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落的随想
作者: 鱼茜瑶我时常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听到某段旋律后勾起某段记忆,甚至在闻到某种气味时想起某段岁月……
这是一种感觉,这感觉一定曾和你的心产生过某种碰撞,也许是对生活融合的感知。季节也是如此,每个季节都有些许物象会不经意间触及你的心灵。
我居住的小区栽种着许多银杏树,每一棵都长得粗壮。从树下走过,恍惚间便已走过数轮春夏秋冬。
这树平日里留意不到有何特别的地方,但一到深秋,那一树浓密的、饱满的、耀眼的明黄如诗如画,霞光一照,远望去,好似周围笼着一层金色的雾,有种朦胧而梦幻的美。每个深秋,我都会贪婪地欣赏这银杏带来的美。
那日晨起拉窗帘时,我在余光里便觉察出一些异样,转过眼来,楼后的银杏树已然黯淡,一夜之间几乎落空了叶,此时满地翻黄。一阵细风来,就连树梢悬挂的零星的三两片黄叶,终是打着轻旋儿,缓缓飘落了。
时间尚早,落叶还未被清扫,每棵树下都满满铺覆着片片黄叶,它的叶片虽不大却不单薄,反而很有质感,这种铺覆不是单薄的覆盖,而是肉眼可见的密实与沉厚。这是我第一次以俯瞰的视角欣赏这未被打扰的银杏落叶。
许是视角的不同,眼前沉厚的黄叶似乎散发着大气敦厚的美,我没有了以往看银杏叶落时的遗憾与伤怀,反而有种发乎于内心的沉静与踏实,时间的帧数也好似被调慢了速度。
从来银杏不负秋。它不同于其他树的秋叶,或颜色参差或过于斑斓,银杏的秋叶是专注的。为了成全秋天,每一片叶似乎都用尽了全力,极致金黄,不掺一片杂色,如此纯粹、热烈,像长风吹过荒原,恋人眼中皆满的你。但,纵是这恢弘饱满的热烈,却在秋风扫过时,一夜落尽了秋意。即使那满树金黄引人艳羡,依旧落得潇洒,不贪不念,不痴不怨。
猛然间,我想起那年秋天城郊外的一座古寺中,那棵千年银杏树。晨光熹微中,光束透过云层,沾染一树金黄,又抚过飘洒的落叶,它树干苍古,仿佛在曙色中闪着微光。时间赋予它苍劲古拙,在红墙黛瓦的衬托下,神秘而又庄重。
树下,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颤颤巍巍地将红带子捋平,小心翼翼地将它挂上枝条,双手合十,闭起眼来。他虔诚的样子,带着万分期许又夹杂着几分谨慎,竟像懵懂的孩童。
我有些莫名的感动,问他:“灵吗?”他看了我一眼,徐徐地说:“灵与不灵,皆在你心。”见我不语,他又转过脸来:“修己以清心为要啊。”他笑着,很温和。
此时我忽然想起他的话来。清心,不就是放下对事物无谓的执着,守住心灵的清净与自在,如眼前落尽的黄叶。
《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生要学会做减法,过于圆满未必是件好事。二十四节气里的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唯独让小满落了单,可见,极阳则阴,物极必反,我们的祖先早已深谙此道。
思绪飘出太久,循窗望去,依旧满地秋色。
我想,再到深秋赏银杏的时节,我不再会为它外表的美而留恋,打动我的,是那样一种感觉,那种让尘归尘、土归土,自在从容的感觉。
美也本该是一种感觉,不应停留于表面,亦没有时空的限制。如幽幽山谷,你未见风过的痕迹,却已是万壑松涛。
难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对美的感受,那生命只会和肉体一样,一天天干瘪下去。我们在追寻更高层的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不就是对事物表象不断感受和体会,不断交织碰撞,才升起了智慧。文学、音乐、舞蹈等任何形式的艺术的创作,不正是来源于此吗?
心有多干净,文字就有多美,毕竟,文学也是另一种修行,“无心”的时候,又从何处惹尘埃呢?
我将不再留恋银杏满树的金黄。
也不再执着于这世间的完美。