多些欣欣生机。鸟迹虫痕花影亦有学得处,更有清风雨露洗去胸中尘浊,自然丘壑内营,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明朝时,江阴有一徐姓巨富,高隐好义,性喜萧散,耽于园亭水木,常常带着三五家童,乘舟坐轿骑马,流连湖光山色,品评甘泉新茗,悠然自得。凡有达官贵人来访,则躲进丛竹,扁舟入太湖,飘然遁矣。富户生子三人,次子心性随他,少年时好搜罗奇书,尤其喜欢堪舆地理方志之类,悄悄藏在经书下,偷读为乐,稍长,也喜欢出游,朝霞出而晚霞归,说丈夫志在四方,不能束缚一隅之地,当朝碧海而暮苍梧。那人生来异相,绿睛炯炯,有大名士见其眉宇烟霞气萦绕,称他为徐霞客。

二十二岁那年,徐霞客戴上母亲缝制的远游冠,离乡远行。自此足迹千里,心系一文,纳山河大地于笔墨纸砚中,录人文地理,风土民情兼及草木虫鱼,积三十余年,得六十万言,是为《徐霞客游记》。有明一朝,小品盛行,公安、临川、竟陵……徐霞客风神气度高出时人数尺,一笔横扫千军,独行于荒野大泽,文章有山石的嶙峋,也有流水的清润,通了汉唐风骨,也可谓之无韵离骚、诗家绝唱。

喜欢古人游记。《水经注》俏丽惊险,不独是地理志,其中华章灿烂,更有绝妙好辞。郦道元笔谈水道流向,记中国山川名胜及其历史沿革,博取众书以证,民俗风情、历史、神话、歌谚依水引出,文简意美,韵味悠长。《永州八记》上承魏晋风度,下启明清小品。柳宗元将身世之感入了山水草木情思,得屈子楚辞血脉,哀怨之词丰饶多姿,或蜿蜒清丽或沉郁深刻,如龙马跃涧,筋骨毫发间都是曲张变化也有精神纵横。地方志、风俗谈不论,行旅书写大抵不离博物求异与言志抒情两类。郦道元有注经之志,柳宗元是小品之心,明清不少人则见碑帖性情。今时读来,是纸上游,更见了先贤心相。

陶弘景沉醉楠溪江奇山异水,苏轼痴迷承天寺月光,张宗子湖心亭看雪。斯人有幸,得目睹山水奇观。山水有幸,得一知己千古斯文矣。明清人记游成风,或许缘由在此。

人生快意事,读书晤先贤之学而登明堂,悦然处入古入神。人生快意事,问道名山大川,心凝形释,融于自然,与万物合,有天有地有古有今有我,无天无地无古无今无我。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