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人性本真之美
作者: 雍小英《作品》杂志2022年第5期索南才让《哈桑的岛屿》,是一篇基于现实的幻想小说,打通了人和动物的界限。小说以心中的意念为终极目标,以梦中人羊对话为轴心构建文本。
遥远的山上有什么?玉山上有玉吗?羊真的会说话吗?梦里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如何交替?在现实和意念之中自由穿梭的牧童丹增与他的小黑羊哈桑如同知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找到意念之中的奇怪石头,那似乎是玉石,又似乎不是,但是对二者都很重要。其实就是一种说不清看不见的信念。在寻找模糊意念的漫长旅途中,人与羊,朋友与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之美,包容互助之美,都从漫长的寻找中一点点溢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篇对人性本真的追寻。寻找的过程彼此护佑和成全,完成自我历练和成长。当完成这个信念的时候,我们不一定要获取什么,那只是一个过程,之后等待我们的,依然是现实的生活,依然是一座孤岛,被水包围,岛石耸立。只是,完成这一趟旅程之后的我和之前的我全然不同,在整个寻找的过程中,其实是完成一次对自己性格的历练和完善。
这让人想起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英国南部小镇60岁的酒厂退休司机哈罗德,某一天忽然收到20年前一个女同事奎林身患癌症的告别信。于是毫无准备的哈罗德准备徒步走到英国北部的疗养院去看她最后一面,哈罗德坚信:只要我走,她就一定能活下去。他走了87天,横跨整个英格兰,一路上风餐露宿靠回忆丈量了627公里的行程。伴随整个旅程的是他对前几十年的追忆和反省。主人公哈罗德的出发点是为了给予友人希望,最终却实现了自我救赎,激发了对自我价值的再肯定、对成长缺陷的新认知及对现实命运的接受和理解。这跟《哈桑的岛屿》表达的主旨几乎不谋而合。
在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场朝圣:向内倾听我们的心跳,等等我们的灵魂。慢下来,远离缤纷的喧嚣,为一个目标不懈努力。享受过程,在梳理前尘旧事的同时,与自己和解,并且认可当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子继续前行。这不就是会说人话的小黑羊与丹增共同完成的一场心灵朝圣吗?
小说叙述细致如拉家常,把一个没有任何波折或者新鲜的简单故事无限拉长,这是需要极大耐心的,这种叙述风格正和小说主题相吻合。让人静下来,享受棉布摩擦皮肤般细致的感触,而后懂得:远方一无所有,但是路途充满变数,享受过程就是完成自我救赎,就是触摸人性本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